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根有什么特征?

网上有关“黄瓜的根有什么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黄瓜的根有什么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黄瓜原产于温暖潮湿的热带森林地区,由于原产地的土质疏松,水分和养分充足,便于根系吸收,因此其根系经不断演变,形成了浅根系的特点。黄瓜根系主要分布于表土下25cm内,10cm内更为密集,但主根可深达60~100cm。侧根横向伸展,主要集中于半径30cm内,远者可达50cm。黄瓜根系的浅生性特点决定了它的好气性、好湿性和喜肥而耐旱能力较差的特点。

黄瓜根系的另一个特点是木栓化发生的早而且快,导致根系的再生能力较差,老化和断根以后很难再发新根。胚根生长3~6d后发生侧根,以后还可继续发生第三次侧根。

黄瓜除了固有的根系外,幼苗胚轴或植株茎上有发生不定根的能力,不定根比原生根的生长还要旺盛。

黄瓜果实有哪些特性?

19世纪中,德康道尔(De Candolle,1882)推论黄瓜原产于印度。后来,英国植物学家胡克(J.D.Hooker,1812—1911)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和锡金等地,首次发现了野生黄瓜,定名为Cucumis hardwickii。该种(2n=2x=14)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子叶较小,叶片也小,侧枝多,雌花分化少。短日照有利其雌花增加,如在长日照条件下,则主蔓30节以下均不分化雌花。果实短小,呈椭圆形(果长7cm×果粗5cm),带黑刺,具苦味,不适宜食用,对白粉病与花叶病的抗病性比栽培品种弱,耐湿性也较差。与C.sativus杂交能正常结实,其后代可育,果实的大小、性状、颜色随杂交所用的黄瓜品种性状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C.hardwickii与C.sativus完全亲和,因此,有人认为C.hardwickii是C.sativus的一个变种,而不是一个明显的种。德康道尔指出,约翰胡克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收集的野生黄瓜标本的变异范围没有超出栽培黄瓜(C.sativus)的变异范围。因此得出结论,野生黄瓜(var.hardwickii)是栽培黄瓜(C.sativus)的野生原种或祖先。苏联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1951)等也认为黄瓜起源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系地带。

日本学术探险队(1970)在同一地区已发现了一种野生黄瓜类型,这种黄瓜生长在当地沿河沙质地之类的地方,或在玉米地里与杂草丛生,一般在9月开花,12月成熟,果实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今津的研究成果表明:其染色体数n=7与栽培种(Cucumis sativus L.)一样,且两者能正常杂交。北村把它作为黄瓜的变种C.sativus var.hardwickii Kitamura(图15-1)。

图15-1 黄瓜野生变种

日本京都大学学术探险队在尼泊尔附近地区,发现一种当地品种,耐低温性、抗病性较弱,其茎较粗,雌花节率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异。果实呈长椭圆形,短粗(果长27cm×果粗11cm)。苦味不太重,可以食用,他们把它命名为C.sativus var.sikkimensis。同时,他们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也收集到了不少当地品种,这些品种之间变异也很大,且与栽培种亲缘关系较近,其染色体数n=7,与C.sativus完全亲和。

李璠(1984)报道,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考察,在喜马拉雅山系和中国云南省景洪等地都发现有野生黄瓜的分布,它的茎叶和花都同普通栽培黄瓜相似,所结的瓜,表面光滑,形状椭圆,瓜肉有苦味,认为这种野生黄瓜应当是栽培黄瓜的原始植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组成的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1979—1980),在西双版纳地区,搜集到的一种野生黄瓜新类型,果实圆形、圆柱形或长椭圆形,果脐大、果肉橙色,类似甜瓜(Cucumis melo)的特征。经鉴定,其染色体数n=7,与普通黄瓜杂交可育,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普通黄瓜相近。戚春章等(1983)认为其为黄瓜的变种,并定名为Cucumis sativus L.var.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西双版纳黄瓜植株生长势强,侧蔓多,且较长。雌花节率较低,仅为10%~20%。在短日照条件下分化雌花,耐高温。按果形与皮色的不同,可分为多个类型,有短柱型和方圆型,果形指数为1.0~4.0。老熟瓜皮颜色有乳白、灰白、棕黄、橙黄等。外形与哈密瓜相似,果顶有一个很大的脐,表现出两性花的性状。老熟瓜果肉与胎座为橙色,单瓜种子数较多(图15-2)。与C.sativus杂交完全亲和。这一类型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黄瓜野生种的分布范围。

15-2 西双版纳黄瓜

1.主要瓜形和瓜色 2.瓜肉和瓜皮

从印度西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到锡金、尼泊尔、缅甸以及中国的云南、四川等省均处于相同的气候地带,这一地带西部有C.sativus var.hardwickii,稍往东有C.sativus var.sikkimensis,东端有C.sativus var.xishuangbannanesis。每个变种又分化出多个品种类型。多个类型的野生种在同一气候地带出现,而且这个地区属于热带高原气候地带,野生黄瓜长期生长在这里的热带森林地区,这一地区的栽培黄瓜也仍保持着喜温、不耐干旱、根系浅等生物学特性。这就进一步确证了关于黄瓜起源地的某些推断。

上述在喜马拉雅山系地带和印度半岛发现的野生或半野生黄瓜,如果种植到高纬度的地区,由于其不适应环境,植株便不能正常开花和结果。另外,这些野生种在被驯化的过程中或许有着某些联系,通过不断地变异和变异的积累而形成各种栽培类型;或许是由不同类型的野生种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而形成不连续的起源中心,在分别适应于各自的温带和热带气候的同时演化出适应于不同地区的栽培种。

大约3000年前,在黄瓜的原产地,当地人们就以黄瓜原始类型进行栽培。此后,从喜马拉雅山南麓传到中东。据古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00—前300年,黄瓜从印度传到罗马,据说,蒂比里阿斯王让人在冬春时用滑石板覆盖,进行黄瓜的促成栽培。公元前1世纪传到希腊和北非。传入欧洲的时间较晚,大约9世纪传入法国和俄罗斯。直至1327年,英国才有黄瓜的栽培记载,后来逐渐形成了温室栽培的专用生态型无刺黄瓜(C.sativus var.anglicus Bailey)。黄瓜传入美洲是在发现新大陆之后,1494年首先在西印度群岛种植,1535年传到加拿大,1584年传到美洲大陆(Brothwell,et al.,1969;Whitaker et al.,1947,1962)。

中国黄瓜的来历,据《本草纲目》(1578)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这说明中国从西汉开始即从国外引种黄瓜,隋代改名黄瓜。李家文(1979)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中国,一路是在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时代,由张骞经由丝绸之路带入中国的北方地区,并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的黄瓜;在公元前6世纪已广泛栽培,公元740年唐玄宗时代已有先进的黄瓜早熟栽培技术。另一路经由缅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化,形成中国华南系统的黄瓜(山东农学院,1979)。在中国的华南、华中地区自然分布的华南型黄瓜品种可能由此经传播和演化而来。还有一种说法:黄瓜是由印度经东南亚等地,从海路传入华南成为现在的华南型黄瓜。许勇等(1995)认为华东沿海直到山东省的蓬莱、烟台、青岛,东北的大连、丹东、延边等地区也分布着华南类型,这可能与海上交流有关。在东北内陆地区普遍种植的“旱黄瓜”也属于华南类型,这可能由于古代战争将关内与关外隔离,人为造成了种质资源的地理隔离,阻止了华北类型向东北地区传入。戚春章(1983)所做的西双版纳黄瓜与华北黄瓜之间的杂交结果显示,其后代类似现在栽培的某些华南型黄瓜品种。所以,华南型黄瓜的另一始祖可能是分布在云南地区的西双版纳黄瓜。

公元10世纪以前,黄瓜由中国传入日本,在19世纪末,得以普遍栽培。在日本,华南与华北型品种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在日本南半部到西部,以华南型品种为主;从北陆起,到东北、北海道地区分布着带有华北血统的杂种型品种。

目前,黄瓜已成为全世界主要蔬菜之一,以亚洲栽培最多。栽培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而黄瓜原产地的热带地区生产面积较小,说明黄瓜从原产地传播到东方和欧洲以后,已形成适合各地区生产的品种类型,并逐渐成为各地区的主要蔬菜种类。

黄瓜种质资源在中国的分布广泛。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长江流域以南主要栽培华南型黄瓜,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主要栽培华北型黄瓜。随着“津研”系列黄瓜的推广以及欧洲型黄瓜的引进,上述分区已经不太明显。目前,在黄瓜的生产分布中,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和湖北等省居多(表15-1)。

表15-1 中国各地区黄瓜播种面积和产量

表15-1 中国各地区黄瓜播种面积和产量(续)-1

瓜类蔬菜有哪些共同特点

黄瓜的果实属瓠果,由子房和花托一并发育而成。果皮实际上是花托的外表,可食的肉质部分则为果皮和胎座,所以植物学上也称为假果或浆果。黄瓜果实的生长曲线呈S形。通常谢花后生长慢,经过逐渐加速,达到一定程度后又逐渐减慢。从谢花计起,达到商品成熟的瓜长,日生长量平均1~3厘米,开花后10天左右伸长速度最快。日生长量夜间较大,白天较小。夜间生长以傍晚较快,黎明较慢。果实重量的增加,以开花后6~9天内最多,10天后逐渐降低。一般开花后10~15天果实达到商品成熟。小果品种成熟较早,大果品种较晚。

黄瓜果实的性状因品种而异,有长短、粗细、深色或浅色之分,果面平滑或有棱,并具有稀或密的瘤状突起,瘤的顶部着生刺,刺色有黑、褐、白不同,果皮和果肉也厚薄不等。在开花前后,幼瓜生长主要靠细胞分裂进行,子房细胞处于分裂增生时期,应适当控制肥水可使植株内营养物质得到调整,限制营养器官的过旺生长,有利于子房发育。谢花后,幼瓜开始生长主要靠细胞的膨大。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子房较大的雌花,易结大瓜。

黄瓜果实的发育状况与授粉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品种经虫媒授粉后才能结瓜,不经授粉则化瓜多,产量明显降低。而有一些品种不需用授粉也能结瓜,被称为单性结实现象。具有单性结实的品种,在设施栽培中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寒冷季节,授粉昆虫活动很弱或根本不活动,不能进行正常授粉,而对单性结实的品种影响不大,照样能结瓜或获得高产。

黄瓜单性结实现象在品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讲,设施栽培的耐寒、耐弱光的品种和华南型品种,单性结实力较强;而夏秋栽培的长日照的华北型品种,则单性结实力较弱。此外,还与植株的生理状态和栽培条件有关,即使同一品种,由于栽培时期和栽培条件不同也表现不一。处于肥水充足、发育顺利的条件下,开花时子房个体较大,单性结实力较强。经常处于2万勒克斯以下的光照,雌蕊发育不良,单性结实能力明显下降。再者,单性结实也因植株的部位不同而不同。下部节位的雌花表现很弱,植株中部的花表现得较强。

黄瓜果实有时具有苦味,主要是结果之前内部含有一种称为苦味素的物质,在近果柄部位苦味素含量较高,食用时苦味也表现明显。黄瓜苦味的产生主要是栽培期间氮肥施用过多、温度低、日照不足、植株衰老多病等原因。经过长期的选育,目前栽培的黄瓜品种的果实苦味已基本消失,但有时也会因栽培技术不当而严重影响食用品质。

黄瓜的花有什么特征?

瓜类蔬菜大多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们在特征特性和栽培上有很多的共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瓜类蔬菜除黄瓜外,都具有发达的根系,但根系的再生能力弱,因此适于直播。若为了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也可采用穴盘育苗,保护好根系,培育壮苗。

(2)瓜类蔬菜均为蔓性作物。茎长可达数米,中空,其上具有粗刚毛或有棱角,节上生有卷须,供攀缘之用。叶片大,单叶互生,叶柄较长,多呈心脏形或掌状分裂。抽蔓能力强,且瓜蔓和土壤接触时,易发生不定根。因此,生产中一般采用整枝、压蔓或通过设立支架等技术来提高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3)瓜类蔬菜均为雌雄同株异花作物,属虫媒花,是天然的异花授粉植物。花冠为钟状,多数为**,在上午开放。但有棱丝瓜在傍晚开放,瓠瓜也在夜里开放,需要进行人工授粉,才能保证结果。瓜类蔬菜的性型具有可塑性,可人为调控其性型分化,还有不少瓜类蔬菜可单性结实。瓜类蔬菜的雌花为子房下位,多为三室,为花托包被,和子房壁一起发育成果实。果实形状与子房相同。

(4)瓜类蔬菜均为喜温耐热性作物,生长适宜的温度在20~30℃,15℃以下生长不良,10℃以下生长停止,5℃以下开始受冷害。多数瓜类蔬菜对温周期反应敏感,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光照。

(5)大部分瓜类蔬菜的采收要及时,防止产品生理成熟后降低品质。

黄瓜基本上是退化型腋生单性花,偶尔也出现两性花。每朵花分化初期均有萼片、花冠、蜜腺、雌雄蕊、初生突起。但在形成萼片与花冠之后,有的雌蕊退化,形成雄花,有的雄蕊退化,形成雌花;雄花常腋生、多花,雌花腋生、单花或多花;也有的雌雄蕊都有所发育,形成不同程度的两性花。黄瓜的花萼与花冠均为钟状、五裂,其大小因品种不同而异。花萼绿色有刺毛,花冠**。雄花有雄蕊5枚,其中4枚两两连生,另有一枚单生,雄蕊合抱在花柱的周围,组成三组并联成筒状,花药侧裂散出花粉。雌花子房下位,3室,侧膜胎座,柱头较短,三裂。

黄瓜有雌花、雄花和两性花三种类型。按黄瓜植株上花的性别表现,主要分为下列8种性型:

①纯雌株:在主蔓和子蔓上仅生雌花。

②强雌株:植株上除雌花外,还有少量雄花。

③雌全同株:在主蔓上先有一段完全花节,其后是雌花和完全花间隔相生,能自行受精结果。

④雌雄全同株:主蔓上先有一段雄花节,其后是一段雄花、完全花、雌花相间,再后以是雌花为主。能自行受精结果。

⑤雌雄同株: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蔓上先有一段雄花节,其后一段雌花、雄花相间着生,有时后期有一段雌花。一般雄花数多于雌花。

⑥完全株:主蔓最初几节是雄花或两性花,其后为连续两性花,侧枝上只有两性花,每一两性花节的第二朵以后的花也可能是雄花,有时还有雄花和两性花之间的过渡型花。能自行受精结果。

⑦雄全同株:最初几节是雄花,继以一段完全花(或雌花)和雄花相间着生,其后都是完全花。它的第一完全花的节位通常较高于雌雄株的第一雌花节位,而且常在同一节内有完全花和雄花。因而也能自行受精结果。

⑧纯雄株:植株上全是雄花,没有生产价值。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出现。

就其一个品系而言,可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性型株,故而分为雌雄同株系(雌、雄花均有,且雄多雌少),是最为常见的类型。雌性系(通常包含全部为纯雌株的纯雌系和全部或大部分为强雌株小部分为纯雌株的强雌株系)。雌全异株系(部分植株为纯雌株或强雌株,部分植株为纯全株或雌全同株)。完全花自交系通常又称“二性系”。雄全异株系(部分植株为纯雌株或雌雄同株,部分植株为纯全株或雄全同株)。

黄瓜生产中的大部分品种都是雌雄同株型,但也有些保护地品种是雌性系类型,即全株的花都是雌花。亦有少数品种属于复雌花型,即数朵雌花簇生于单个节位。黄瓜品种的雌花节率分布在0%~100%之间。不同品种雌花节率的稳定性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品种性型分化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

黄瓜为虫媒花,品种间自然杂交率为53%~76%。因此在黄瓜留种时,为避免不同品种间杂交,保证品种纯度,隔离距离应大于1500m。如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增加一些设施,以防止昆虫传粉。

黄瓜主蔓上出现第一雌花的节位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在同等条件下,有的品种在第1~2节位就开始出现雌花,有的在25节位之上着生第一雌花,少数则只生雄花。雌花出现的节位高低可以作为熟性鉴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于“黄瓜的根有什么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4月06日
下一篇 2024年04月0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