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遇冷:不是张雪峰太能说,而是大家已经打破幻想(高校招生政策解读)

#时事热点头条说#

导读:又一年高考结束,张雪峰又因为“报考专业”一事数次登上热搜,先是指明“新闻学”的好与坏,其次是学医的困点,最后就是专业与名校如何选择问题等,可以说这个夏天,张雪峰是几乎是所有高考学子难以避开的话题。

为什么张雪峰一个考研机构的老师,几句话就撬动了整个报考的风向?在他的嘴下,36高校推出的“强基计划”不少专业遇冷,甚至连高校教授以及一些主流媒体都下场指责?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这一次,大家都理智了!

最简单的来说,那就是抛开了幻想,趋于务实!

上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就是毕业了找个好工作,这是最基本、也是绝大部分学子、家长内心最大的期盼。

以往,在学子和家长心中,上好大学,就有好出路,已经根深蒂固,这也就导致不少的名校,一些本来就业不太好的专业,依旧有无数学生挤破头想要进去。

无非就是:这是名校,出来找工作,大家高看一眼!

而事实上,如今就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来看,那一行行的专业限制,其实就已经说明了你这个专业是否适合。

多少人毕业,参加考试才发现,原来自己所学的专业,这也报不了,那也报不了,唯一能报的几个,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

到头来,没考上,家长、同学、朋友都以为这人绝对没好好复习,所以才考不上。

为何有些专业就可以随意报,人数还不多,而有些专业却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而真正考进去才发现,原来里面和你学什么专业,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让考生和家长认清了关系,所谓的名校、所谓的这计划那计划,到头来,最根本的还是就业,不能很好就业,那么一切都是白说。

不可否认的一点,专业的事情总要有专业的人来做。

就好比今年同样是预冷的化学、物理、历史等几个强基计划专业,不能否认他们的实力以及对整个科研的作用。

可这里面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90%的人,是真正接触不到的,他们学这个专业,到头来不是为科研贡献力量的,而是想要就业,真正为科研付出贡献的,可能10%都不到。

就如同新闻学一般,确实学得好,顶尖的学校、学子,一毕业,各大电视台、各大媒体都非常欢迎,没办法,只有最好的人,没有最好的专业,只要你学到极致,那就是标杆。

对吧。

这是这些年我们经常听到的“鸡汤”。

可事实却是,90%左右的新闻学专业出来的学子,还没毕业,就已经在焦虑失业,特别是那些中低端的高校毕业学子。

就像张雪峰说的:电视台不招、各大企业起步就是985/211,考公专业少竞争大、去做公关吧?人家有专业的公关专业毕业生。

到头来才发现,四年的学习,好像一无是处,最后就只能发挥余热,向网红进军。

所以,张雪峰一番话,瞬间让不少人清醒:自己的家庭是什么情况?能不能等到真正成功的时候?

最终的结果就是,找对专业,比名校来得更实在。

这也就导致了不少高校以前能招生不缺生源的专业瞬间遇冷,因为大家理智了。

其他不说,以历史专业为例:我两个亲戚家小孩,一个是师范类历史专业,一个是综合类大学的历史专业,高考分数差不多。

如今毕业,师范类的,考公失败,然后做老师去了,另一个同样考公失败,兜兜转转,最后进私企,虽然都是历史专业,可师范类就是比你多一个选择,这你没办法改变,一开始的选择就决定了。

你要说历史专业不行吗?绝不是,可以选择的也很多: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可这些起底至少得研究生以上。

而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家庭环境让你不得不在就业之后,才有继续读研的资本,这天然的差距无法弥补。

这也就是张雪峰为什么会给出:先专业、后学校的建议!

就像他说的:富二代,选什么专业都没问题,因为他选什么专业都不会影响他就业,而绝大部分的学生,选专业前,必须想好怎么就业。

这一届的学生和家长,都趋于理智,他们更加务实,看重毕业后能否就业、就业环境的好坏,所以不少以前不被打击看好的院校,如今在一些专业上都火热,而知名高校的某些专业,就遇冷了。

(0)
上一篇 2023年07月20日
下一篇 2023年07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