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农业

网上有关“名词解释:农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名词解释:农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农业分布范围十分辽阔。地球表面除两极和沙漠外,几乎都可用于农业生产。在近1.31亿平方公里的实际陆地面积中,约11%是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地,24%是草原和牧场,31%是森林和林地。海洋和内陆水域则是水产业生产的场所。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可耕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经济发达国家为0.56公顷,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仅为0.22公顷,其中亚洲仅0.16公顷(1984年)。森林以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分布面积较大;草原面积则非洲居首位,亚洲其次;其中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当代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分类

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农业可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近代农业指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转变、由劳动者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由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现代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不便运输和储藏,单位产品的价值较低。

中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农作物类型和作物栽培制度都不相同,从一年三季、一年二季到一年一季,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按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可分为热带农业、亚热带农业、温带农业和寒温带农业;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随着自然条件和资源类型的变化,又可分为农区农业、半农半牧区农业和牧区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现代农业:

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分别由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与农业相比较,有以下特点:(一)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不担心食物有害,减少疾病发生。(二)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三)有利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四)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始于八十年代,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会员。1994年10月国家环保局正式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的有机食品开发才走向正规化。中国各地发展了众多的有机食品基地,在东北三省及云南、江西等一些偏远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近几年来已有许多外贸公司联合生产基地进行了多种产品的开发,如有机豆类、花生、茶叶、葵花子、蜂蜜等。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

前景: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较小,且基本上都是面向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几乎为零。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有着众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其次中国有其地域优势,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第三,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中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第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会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在近几年内将有较大发展,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外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

 篇一

 1、通常我们吃的桔子是桔子树上的哪一部份?果实

 2、通常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马铃薯是植物马铃薯的哪一部份?茎

 3、通常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红柿子是柿子树上的哪一部分?果实

 4、唐朝时,被列为贡品的水果是:荔枝

 5、需水最少的时节是?初冬

 6、需水最多的时节是?初夏

 7、西瓜原产于我国的:西部

 8、西瓜花是什么颜色的?淡*

 9.“寒食节”是在哪一天?清明前一天

 10.以下哪一个节日离春节最近:腊八节

 11、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的乙方是指:施工单位

 12、到目前为止,欧洲楼位于哪个国家?德国

 13、下列不是世界遗产的是:沈阳故宫

 14、印度的圣雄甘地纪念馆的设计师是查尔斯柯里亚

 15、自由女神像是有史以来的雕像之一,高达:46米

 篇二

 1、法国的凡尔赛宫建成于公元17世纪

 2、据司马相如《上林赋》所叙,游廊在什么时侯即已出现?汉朝

 3、首创于我国的桥是:悬桥

 4、卢浮宫外广场上的现代建筑是玻璃的:金字塔

 5、大雁塔位于何处:西安

 6、我国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

 7、“浮图”指的是什么建筑?塔

 8、宋代大型酒店、食店在门前用木枋扎彩楼,加种种装饰,施朱绿彩画,称为:“欢门”

 9、屏风的应用,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据专家分析,屏风在()以前就已经出现。2000年

 10、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根据什么命名的?根据设计师的名字

 篇三

 11.月饼最初是祭品,它祭奉的是:月神

 12.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13.京津月饼的特色是:以素见长

 14.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

 15.月宫里的月桂树有多高?五百丈

 16.按照我国农历,“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哪一天?正月初一

 17.以下哪种水果是传统的中秋水果?柚子

 18.腊八粥是哪一天的习俗?农历十二月初八

 19.江南农家过中秋节时蘸芋艿用什么糖?红糖

 20.“玉人何处教*”前一句是二十四桥明月夜

 11、请问下面哪一项是对上海金茂大厦的正确描述?高420、共88层

 12、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坐落在哪个国家境内?印度

 13、白马寺在哪个地区:河南

 14、北京互国寺在什么时候创建?无从考究

农业百科全书是指哪部农学著作?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的作者是我国北魏末年时期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南北朝期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作者从传统的农本思想出发,著书立说,介绍农业知识,以求富国安民,由此,写成了世界农业史上最早的专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贾思勰,青州益都人。北魏、东魏时期大臣,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曾任高阳太守,著有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

《齐民要术》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堪称“农业百科全书”的农学著作是北魏后期贾思勰(生卒年不详)所著的《齐民要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一些人便将这些经验和技术进行总结,集结成书,产生了许多农学著作。在《齐民要术》之前,已有多种农书问世,其中以西汉的《汜胜之书》最为著名。

《汜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作者汜胜之是汉成帝时人,曾在关中平原地区教授农民耕种,取得了成功。该书总结了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以及贮藏技术等。详细记载了包括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13种作物的栽培技术。书中提到的区种法、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及桑苗截乾法等,都体现出一定的科学精神。该书早已亡佚,幸好一些片段在《齐民要术》中被多处征引,使后人得以窥该书之一斑。

氾胜之像《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作者贾思勰,是北魏末期益都(今山东益都)人。贾思勰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非常好学。贾家世代务农,非常重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在家族学风和务农风气的影响下,贾思勰从小便注意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他博览群书,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研究农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贾思勰成年后,曾任高阳太守等职,足迹遍布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向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农民请教,获得了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中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他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在实践中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到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54)期间,他综合一些传统文献中记载的农业技术资料、当时流传的歌谣、询问老农获得的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经历,写成了这部著名的农书。

《齐民要术》中的“齐民”,是指老百姓,“要术”是指生产方法,是一部系统总结农业生产技术的农学专著。全书共10卷,92篇。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共11多万字。此外,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一般认为,《杂说》是后人所加。该书引用前人著作多达150余种,记载的农谚有30多条。全书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及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对所有的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贾思勰在书中系统总结了精耕细作、深耕细耙、中耕除草等经验,从理论上说明了这些技术措施的重要意义。他非常重视选育良种对于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作用。详细地叙述了播种前应怎样选种、晒种、浸种以及用药物或肥料拌种等种子的处理方法。该书用较大篇幅介绍了蔬菜种植、果树和林木的扦插、压条、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树抚育方面的技术。提出了一些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还记述了果农熏烟防霜害的方法。该书还总结了家畜家禽的饲养经验,并搜集了许多兽医处方,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多方面。书中还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做醋、煮饧以及食品保存和加工工艺。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贾思勰在书中还初步提出了生物和环境的相互联系以及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问题。他介绍了许多改变旧遗传性、创造新品种的经验,涉及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19世纪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他的人工选择思想就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中得到启发的,而这部书就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是一部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提到的许多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直到今天仍在普遍应用。

关于“名词解释:农业”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25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