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望子(植物)详细资料大全

网上有关“罗望子(植物)详细资料大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罗望子(植物)详细资料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罗望子,又名:酸角、酸豆、罗晃子、甜目坎等,拉丁文名tamarindus indica l.,苏木科,罗晃子属,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及热带非洲,1900年引进台湾,东南亚国家以罗望子入菜,但在台湾均栽培是为观赏树。罗望子非但是调味料,还是水果的一种。中国广州等省区有引种栽培。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罗望子 拉丁学名 :tamarindus indica l. 别称 :酸角、酸豆、罗晃子、甜目坎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豆目 科 :苏木科 亚科 :苏木亚科 属 :酸豆属 亚属 :酸角属 种 :罗望子 分布区域 :原产印度及热带非洲, 简介,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分类学,品种分类,栽培技术,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使用价值,相关研究, 简介 罗望子,别名:酸角、酸豆、罗晃子、甜目坎等,拉丁文名tamarindus indica l.,为苏木科罗晃子属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及热带非洲,1900年引进台湾,东南亚国家将罗望子入菜,但在台湾均栽培为观赏树。罗望子非但是调味料,还是水果的一种。中国广州等省区有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罗望子可高达25m,树皮纵裂;荚果肥厚,扁圆筒状,外果皮薄脆,中果皮厚肉质;种子椭圆状,每果中含3~10粒,深褐色,具光泽。 罗望子状如豆荚,味道酸中带甜,成熟后的豆荚呈红色,去荚去子后挤压成一块块的砖头状,即可等待出售。市面上常见有砖状、片状、粉末与浓缩的果肉。其中以砖状保存原味最甚,又以来自泰国的为上等货,挑选时可以用手轻轻摸一摸,柔软的才会湿润有味。 生长习性 罗望子最适宜在温度高、日照长、气候干燥,干湿季节分明的地区生长。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需要在平均10℃以上,年积温7500℃左右,降雨量在1000mm以下和日照时数在2200h以上的环境条件。罗望子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很严,在质地疏松、较肥沃的南亚热带红壤、砖红壤和冲积沙质土壤均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粘土和瘠薄土壤上生长发育较差。 罗望子 地理分布 原产于印度、热带非洲,1900年引进台湾,东南亚国家将罗望子入菜,台湾均栽培罗望子为观赏树。 罗望子 分类学 中文名称罗望子,拉丁文名tamarindus indica l.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目;酸豆属;罗望子种。 品种分类 其品种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罗望子 (1)马蹄酸角:荚果马蹄状,稍扁平,味酸、高产。 (2)泥鳅酸角:树体高大,荚果形似泥鳅,味较甜,产量较低。 (3)米易酸角:树体高大,荚果半弯曲,肉质厚,味较甜,结果早,产量高。 栽培技术 罗望子繁殖力强、生长快、结果早,实生树3~5年生即可开花结果,7~8年生进入盛果期,经济年限可持续60年,寿命则长达百年至数百年。 罗望子 罗望子每年的4~5月发芽开放,花芽为混合芽,着生在短枝上,发芽时先长叶后开花。夏季枝叶生长旺盛,入秋即停止生长,翌年的立春前后陆续落叶。9~11月结果,越冬至第2年3~4月果实成熟,果实采收后即开始发芽开花。罗望子具有每年多次开花的习性,但春季开的花结果数量多、果型大、品质好。将罗望子引入,在台湾均栽培为观赏树。 食用价值 罗望子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有机酸(主要是酒石酸,其次为草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及奎宁酸)、果酸(丰乳糠醛酸为主,其次为丰乳糖、阿伯糖)、矿物质(以钙、钾和磷为主,较少为镁和锌)、维生素(以b1b2b6为主)和89种芳香物质及多种色素,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等。种子占果实的30%,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灰分、单宁等物质。 罗望子 果实中的果肉除直接生食外,还可加工生产营养丰富、风味特殊、酸甜可口的高级饮料和食品,如果汁、果冻、果糖、果酱和浓缩汁、果粉。浓缩汁用于配制生产果汁等,果粉供生产多糖食品,而且种子胚乳加工制成的多糖产品,其经济价值更高。 药用价值 罗望子具有多种药用和保健功能。其性甘、辛、酸、凉,有祛热解暑、消积化食、清脑提神作用。能治缓泻、妊娠呕吐、便秘、小儿疳积,高血压等多种病症。在民间医疗中,罗望子具有通便、退烧的功能。果肉可以提供纤维,对正在复原中的病患是良好的自然通便剂;而其含有的果酸则有解热的功效。自古以来,印度便将罗望子拿来治疗肠胃不适;泰国人则相信它可排除血液里的杂质,达到通血管的效果,其对人类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罗望子 使用价值 该树主根深、侧根扩展,树体高大,树冠开张,枝粗壮坚韧不易折断,抗旱力强,特别适应于温度高、光照强的干热气候环境中生长,为燥热地带的指示植物。具有很强的抗风挡雨、固土截流、涵养水源、绿化荒山、荒沟的作用,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大量种植和发展。 豆树易种易管,凡温带地区均宜种植,第4年开始结果,头年亩产值约400元,第6年进入盛果期,年亩产值可达6000元———9000元,倘若广种之,可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树。酸豆树全身是宝,果可制“酸豆汁”高级饮料,根、叶、花、皮、核仁均可配制药品,其果肉有更大的药用和医疗保健价值。现已有数家立足于海南本土资源生产酸豆汁饮料的企业。但是,对酸豆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步阶段,对酸豆的利用也仅限于生产酸豆汁上。与国外比较,酸豆的价值远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酸豆的种仁含淀粉量高达63%,在工业上可用于彩色印刷、纸张上光、塑胶加工和瓦片、木头粘接,且酸豆的种子粉末代替玉米淀粉,成本可节约3成。 罗望子 相关研究 实验材料和方法 罗望子 将罗望子多聚糖或单独的载体涂于经过人造日光紫外线辐射的志愿受试者的皮肤上。我们使用镍记忆法确定受试者使用的试剂的防光能力。实验动物将用来研究罗望子多聚糖的防长波紫外线的防光能力,并研究罗望子多聚糖是否可以保护免疫反应不受因长期紫外线辐射而导致的免疫抑制的影响。 结果 我们的研究表明,人造日光紫外线辐射所导致的免疫抑制,在使用罗望子多聚糖后,人体可以恢复对镍的免疫记忆反应。罗望子多聚糖也可以保护实验室动物的免疫反应不受长期紫外线辐射的影响。 罗望子 研究结果表明 外用罗望子多聚糖具有很好的防光作用,并保护免疫反应不因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辐射而产生免疫抑制。因此,光防护策略应该包括添加生物活性分子,使其对皮肤免疫系统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进而防止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有害作用。

青梅(侧膜胎座目龙脑香科植物)详细资料大全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 是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现存的维管植物大约有25~30万种,包括极少部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松叶兰类、石松类、木贼类、真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维管系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发生是植物从水生到陆生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维管系统的有效输导,使维管植物成为最繁茂的陆生植物。比较原始的维管植物的木质部中多只具管胞,故也可称这些植物为管胞植物。

凡是有维管系统(vascularsystem)的植物都称维管植物,包括蕨类和种子植物;它们与藻类、菌类、地衣、苔藓植物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发达的维管系统;维管系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中含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胞或导管分子,韧皮部中含有运输糖类等的筛胞或筛管。它们大多为陆生植物,只有少数在受精过程需要在水中进行。它们的孢子体在生活史中占优势,只有在幼小的时候(即在胚胎阶段)才依赖配子体而生存。它们的配子体一般较小,在松柏类和有花植物中其配子体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中,孢子体的形态结构有的较简单,仅为轴形,有的则分化成复杂的根、茎、叶系统。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维管植物 别称 :管胞植物 界 :植物界 繁殖方式 :孢子体和配子体世代繁殖 英文名 :vascular plant 种类 :25~30万种 包含种类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主要价值,中柱类型,物种分类,繁殖方法,学术意义, 主要价值 植物会从泥土中吸收水分和矿物盐,并通过木质部将之由根部向上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植物亦在叶片中制造有机化合物,它们会通过韧皮部运送到植物中的其他部分,有机化合物对植物的各种生理反应非常重要,例如光合作用所制造的葡萄糖为植物提供各种生理反应所需的能量。 维管植物 木质部由四种细胞组成:管胞、导管节、薄壁组织及纤维。韧皮部则由五种细胞组成:筛管节、伴细胞、薄壁组织、纤维及厚壁细胞。 水份在木质部由根部向上到植物的茎部及叶片,这逆地心吸力的过程主要由蒸腾作用维持。 中柱类型 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所组成的维管组织是一种初生结构。它们聚集而成中柱(stele)。按照维管组织排列方式的不同而形成多种类型的中柱。根据中柱类型可以判断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中柱可以分为下列5种类型:(1)原生中柱(protostele),包括单中柱(haplostele)、星状中柱(actinostele)和编织中柱(plectostele);(2)管状中柱(siphonostele)包括双韧管状中柱(amphiphloicsiphonostele)和外韧管状中柱(echloicsiphonostele);(3)网状中柱(dictyostele);(4)真中柱(eustele);(5)散生中柱(atactostele)。兹将各种类型中柱的特点分叙如下。 中柱类型 (一)原生中柱 原生中柱是最简单的中柱,被认为是中柱类型中最原始的类型。它出现于泥盆纪的化石中。具原生中柱的维管植物中有时可见到与角苔相似的蒴轴结构,这也说明其原始性。原生中柱的中央为木质部所占,其周围围绕着呈圆筒形的韧皮部(从横剖面看)。此种类型的中柱称单中柱。倘若木质部向四周生长出辐射排列的脊状突起,则形成星状中柱。倘若韧皮部生长侵入木质部,使其在局部地区成为不连续的结构,这就演变成编织中柱。)。此种中柱见于裸蕨类,石松类及其他植物的幼茎中(有时也见于根中)。 各种围观植物的中柱 (二)管状中柱 管状中柱的特点是木质部围绕中央髓形成圆筒状。若韧皮部在木质部的内外两边都出现则称为双韧管状中柱有许多蕨类植物具有此种中柱。双韧管状中柱又称疏隙中柱(solenostele)。若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外部表面则为外韧管状中柱。管状中柱在蕨类植物中普遍存在。 (三)网状中柱 网状中柱由管状中柱演变而来。由于茎的节间甚短,节部位叶隙密集,从而使中柱产生许多裂隙,从横剖面上看中柱被割成一束束。每一束中央为木质部,木质部外面围着韧皮部,而韧皮部外再围着内皮层。有不少蕨类植物具有此种类型的中柱。 (四)真中柱 真中柱。的木质部与韧皮部并列成束或索状。蕨类中的木贼属(Happochaete)及多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此种类型的中柱。 (五)散生中柱 在单子叶植物中,维管组织分散于茎内。此种中柱称散生中柱。 1963年,韦特蒙(Wetmon)和里尔(Rier)曾用实验方法研究维管组织分化。将未分化的薄壁愈伤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发现若将与愈伤组织相同种的芽嫁接上去则导致在愈伤组织中产生维管组织的小结,但此种维管组织并不继续发展。这就清楚地说明维管组织的分化是受化学物质所控制。他们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和糖能局部地导致维管组织的出现。他们对糖(葡萄糖和蔗糖)的浓度也进行了测定,发现1.5—2.0%的蔗糖只导致产生木质部;若浓度提高到3—3.5%,则在愈伤组织中产生出中央为木质部,周围为韧皮部的维管组织,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并能产生形成层;浓度若再提高到4—4.5%则 *** 产生韧皮部,使韧皮部逐渐占优势。若将生长激素与糖的混合物用毛细管注入愈伤组织,则导致形成筒状木质部和韧皮部,两者之间有形成层。此项研究充分说明了生长激素与糖在不同浓度情况下对愈伤组织分化所起的作用。 各种不同类型的中柱与植物的进化有何关系?对此有一种假说:若原生中柱中央的木质部被薄壁组织所取代则发展成筒状中柱。此种假说的佐证是有时在髓中会出现木质部的成分(管胞),此一过程被称为髓形成作用(medullation)。由于叶隙的大量出现,节间的缩短,便使管状中柱演化成真中柱和散生中柱,亦即在种子植物中所见到的中柱的最高级的形式。 物种分类 对维管植物的分类尚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维管植物有其共同祖先,它们是单元起源的(monophyletic),也就是说它只有一次起源,所有的维管植物都是由最初形成的原始祖先分化发展而来。因此,所有维管植物在分类系统中应归成一门,即维管植物门(Tracheo-phyta)。但是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千差万别,甚至在海藻中也发现了维管组织的分子,它与其他维管植物在系统演化上相差甚远,无法归成一类。 因此,另有一些学者基于下述现象提出了相反的意见。(1)根据化石记录,在同一时期如在古生代的泥盆纪同时出现了至少有6种类型的维管植物,由它们共同组成陆生植物区系;(2)现存的维管植物种类繁杂,分化明显,实无法将其归为一类,因此将整个维管植物分成若干门。本世纪80年代有些学者[博尔德(Bold)、亚历克索普洛斯(Alexopoulos)与德莱沃里斯(Delevorvas)]将其分得甚细,分成裸蕨门(Psilohyta)、石松门(Microphynaphyta)、楔叶门(Arthrophyta)、真蕨门(Pteridophyta)、铁树门(Cycadophyta)、银杏门(Ginkgophyta)、松柏门(Coniferophyta)、买麻藤门(Gnehyta)及有花植物门(Anthohyta)。 维管植物 繁殖方法 维管植物具有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孢子体非常发达,具有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能产生具孢子的孢子囊。低等维管植物的配子体可以独立生活,但是形状细小,结构简单。到了种子植物,配子体更为退化,只有几个细胞在孢子内发育。维管植物的孢子体可以由有性生殖的合子或无性生殖的植物体的一部分或单个细胞形成。合子经过不断的细胞分裂,形成胚,从中分化出根端分生组织与茎端分生组织(见顶端分生组织)并建立起体轴系统。由胚发育成幼苗,并分化出各种组织系统。孢子体世代产生或多或少的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可产生几个或多个孢子。产生孢子时,都经过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由孢子中发育出配子体,从中形成颈卵器与 *** 器,或者形成更简化的样式。配子体中产生卵(雌配子)与 *** (雄配子)。卵与 *** 结合成为合子,从而又开始新的孢子体世代。 比较原始的现生维管植物 学术意义 维管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甲烷产生的主要碳源,植物根系的周转和碳物质的分泌为产甲烷细菌提供底物;维管植物根际氧化是甲烷氧化最主要的途径,在植物的生长期占到总氧化量的80%左右。植物传输O2的能力和根际O2的需求是影响根际氧化的主要因素;维管植物通气组织的传输促进了甲烷从土壤向大气的输送,但所采用的传输机制影响着气体的输送效率。此外,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各个过程均受到维管植物形态和植被类型的影响。维管植物在甲烷排放中的作用,可以部分解释自然湿地甲烷在排放的时间(季节性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维管植物对于自然湿地甲烷排放具有指示意义,可以用于大尺度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 湿地甲烷排放过程受到许多物理, 化学, 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 单因子关系不足以解释甲烷排放的差异。通过分析, 在湿地分布广泛的维管植物对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产生、氧化、传输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植物对底质的生物地化循环既有直接影响, 还有间接影响, 并且这些过程紧密相连。加之研究方法不足, 区分和定量这些过程依然是机制研究的难点。特别是控制甲烷排放各个过程的微生物群落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在区域或全球尺度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量估算方面, 需要进行更多尤其是不同植物类型的通量观测, 需要对遥感数据中植被覆盖信息进行更精确的提取, 需要发展更完善的综合气候、环境和植被因素的生物过程模型。

青梅(学名: Vatica mangachapoi Blanco)是龙脑香科,青梅属乔木,树高约20米。小枝被星状绒毛。叶片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两面均突起,网脉明显,叶柄密被灰**短绒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裂片镊合状排列,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两面密被星状毛或鳞片状毛;花瓣白色,有时为淡**或淡红色,芳香,长圆形或线状匙形,花丝短,花药长圆形,子房球形,密被短绒毛,果实球形;12-1月花期,4-5月果期。

分布于中国海南。生于丘陵、坡地林中,海拔700米以下。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有分布。

青梅木材心材比较大,耐腐、耐湿,为优良的渔轮材;纺织可以做木梭;工业可以制尺、三角架、枪托以及其它美术工艺品等。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青梅 拉丁学名 :Vatica?mangachapoi?Blanco 别称 :青皮、海梅、苦香、油楠、青相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侧膜胎座目 亚目 :山茶亚目 科 :龙脑香科 属 :青梅属 种 :青梅 分布区域 :中国海南、中国台湾、东南亚 命名者及年代 :Blanco,1937 保护级别 :濒危(EN),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病虫防治,病害,虫害,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乔木,具白色芳香树脂,高约20米。小枝被星状绒毛。 叶革质,全缘,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3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侧脉7-12对,两面均突起,网脉明显,无毛或被疏毛;叶柄长7-15毫米,密被灰**短绒毛。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4-8厘米,纤细,被银灰色的星状毛或鳞片状毛。花萼裂片5枚,镊合状排列,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不等大,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星状毛或鳞片状毛;花瓣,枚,白色,有时为淡**或淡红色,芳香,长圆形或线状匙形,长约1厘米,宽约4毫米,外面密被毛,内面无毛;雄蕊15枚,花丝短,不等长,花药长圆形,药隔附属体短而钝;子房球形,密被短绒毛,花柱短,柱头头状,3裂。果实球形;增大的花萼裂片其中2枚较长,长3-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圆形,具纵脉5条。 花期12-1月,果期4-5月。 生长环境 适生于丘陵、坡地林中,海拔700米以下。 青梅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年均温16℃左右,根系浅,抗旱力差,耐寒,但在花期遇-8℃或幼果期遇-4℃以下低温会引起冻害而落花落果、减产等。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对钾肥需求量大。寿命长,在排水良好、肥沃、背风向阳、气候暖湿的砂壤土上生长最好,适于海拔500米以下、坡度25°以下的丘陵岗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海南。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 繁殖方法 扦插时间为每月的1日与15日,剪取一年生青梅粗壮枝条,每段枝条要有2个以上的节位,长10-15厘米,在下端近腋芽处削一马耳形斜面,然后按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斜插入苗床。入土深为插条的1/2-2/3。插前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的ABT2号生根粉,以其浓度为100毫升/升的溶液,浸泡5-10分钟,以促进形成层细胞分裂,加速发根。插后浇水,并搭棚遮荫,严防日光直射,避免灼伤和过度蒸发。扦插后要经常保持苗床湿润,但又要防止积水。后期都为露地管理,在夏季注意遮荫处理。 栽培技术 定植密度: 对于土壤条件好的平地或缓坡,采用4米×4米的株行距,每亩种植42株,对于坡地,为了提高早期产量,可进行计画密植,采取3米×4米的株行距,每亩种植55株。 定植方法: 首先确定定植坑的中心位置作为定植点后,挖一深30厘米宽40厘米的穴。其次,将选好的嫁接苗解开包扎物后,将苗木直立放于定植穴内,让根系在穴内均匀分布,将土壤轻培于根系,覆盖后轻轻提苗,使根系舒展并与土壤充分接触,边填土边踏紧,注意嫁接口露出地面5-10厘米,树盘高于地面20厘米,浇足定根水后覆膜。一个月内如有死苗应及时补苗。 中耕管理: 中耕管理主要包括培土护根、中耕除草。因果梅根系浅,落叶早,应注意深翻熟化土壤,引根深入土中,以增厚根土层,防止露根晒伤并涵养水分。一般在秋季深耕松土时结合施培肥土,并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杂草种类多少适时进行除草,保持树盘内土壤疏松无草状态。 水分管理: 根据青梅生理需水情况结合施肥进行灌溉,同时注意排水,园内按行做成深沟高畦,保持园内排水良好,无积水。 施肥管理: 基肥一般在每年秋季施用,最迟在8月份施下,以利于根的吸收。施肥占全年施肥总量的60%-70%,以农家肥为主,一般株施50千克,并配施磷肥1千克,氮肥0.5千克,幼树可酌减。花前肥在花芽膨大期施用,一般在11月-12月,幼树株施氮肥0.25千克,硫酸钾0.25千克,腐熟饼肥1千克,结果树株施氮肥1千克,钾肥1千克,腐熟饼肥1.5千克,同时根据当年的结果量适当调整施肥比例。 适度修剪: 冬季修剪一般在落叶后至花芽萌动前进行,方法有短剪、疏枝、长放、缩剪、开张角度等,梅树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冬剪时尽量少短截,多轻剪长放,以利于形成中短果枝提早结果;在春夏季进行抹芽除萌,摘心扭梢,撑拉枝,弯枝等,修剪时注意适时适度。 病虫防治 病害 ⒈物理防治 ⑴加强栽培管理,强旺树势,提高梅树抗病力。 ⑵及时剪除病枝,并集中销毁。 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开沟排水,降低湿度。 ⒉化学防治 ⑴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一般可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用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等进行喷雾防治。 虫害 ⒈天牛防治 ⑴修剪时剪除虫枝虫叶并集中销毁。 ⑵人工捕杀天牛成虫。 ⑶树干涂白,防止天牛成虫产卵。 ⑷在虫粪排出处将浸有敌敌畏液的棉球塞入后封口,毒杀幼虫。 ⒉蚜虫防治 ⑴修剪时剪除虫枝虫叶并集中销毁。 ⑵利用蚜虫的趋黄性用黄板诱杀。 ⑶注意保护天敌。 ⑷在展叶初期用10%一遍净1500倍液喷施。 ⒊蚧壳虫 ⑴果树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钢丝刷刷掉枝条上的越冬成虫,剪除受害严重的枝条,后喷洒蚧螨灵或速扑杀。 ⑵保护利用天敌。 ⑶若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粉蚧壳之前,用药剂防治效果较好,常用药剂有:功夫乳油或20%速灭杀丁3000-4000倍液;40%氧化乐果或50%敌敌畏800-1000倍液。  主要价值 木材心材比较大,耐腐、耐湿,用途近似坡垒,为优良的渔轮材之一;纺织方面可以做木梭;工业方面可以制尺、三角架、枪托以及其它美术工艺品等。

关于“罗望子(植物)详细资料大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12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