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教大家“亲友麻将有挂开吗知乎”(确实是有挂)-哔哩哔哩

网上有关“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您好: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咨询加微信【】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http://www.boyicom.net/sheng/1.jpg
1.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 2.咨询软件加微信【】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二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0-31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借助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

 3、培养社会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

 教具:

 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教学新课。

 1、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1松果的个数5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三、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

 2、填一填:P11第3题。

 3、P11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生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4.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

 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对折会重合……

 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

 5、得出名称

 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

 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

 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

 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

 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

 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

 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

5.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回答与“可爱的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掌握已学过的口诀,进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诀。

 2、能利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

 3、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准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看图提出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长大,它们每天都学习文化知识,希望早点找到妈妈,回到妈妈的身边……

 二、利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一群小蝌蚪离开妈妈太久了,心里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它们在池塘里四处寻找,可是忘记了妈妈的模样,怎么也找不到。请小朋友帮忙把小蝌蚪送回妈妈的身边,好吗?

 1、连一连

 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你们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在岸边向我们招手,表示谢意呢!

 2、比一比(渗透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德育教育)

 (1)谈话:请观察教材中的图,两只青蛙要过河,他们要比一比谁先到达对岸。同桌之间各代表一只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间互相比赛,优胜者得到一个学习小五星,汇报结果,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2)学生做,教师巡视

 (3)汇报订正

 3、算一算

 (1)读题: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吃几只害虫?

 (2)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3)汇报订正

 进行环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三、提高练习

 1、完成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三()三九()五八()()八二十四

 ()五一十()七三十五()七二十一二()十六

 3、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几个就填几个。

 □×□=12□×□=18

 □×□=12□×□=18

 □×□=12□×□=18

 □×□=12□×□=18

 □×□=12□×□=18

 □×□=12□×□=18

 4、完成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2、3、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练习有关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2、3、5乘法口诀的巩固课,教材通过与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熟背下来口诀,并运用到式子中,课堂气氛活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 导语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学数学是令自己变的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数学本身也有自身的乐趣。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生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2.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课题: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教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1)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八第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们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二年级# 导语心理学中,印象的初始信息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印象对事物接下来顺利发展是多么重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之初,如果我们留给学生数学的印象是枯燥的、乏味的、复杂的,将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排斥与厌恶,所以做一份优质又充满趣味的数学教案很不容易啊!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

 (2)2X6+7=19

 (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中找出相应的)哦,是这一张。(举起小猴左侧面的)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学生举起)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这两张,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课题: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二、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的回答适时解决,当学生出现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怎么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发现有口诀计算起来真快,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

 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

 6×1=6一六得六6×6=36六六三十六6×2=12二六十二6×7=42六七四十二6×3=18三六十八6×8=48六八四十八6×4=24四六二十四6×9=54六九五十四6×5=30五六三十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仿照6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读一读,背一背。翻开书31页,将7的口诀补充完整。

 三、加深理解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对全班

 (2)同桌对

 (3)师说全班抢答

 2、摆小棒(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四、运用拓展

 1、练习九第1题口算

 2、看口诀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篇三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鸟巢图)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隆重的举行了第2xx届奥运会。看!100米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板书:直)

 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摸)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读两遍。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2个)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生指)(出示)那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换根长)那这样呢?(演示:)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小朋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生答)

 师:为什么说这几个是线段呢?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出示尺)这是什么?你能在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们刚学的线段吗?(指名)

 是啊,尺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认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线段?哪4条?(生指)除了这四条外,你能用它再创造出一条线段吗?(可以讨论讨论)

 2、展示:(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比竖折更长的呢?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三、画线段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画下来?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边画边思考:

 ①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②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展示:他画的怎么样?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吗?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你们是用什么画的?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是啊,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画线段。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

 (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5月24日
下一篇 2024年05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