摄影艺术作品丨史民峰:家山水(史凤云诊所)

文并摄影/史民峰

随着摄影的日益普及,并快速实现了影像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摄影外化的脚步好像已经到了尽头。随着人类向体外空间探索的基本完成,摄影师开始了更多面向自我内空间的挖掘,虽然镜头中拍摄的仍然是现实中的风景,然而影像背后诉说的已然是摄影者的个人化情感,这样的影像或可以称为 “内风景”,也可以称为“心山水”。“心”乃是摄影师个体思想与灵魂的家,之中也自然集聚着多年艺术熏陶与传统审美的洗礼,因此,也可以转称为“家山水”。

构建内风景,重要的在于“人”,即摄影师这个主体,“内”也就是摄影师的内心,摄影师的人文素养、内心追求,甚至摄影师内心的一切都尽在其中。当摄影已然由“拍什么”进展到“怎么拍”,进而又发展为“谁来拍”的时候,摄影就进入到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了。正如 E.H.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所阐述的,“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如此一说,艺术家只有将内心深植于中国文化和艺术传统中,才能够完成摄影的中国风格蜕变,即只有从文化内涵和艺术传统的最深处出发,才有可能成就摄影的中国样式。

在摄影术传入中国不久,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的“集锦摄影”就已经开始探讨摄影作为艺术的“再造”,其中国山水画似的摄影作品令世界耳目一新。再造的、具有意象的“心山水”是无穷尽的,因为山水风景内化的过程是无穷尽的,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个甚至更多内在想象的风景。如此,中国样式的摄影创作成为可能,也成为摄影发展至当代的一个时代命题。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近年来,国内新风景摄影作品不断出现。我在近几年创作的“反转的神迹”“家山水”等系列作品中,也进行了一些实验与探索。影像的表象是“反转的”负像效果,然而画面的经营与控制是多年来我习画经验所得,完全是我对绘画的理解与理想。

影像表现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绘画一直作为人类影像记忆与创造的方式,而物象摄影也是影像获取的极简易方式。那么,尝试与探索新的影像、探索新的影像获取方式,也便进入了当代摄影研究的视野。“影像反转”不失为由摄影本体发展而生的一种影像存在方式,而且其中还与中国传统艺术画像石与拓片和中国山水画审美有着很深的渊源。

作者动态

景象·景像——史民峰摄影展

艺术家|史民峰

策展人|唐克扬

展 期|2023.07.15-08.13(每日9:30-17:30开放,逢周一闭馆)

地 点|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作者简介

史民峰,影像艺术家、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监事。主持艺术基金“摄影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青年传承人培养计划”、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摄影影像创作观念与现状研究”等研究课题,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作品被国内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

来源丨选自《中国摄影家》杂志2023年第7期,原文标题《家山水》,文并摄影/史民峰。

声明丨本文所刊载内容,版权均为《中国摄影家》杂志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刊联系。

(0)
上一篇 2023年07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07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