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要关注重点人群(重点关心人员跟进管理目标)

7月11日,“三伏天”正式拉开序幕。当天中午12时,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最高气温达到37.5℃。据气象学家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3年夏季可能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冲击有史以来最热夏季的纪录。随着极端高温天气的来临,户外工作者、孕产妇、婴幼儿、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尤其需要注意预防中暑。

许多人对于中暑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口干舌燥上,但这些只是中暑症状中最轻微的一种。在医学上,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4个阶段,而重症中暑按临床表现不同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以热射病最为凶险,突出特征是无汗、高热,并且神志模糊,伴有多损伤,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户外工作者是夏季热射病高发人群。7月2日,一名49岁的北京导游,在35℃高温下带研学团游览近两小时后,身体感到不适,返回大巴车后昏迷,被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上海近日也有一位装修工人出现了热射病症状,被紧急送往杨浦区市东医院抢救,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才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对于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环卫工人等等必须头顶烈日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人群,保障他们的健康权益备受关注。在上海,越来越多的“户外职工休息站”出现在街头巷尾,为户外工作者带来了福利。但除了硬件建设,制度保障同样重要。

避免高温给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先期预防是关键。用人单位要认识到“热死人”并非玩笑话,不能单凭经验判断气温高不高、该不该休息,应从源头上积极预防,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通过调整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加大班次轮换等方式,科学合理安排高温下工作,尽可能避开酷热时段,缩短户外连续工作时长。

在户外活动要防中暑,居家也是如此。热射病分劳力型与非劳力型,其中非劳力型的高发人群就包括婴幼儿、孕产妇、空巢老人等脆弱群体,每年都会发生不少相关的中暑事件。因为护理不当导致的幼儿热射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有的产妇过度遵守“月子”习俗,三伏天不开空调盖被子,因此中暑死亡的悲剧每年都会发生。

相比之下更为常见的,还是老年人在家中暑。去年,上海就发生了多起独居或空巢老人在家中暑事件,有的被发现及时送医获救,有的则不幸去世。这些老人中暑的主要原因,基本都是为了节约电费不舍得开空调。许多老人认为,以前家里没空调几十年也就这么过来了,或者担心长时间吹空调引发其他疾病。殊不知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于高温的耐受力也会降低,而且如今的夏季也变得越来越热,对于防暑降温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除了特殊群体自身需要加强防暑意识之外,街道、居委也应当在近期开展相应的防暑安全宣传,对于独居、孤寡老人等特别需要关注的人群,要建立夏季防暑关心机制,在高温天提高电话联系或上门确认安全的频次,提醒督促老人防暑降温,同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空调,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空调病。

作者:李一能

来源: 新民晚报

(0)
上一篇 2023年07月13日
下一篇 2023年07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