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张雪峰揭开了精英阶层的遮羞布(n张雪峰)

“你闭着眼摸一个都比新闻好。”

“新闻专业能文能武。”

随着部分地区高考成绩的出炉,志愿填报的讨论也火热起来,其中最火的要数张雪峰,一个建议将自己送上了热搜。

他说:对着专业目录随便摸一个都比新闻好。话一出口,便引起争论,其中重庆大学的张小强教授站出来称张雪峰“害人不浅,误导公众。”

虽然我不喜欢张雪峰“爹味说教”的语言风格,但这次不得不承认,张雪峰确实扯开了遮羞布。

这层遮羞布不仅是新闻专业当下就业存在的问题,更是精英阶层与普通大众的割裂。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张雪峰某次直播中,家长来咨询志愿填报问题,称自己孩子是理科生,高考考了590分,孩子有些想报新闻专业,所以来了解一下。家长话音刚落,张雪峰差点白眼翻上天,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回应说:“理科,590分,报新闻?”“要是我,一定把孩子打晕,给他报个别的。”

张雪峰直播间截图

张雪峰这番听起来极端的话,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其中也不乏被就业折磨的新闻专业学子。

但在“这波站张雪峰老师”的声音之外,反对的浪潮也不断袭来。其中张晓强教授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核心是:新闻能文能武,前景一片大好。

这显然与张雪峰所说的就业难大相径庭,张教授是如何得出新闻能文能武这一结论的呢?在长文中他将“能文能武”定义为:“进可以自主创业到互联网大厂,退可以考公务员到国有企业。”

听起来是不是形势一片大好,但你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自主创业、去互联网大厂、考公务员、进国企,这几条路难道不是大多数专业学生都在选的吗?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张教授还用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了举例,称自己今年毕业的研究生3个考了公务员,1个去了海尔,还有1个去了吉利汽车。

张教授以学生之例进行批判

可是考公务员、去海尔、进吉利汽车也不是只有新闻专业能实现啊?这不恰恰印证了新闻专业找对口工作相对较难,只能去和别的专业抢饭碗吗?

原来很难找到对口专业的高情商说法是:能文能武。不禁感叹,这波真是学到了。

学新闻的孩子没有找到对口工作,但学工科的张教授如今却是新闻专业的教授,但从这组例子来看,是否学习新闻专业,尤其是在本科期间是否学习新闻,好像与之后是否从事新闻行业,并无太大关系。

所以,仔细看来教授的辩驳实在是无力,新闻专业就业困难,是摆在眼前的现实。与其举着“新闻专业就业一片大好”的旗帜来讨伐张雪峰,倒不如切切实实来和学生科普一下新闻专业到底学什么、前景如何、以后会面临哪些挑战。

讨伐张雪峰的旗帜,除了“就业前景大好”这个不怎么能站得住脚的观点外,还有一个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旗帜,叫“理想主义”。

在理想主义者的眼里,张雪峰是极端功利主义。他眼里只有“能不能吃得上饭”“好不好就业”。

可是,张雪峰从来也没有粉饰过自己的功利主义,他清清楚楚地说了,他所给出的建议是以就业情况作为导向的。

张雪峰称自己只是给普通家庭提出建议

如果你读大学是为了找工作,好就业,你可以听听。如果你有自己不能割舍的梦想,他的建议也并不会成为你奔向星辰大海的绊脚石。

在他的直播间,也曾有一位高考成绩690分的女生家长来咨询,称孩子想搞理论物理,让张雪峰帮忙劝劝。

但张雪峰在听说孩子已经清醒地知道这条路上的困难和日后的待遇,但仍然想坚定地选择时,他对孩子的家长说:支持她。

你看,他也不是永远都要扔下月亮去捡六便士的人。

网图

就这次的“新闻之争”,他所针对的也是“理科590分”的那个男生所给出的。他只是将当下新闻学的就业现状阐述了出来。他所讲的是从就业的角度看,新闻学不适合普通学子。

那些有底气支撑自己新闻理想的人,依旧可以选择去做那个日夜瞭望社会这艘大船的观察者。

这个底气可以是足够优渥的条件,让你不发愁自己的温饱,从而更好地坚守初心;也可以是足够多的天赋,让你可以成为那只扇动翅膀改变新闻现状的蝴蝶;甚至可以是足够多的热爱,让你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能在铁肩道义、妙笔文章中找到人生的价值。

但你不能因为自己有底气,就扛着所谓正义的大旗,去讨伐那些需要吃饭挣面包的人。物质与理想虽然不是先A后B的关系,但理想之花也要开在现实的土壤之上。

观察者网发起了关于新闻学之争的投票

那些坚守梦想,能够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脚踏实地去耕耘,去探索人生无限可能的人值得我们钦佩,但并不能因此,就去指责那些脱下孔乙己长衫,选择了就业、生存,从而能够更好生活的人。

事实上,这场争论,看上去是新闻专业之争,但在这背后所表现的是精英阶层与普通大众的割裂,是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矛盾。

张雪峰一再强调就业,是因为他的建议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如果家境优渥,随便选。

就业这一条标准之所以对于普通百姓之家重要,是因为越是底层家庭,孩子试错机会越少。

张雪峰本人出身贫穷家庭,他知道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尤其是贫穷家庭而言,能够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是要举全家之力的。

当全家人都把“宝”押在这个孩子身上时,这个孩子每一步的选择,都需要小心翼翼。这样的孩子,往往没有试错的勇气,也没有试错的成本。

网图

十七八岁的少年,谁不想坚定地选择理想,可是底层人家,普通百姓有自己的苦难与悲哀。有些人孩子,他不是没有梦想,而是不能做梦,不敢做梦。

另一方面,横在他们面前的巨大鸿沟,还有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

当北上广深的孩子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在体验各个职业的人生百态时,更多普通的孩子只能在书山题海中度过。

他们的父母,可能是在外漂泊的打工人,可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和孩子一样,不懂每一个专业意味着什么,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他们不知道学新闻之后并不一定能当记者,就像学金融也不一定能赚大钱。

网图

他们可能是那个只会说“全家就指望你了,考上大学我们就轻松了”。

职业规划教育,本是拉平家庭背景带来发展差距的工具,但如今却让这个鸿沟越来越大。而张雪峰做的,正是在努力填平这一鸿沟。

他至少将一部分现实和资讯展现了出来,尽管这部分现实有点残酷,但这也正是许多家庭所需要的。

从这一点来看,将“误导公众,害人不浅”的罪名安在张雪峰身上,多少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尽管张雪峰的话片面,但他至少是站在一个寒门学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他看到了一部分人的贫穷与困境。

在互联网光鲜亮丽、明星一掷千金的喧哗中,许多人已经忘记还有贫穷的存在。

在b站,有一个叫@打工仔小张的博主制作了《如何如何》系列,旨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科普,比如:“如何坐高铁?”“在医院如何挂号?”……

《如何如何》系列

这一系列一出,就有人在下留言说:“这都不会?真的不会吗?”话里行间带着嘲弄与炫耀,似乎在这个时代,还有人没坐过飞机、没坐过地铁就是蠢。

可是这些人并没有想过,在他们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有人仍然为吃饭穿衣而苦恼。

在某购物平台20块钱100片散装卫生巾的评论里,有人评论说“这么便宜的三无产品也敢用?”“买这种卫生巾的人,都不爱惜自己。”

而买过的人只回复了四个字:“我有难处。”

网图

这四个字里包含着无奈、心酸和难以启齿——谁不知道要用好的产品,谁不知道散装卫生巾可能有害健康。

只是知道并非就意味着有选择的权力。

这时,总有人会高高在上地反驳说:“卫生巾才几十块钱,一个月平均下来一天也就两三块钱,少喝几杯奶茶就省出来了。”

可是,有没有想过,她们根本从来就不喝奶茶。

贫困限制了他们的选择,但生活富足也限制了许多人的想象力。

网图

年,一个陕西女孩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132分。这个消息,放在大多数考生家庭,都是可以开两桌酒席庆祝一下的,但是女孩和她家人却犯了愁。

这名女孩叫王宝丽,来自陕西汉中市勉县的大山里,妈妈外出打工,身体不好的爸爸在家养鸡编篮子补贴家用。整个家庭一整年的收入只有三四千块钱。

得知女儿考了高分之后,他们时间不是开心庆祝,而是在发愁学费要怎么凑齐。要知道每年6000块钱的学费,是这个家庭一年多的全部收入,而不是网友嘴里的几顿火锅钱,几根口红钱。

所以,评价别人之前,要知道别人是否和你有一样的条件。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高高在上的所谓“精英”。他们嘲笑别人用散装卫生巾,嘲笑别人没有出过国、坐过飞机,质问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为什么不吃肉,是不爱吃吗?

但他们忘记了俯下身子,看看真实的人间和被折叠的世界。

报志愿,选专业也是一样。选梦想固然值得歌颂,但是选温饱也并不丢人。

如果一些所谓的专家、精英能够理解这一点,就明白最重要的不是去讨伐张雪峰。

要做的是完善职业规划教育,填平阶层之间的信息差、展示学科的多面性,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一学科;

要做的是去建设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学科,一个更加光亮的社会,让所有青年、所有家庭都能有勇气选择理想,奔赴星辰。

作者|方一一

编辑|丹尼尔李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王耀武济南战败被俘后,感慨道:许世友不是粗人,他很有战场智慧

89年,林贤顺飞回大陆险些被击落,大陆4架战机对峙台湾12架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30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