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网上有关“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鹧鸪天·桂花原文: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红 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 通:栏)

鹧鸪天·桂花翻译及注释

翻译 淡**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2「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3「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鹧鸪天·桂花赏析二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首二句咏物,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陈与义在《清平乐·木犀》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鹧鸪天·桂花赏析一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像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 宋代 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像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鹧鸪天·桂花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由于 北宋 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在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诗词作品: 鹧鸪天·桂花 诗词作者: 宋代 李清照 诗词归类: 宋词精选、咏物、写花、抒怀

品桂花茶赞美诗句

诗句“欲买桂花同载酒”出自宋代刘过的词《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全诗如下: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南宋 · 刘过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译文

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一起,时为八月五日。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注释

①南楼:指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②黄鹤断矶: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

③浑是:全是。

作品简介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南宋词人刘过的创作的一首重游故地的忆旧之作。词人二十年前曾在安远楼与朋友名士聚会,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因此写了这首词。[2]上阕概括描写秋令时节安元楼的情景。下阕触动物是人非的感叹。“旧江山浑是新愁”淡语有深情,为全篇之主旨。全词言简意丰,情致哀婉。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名作。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上阙略点景物,写登楼之所见。但既无金碧楼台,也没写清嘉的山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而已。“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满”字和“寒”字用得好,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底色”。细味这残芦满目、浅流如带的词境,不止气象萧瑟,而且写出了居高临下的眺望之感来,是统摄全篇的传神之笔。接下去,作者以时空交错的技法把词笔从空间的凭眺折入时间的溯洄,以虚间实,别起波澜。“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二十年前,也就是安远楼落成不久,刘过离家赴试,曾在这里过了一段狂放不羁的生活。二十年过去了,可是以身许国的刘过却仍然一袭布衣。此时故地重经,而且是在这个危机四伏祸乱不远的时候,怎不令人凄然以悲呢?“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一波三折,文随意转,极见工力。“未稳”上承“过”字,说明行色匆匆,钩锁紧密,见出文心之细。“能几日,又中秋”,意谓不消几天,中秋又来到了。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都从这一个“又”字里泄露出来。三句迭用“犹”“能”“又”等虚字呼应提携,真能将词人灵魂的皱折淋漓尽致地揭示无余。

下阙“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二句从设问提起,妙处在能从虚际转身。“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泛泛之笔。“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前此种种灰黯的心绪,所为伊何?旧日的壮丽江山笼罩着战争的阴影,而他对于这场可怕的灾难竟然无能为力,这怎么不教人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呢?“浑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层含义。本有旧愁,是一层;添了新愁,是第二层。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层。旧愁为何?卒章三句买花载酒,本想苦中求乐,来驱散一下心头的愁绪。可是这家国恨、身世愁又岂是些许花酒所冲淡得了的!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则纵去也无复当年乐趣,表示了否定的态度。“少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相对而言。刘过初到南楼,年方三十,故可称为少年。且可与上片之“二十年重过南楼”相绾合,论其章法,确有草灰蛇线之妙。如此结尾,既沉郁又浑成,令人读之有无穷哀感。

刘过的爱国词篇,多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但这首《唐多令》却写得蕴藉含蓄,耐人咀嚼。与其他爱国词比较,的确别具一格,故而流传甚广。

创作背景

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姜夔曾自度《翠楼吟》词纪之。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具载其事。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轻举妄动,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当时南宋朝廷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一旦挑起战争,就会兵连祸连,生灵涂炭。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作者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著名文学家,字改为之,号龙洲道人。他出生于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刘过曾四次应举不中,因此流落江湖,过着布衣生活。他曾被陆游和辛弃疾赏识,并与陈亮、岳珂交好。刘过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擅长抒发抗金抱负,展现出狂逸俊致的风格。他与刘克庄、刘辰翁并称为“辛派三刘”,又与刘仙伦合称“庐陵二布衣”。刘过的代表作有《唐多令》等。他的名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如,少年游”出自《唐多令·芦叶满汀州》。

1. 关于桂花茶的赞美诗句

关于桂花茶的赞美诗句 1.描写或赞美桂花的诗句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苏轼的“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还有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清人张云敖的绝句《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颂桂的诗句虽多,但是触景伤怀的也不少,如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开篇亮出一幅中秋月夜图,“冷露”、“湿”桂花,暗寓诗人心境之“冷”,桂花既是院中实实在在凝结着夜露的桂花,又是诗人望月时的联翩浮想,虚指传说中的月中桂树,这样诗人的孤寂与感伤、相思与怀归便与广寒宫中独味凄凉的嫦娥的情思暗自契合,使全诗的意境更为悠远,更耐人寻味。几多相思,几重乡愁,跃然而出。

2.关于赞美桂花的诗句

桂花五律 谭嗣同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 杂曲歌辞·桂花曲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颜真卿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 --------------------------------------------------------------------------------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苏轼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 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 黄庭坚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

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 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 黄庭坚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硕果不食寒林梢,剖而器之如悬匏。

故人相见各贫病,且可烹茶当酒肴。 -------------------------------------------------------------------------------- 长沙寺桂花重开 陈与义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

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感遇 张九龄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十五夜望月 王建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 鸟鸣涧 王维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唐多令 刘过 详细内容 切换到百度里搜索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3.赞美桂花的诗词

鹧鸪天--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全部,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东城桂--唐·白居易--

子坠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谢人寄双桂树下--宋·欧阳修--

有客尚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绝。

晓露秋晖浮,清应药栏曲。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

咏岩桂--宋·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女。那位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4.关于赞美桂花的诗

杨万里的《咏桂》:“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衣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李白:《咏桂》”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倪瓒:《桂花》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

5.关于赞美茶的诗词名句

个人很喜欢的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还有一首宝塔诗格式的茶诗,是现代草根诗人胡秉言所作

《茶》

茗嫩,一枪

铜壶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琼玉浆

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

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饮狂

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

6.赞美桂花的诗句

忆江南 白居易 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春桂问答二首 (唐)王绩 问春桂:桃李正芳华,年光随处满。 何事独无忧? 春桂答:春花讵能久,风霜摇落时, 独秀君知否? 月宫春 (唐)毛文锡 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

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 玉兔银蟾争守护,嫦娥姹女戏相偎。

遥听均天九奏,玉皇亲看来。庐山桂 (唐)白居易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颖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鸟 鸣 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分赠元素 宋 苏 轼 月缺霜浓细蕊干,些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诫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遗孤芳老涧边。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7.赞美十月桂花的好诗好文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

淡**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

⑵“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⑶“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8.赞美十月桂花的好诗好文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 淡**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

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

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

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

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 ⑵“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⑶“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

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

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

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

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

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

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关于“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4月05日
下一篇 2024年04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