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动物的原因

网上有关“濒危动物的原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濒危动物的原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问题一:动物的濒危原因 1)灭绝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无处迁徙的岛屿种类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上的物种有85%为特有种,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包括神秘的、体大如描的指猴)。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对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中国计划为大熊猫建的绿色走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2)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鸽曾有几十亿只,是随处可见的鸟类,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殖民者开发美洲100多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当1914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教的动物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自责与忏悔:“旅鸽,作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3)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15世纪欧洲人相继来到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兰人把这里做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使8种爬行动物,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渡渡鸟。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1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鹩灭绝,是1只动物灭绝了1个物种。4)环境污染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问题二:濒危动物的濒危原因 乱捕滥猎是造成许多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龟鳖类、蛇类、鹰隼类、藏羚羊、观赏鸟类和蛙类是目前猎捕最为严重的几类动物。龟鳖肉、蛇肉和田鸡腿的美味、野鸟的动听歌声和艳丽身姿、猎隼活体和藏羚羊绒的国际黑市等,均招徕了上述动物的捕杀之祸,致使其野外资源量锐减,不少已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因人类过度放牧和开垦,使草原沙化愈加严重。野山羊、黄羊等草原生物的数量也在锐减。 自然灾害也是导致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比如,1998年长江流域罕见的洪灾,使许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区的野生动物蒙受了灭顶之灾。

问题三: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高速下降,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威胁野生动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地丧失、商业开发以及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目前,我们的资源十分有限,必须有的放矢,针对物种的濒危等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根据物种濒危程度制定相应的法律,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等保护生物学手段,对濒危物种实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同时,必须限制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制定法律来保护濒危物种。怎样科学地建立评价生物物种灭绝风险的指标体系,是保护生物学家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划分物种的濒危等级时,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对物种的分布、数量和种群动态信息缺乏了解。濒危物种保护是保护生物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Soule(1985)将保护生物学称之为“危机学科”,处理危机的学科往往要求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而等待搜集到足够的信息再行决策时将会错过决策机会。因此,在制定濒危物种等级时,人们利用直觉和创造力加上现有的信息,比较相似的事例,参照理论模式,进行评定。

目前,国际和国内有许多濒危物种等级的划分标准。本文将介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标准、CITES附录标准、美国濒危物种法案、濒危物种标准等级以及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等级标准、濒危红色名录等级标准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标准。然后,探讨濒危物种等级的划分标准存在的问题和物种的保护优先序。

1 国际条约标准

1.1 IUCN物种濒危等级 IUCN全称是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an Natural Resource(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1948年10月建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团体。至1994年底,126个国家中的100个 *** 和550个非 *** 团体在IUCN *** 上签字。IUCN自60年代开始发布濒危物种红皮书(Red Data Book)。根据物种受威胁程度和估计灭绝风险将物种列为不同的濒危等级。IUCN根据所收集到的可用信息,并依据IUCN物种存活委员会的报告,编制全球范围的红皮书。IUCN发布濒危物种红皮书有3个目的:1)不定期地推出濒危物种红皮书以唤起世界对野生物种生存现状的关注;2)提供数据供各国 *** 和立法机构参考;3)为全球的科学家提供有关物种濒危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

最初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仅包括陆生脊椎动物,后来,红皮书开始收录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内容逐年增加,逐步发展为IUCN濒危物种名录红色名录。一些国家也开始编制国家濒危物种红皮书。我国在1996年开始出版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1998年出版了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中国濒危两栖爬行类动物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兽类红皮书。

IUCN年早期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包括灭绝、濒危、易危、稀有、未定和欠了解。上述标准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在60年代和70年代,编写濒危动物红皮书是由一位作者来完成的,编写濒危标准尚容易掌握。但是80年代以来,编写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时由许多作者来完成,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客观的濒危物种评价标准。

1984年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召开了题为“灭绝之路”的研讨会,分析了当时的濒危物种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探讨了濒危物种评价标准的修订问题,但没有对如何修改达成一致的方案。1991年,Mace和Lande第一次提出了根据在一定时间内物种的灭绝概率来确定物种濒危等级的思想,随后,人们在一些生物类群中尝试应用了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1994年11月IUCN第40次理事会......>>

问题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原因 1,人类的大量捕杀

2,环境的污染

3,自然界的优胜劣汰

4,食物的缺乏

问题五:列举我国三种濒危动物的名称及濒危原因、如何保护 华南虎 由于60-70年代,。森林砍伐过于严重。虎皮可以做东西`。,

丹顶鹤 由于欧洲人喜欢用它的羽毛做装饰品。,

大熊猫 由于四川竹子大面积开发。,导致竹子大量死亡。/加上大熊猫自生繁殖的也慢/。

保护好现在的生态环境。。不使用。食用``野生动物。

问题六:为什么濒危动物会濒危 一、物种自身的原因

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往往是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内在原因。?某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包括食性),使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其他环境,最终落得“不适者被淘汰”的结局。

如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竹为食,一旦失去其现有栖息地或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无竹可食,必然大批死亡,出现生存危机。

?

一些野生动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生活力减退和遗传力衰退的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难以恢复而趋于濒危。

如朱huan ,现存数量很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再加上处于人类的半饲养状态,个别适应于野外生活的基因可能会逐步丢失,进而危及其生存,甚至导致其绝灭。?

二、栖息地破坏与丧失?

人类为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

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动物,特别是兽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森林的砍伐和紧随其后的开荒种地以及草原过度放牧,既占据了野生动物固有的家园,又将野生动物人为地分割成许多孤岛状的小种群,使得它们的生存繁衍遭到极大的影响。

?

围湖造田和占用滩涂是导致水禽、两栖和爬行动物以及鱼类濒危的主要原因。湿地、湖泊以及沿海滩涂被大量开发成工农业用地后,使依赖于此的动物丧失了栖息地、繁殖地而濒于灭绝。

如扬子鳄,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上亿年,由于栖息地的丧失,野生种群快要绝迹了,有关部门打算利用人工繁殖的个体实施再引进工程,但苦于无地而不得不坐等扬子鳄野生种群灭绝。?

四、环境污染

本世纪以来,由于农药、鼠药、化肥、煤炭、石油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工业“三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野生动物健康受到损害,繁殖力日渐低下,许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适于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某些生态位较高的野生动物因为食物链的关系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株连。?

三、乱捕滥猎

乱捕滥猎是造成许多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龟鳖类、蛇类、鹰隼类、藏羚羊、观赏鸟类和蛙类是目前猎捕最为严重的几类动物。

龟鳖肉、蛇肉和田鸡腿的美味、野鸟的动听歌声和艳丽身姿、猎隼活体和藏羚羊绒的国际黑市等,均招徕了上述动物的捕杀之祸,致使其野外资源量锐减,不少已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

四、环境污染

本世纪以来,由于农药、鼠药、化肥、煤炭、石油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工业“三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野生动物健康受到损害,繁殖力日渐低下,许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适于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某些生态位较高的野生动物因为食物链的关系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株连。?

五、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也是导致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比如,1998年长江流域罕见的洪灾,使许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区的野生动物蒙受了灭顶之灾。?

动物的知识问题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世界上为什么有动物?对于生命起源,在自然科学界存在多种假说,现在被普遍认可的是 生命化学起源说 ,这种理论把地球形成之初的荒芜星球到原始生命出现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机小分子的出现

氢气、氨气、甲烷、水蒸气等在太阳光照以及雷电自然环境下不停的自由反应和组合,经过漫长的时间,出现有机小分子。这些小分子包含多种氨基酸以及有机酸。这些新的化合物小分子中的许多化合物是原始生命所必须的化合物。第一阶段的假说在实验室条件下也得以成功实现。

第二阶段: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出现

小分子化合物大量分散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生成原始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分子的出现,为日后原始生命诞生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多分子体系的出现

生物大分子物质即蛋白质、多肽、核酸、多糖等在特定溶液中可以自动的聚集为球状小滴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具有合成、分解、生长等生命现象,但仍没有生命。

第四阶段:原始生命的出现

团聚体在海洋环境中形成原始生命,这一过程现在还无法在实验室环境下验证。这一过程也是最有争议的过程,因为蛋白质大分子并不一定可以诞生生命。理论上蛋白质大分子出现到原始生命诞生是随机且漫长的过程,这个随机出现的概率小到无法想象。

综合以上四个阶段,这一过程便是现在被自然科学研究者普遍认可的生命化学起源说。就是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动物这一问题最被认可的解释。

在茫茫宇宙中,从荒芜到有生命出现,就是靠一颗颗原子的组成,不得不说,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我们目前无法解释,为什么原子的组成就会成为生命,以及为什么要有生命的存在。

我们人类 科技 发展史不过300年,而宇宙的存在已经130亿年,我们太落后了。

太多的谜团等着我们去揭开。

因为就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了

万物皆众生!!!

因为地球大爆炸的时候形成的

因为地球养得起,又热闹!

创世纪,上帝造百物,从天上的飞鸟到海中的鱼类,交给人来管理,彰显神的权柄和荣耀。

这个问题是不是很愚蠢?说动物,我们人类也是动物里面的一种。如果说世界上有动物,这个建议你自己去找相关科教片自己观看

你应该问: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生命吧?

这就是生物进化,人也属于碳基生物

为什么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因为蝙蝠是靠气流运动引起声带的振动而发声的。蝙蝠能发出频率高于2万赫兹的超声波,人耳对这种频率的声音只能望尘莫及。人类听到的声波频率约在16~2万赫兹的范围内。常看见倒挂在树枝上的蝙蝠,不停地转动着嘴和鼻子。其实,它每秒钟在向周围发出10~20个信号,每个信号约包含50个声波振荡,这样信号中不会出现两种完全相同的频率。飞行时,蝙蝠在喉内产生超声波,通过口或鼻孔发射出来。声波遇到猎物会反射回来,正在飞行的夜蛾对反射波产生压力,飞行速度愈快,压力愈大,回声声波的频率就愈高。蝙蝠正是用这种回声,探测夜蛾和其他物体,据此知道食物夜蛾的位置,从而追捕它们。

 超声波的作用:

 确定物体的方位、用于除去结石、治癌、洁牙、培育种子、清洗,影像技术,定位,测距,驱动(微电机使用超声波驱动),未证实有效的还有驱蚊虫或驱鼠。

为什么昆虫没有鼻子却嗅觉灵敏?

 所有的昆虫都没有长鼻子 ,但它们的嗅觉都异常敏锐。原来昆虫的头部都长有一对触角,它们就起了鼻子的作用。这对触角上布满了嗅觉器。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蜜蜂的触角,仅仅一根触角上就有4000~30000个这样的嗅觉器, 苍蝇也有3600个左右的嗅觉器。每个嗅觉器内都分布着神经末梢,直接与脑神经相连。当嗅觉器闻到气味后,信息立即传送到 大脑 ,然后,大脑再指挥昆虫朝有气味的方向飞去。昆虫除了触角上长有嗅觉器外,它的下唇须和下颚须上也长有嗅觉器,它们也能闻到远方的气味。

 昆虫嗅觉机制出人意料

 昆虫的嗅觉机制不同于其它动物,它们能更快地把气味信息送向大脑。该研究由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者合作完成,研究结果刊登在4月13日的《自然》在线杂志上。这一发现有助于对嗅觉的进化史作更复杂的思考。

 人们曾相信,所有动物的嗅觉机制都一样气味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嗅觉感应器(也叫做G-蛋白质),并引发精巧的连锁反应,最后打开细胞表面的?离子门?,允许大量离子进入细胞,从而将气味信息传到脑部。研究者之一的莱斯利?沃谢尔说:?线虫类是这样,哺乳动物是这样,所有已知的脊椎动物都是这样,很难相信昆虫探测气味的策略会不同。但我们的确发现,昆虫不需要中间步骤,而是直接激活?门?。?

 离子门是一种圈形的蛋白质。它可以与某些分子结合并改变形状,允许或限制离子进入细胞。研究人员将分子喷到昆虫嗅觉感应器的细胞表面,测量离子门多久能打开,并记录涌入细胞的离子的电活动。他们发现,电活动发生得很快,说明昆虫嗅觉涉及的步骤不多。另外,研究者让涉及G-蛋白质模式的'一些蛋白质失效,而离子门未受影响,这说明昆虫的嗅觉并不使用G-蛋白质信号模式。

 研究最终发现,不同于其它动物,昆虫嗅觉使用的离子通道是两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其中一种作为嗅觉感应器是昆虫特有的。这种复合体通道允许所有阳离子通过只要离子拥有正电荷,通道就不加选择地放行。这是气味信号能更快传至昆虫大脑的原因。

 昆虫嗅觉基因可能研制防蚊新方法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研究出包括蚊子在内的一些昆虫的嗅觉基因,通过对这些基因的改造,可以研究出杀虫剂阻止昆虫的一些活动。

 科学家的研究从果蝇这种昆虫开始,因为果蝇以及许多其它昆虫都有一种专门控制嗅觉的基因。

 而且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通过专门的嗅觉细胞嗅目标物体所散发出来的气味分子从而发现目标的。比如人和其它类似动物的这些特殊细胞就在鼻管的上方。而果蝇的这些侦察细胞则位于触须以及上颌骨的触须中。

 这些细胞都有专门接收这些分子的接收器,许多都针对不同的味道。

 于是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神经遗传学与行为学实验室的负责人Leslie Vosshall及其同事饲养了一种缺乏Or83b基因的果蝇,研究中发现,这种果蝇是没有嗅觉的。

 同时,科学家也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昆虫的嗅觉侦察器都含有Or83b接收器。果蝇如此,蝗虫、蚊子、飞蛾、蜜蜂、以及地中海果蝇等在嗅觉神经中都有Or83b基因。一旦缺乏这种基因或者这种基因不起作用,这些昆虫的嗅觉任务就没有办法完成。

 由此,科学家认为,制造出一种混合剂来阻碍、扰乱这种基因是有可能的。Vosshall就表示,许多杀虫剂都是基于传统经验或者反复试验得出的,如果懂得利用这种基因的话,就可以发明出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杀虫剂。

 科学家表示,这项研究有直接的实际意义,因为昆虫是许多细菌、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脑炎等疾病的携菌者,而且它们往往通过敏感的嗅觉系统发现人类、叮咬人类、传播病毒。

为什么蝴蝶飞舞没有声音?

 苍蝇、蚊子、蜜蜂飞行时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而蝴蝶飞舞是我们却不能听到声音,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当你把用竹片做成的竹蜻蜓在手中用力一搓, 然后松开手,竹蜻蜓 就呼的一声飞上天了。这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竹蜻蜓在飞行时与空气的磨擦声。但是,这种声音只有竹蜻蜓在每秒钟里转20~2万次左右时才能听到,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人都不可能听到。因此,苍蝇、蚊子、蜜蜂飞行时发出声音来,也是这个道理。昆虫学家研究发现, 苍蝇飞行时,每秒钟振翅150~250次左右;蚊子飞行时, 每秒钟振翅600次左右; 蜜蜂飞行时,每秒钟振翅近300次。可是, 蝴蝶飞舞时,每秒钟只能振翅5~8次。因此,苍蝇、蚊子、蜜蜂等 昆虫飞行时总觉得有嗡嗡的声音,而蝴蝶飞舞时却没有声音。

黑颈鹤怎样度过漫长的冬天

 黑颈鹤是鹤类中唯一的高原种,属于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近年在滇西北的中甸县纳帕海,发现大群黑颈鹤越冬。此湖在夏季积水满湖,到冬季逐渐干枯,成为一片沼泽,水生植物茂盛。湖的四周被山峦环抱,沼泽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海拔约3200米,气候干燥寒冷,黑颈鹤就在此环境越冬。除了黑颈鹤外,还有斑头雁、赤麻鸭。黑颈鹤在越冬地区的活动,基本上是集群活动,有的3~5只在一起,也有30余只在一起活动,偶见寻食时也有单个或成双活动的,但不久又到群体里活动。集群的大小并不固定,每群的数量也不等。 在每天早晨活动之前和在下午黄昏停止活动之后,这两个时间的集群是一天中最大的集群,群的数量有30余只,甚至达几百只之多,并且隐藏在草丛中或泥塘边。黑颈鹤在越冬栖息地,夜宿或休息是就地而卧,或将头藏在翅下。若栖息的食物丰富、无惊扰,则不远离栖息地,若有惊扰,而食物又不丰富,则早上便飞往他处,寻找食物或躲避敌害,下午黄昏时飞回夜宿地。黑颈鹤在越冬地区的食物,有一种是当地群众称之为?姜包?的草本植物的根部。另一种食物当地群众称为?茨菇?,同样也是草本植物的根部,和?姜包?相似。黑颈鹤啄食是用它强有力的嘴,从泥土二三寸深处把?姜包?或?茨菇?掏出来,或用刚健的脚爪刨出地面,然后啄食。因此,在黑颈鹤采食后的地方,常留下一片痕迹。

关于“濒危动物的原因”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