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有哪些类型 森林有哪些特点

网上有关“森林有哪些类型 森林有哪些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森林有哪些类型 森林有哪些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森林的主要类型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植被类型,森林的分布范围相对广阔,约占陆地面积的30%,在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山地、丘陵、平原及沼泽、海滩等地都有分布,森林的类型有很多种,按其在陆地上的分布,可以分为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和灌木林;按发育演替又可分为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按林龄则可分为幼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按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等。

森林的主要特点

(1)生命周期及演替系列长。森林的主体成分——树木的寿命可达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如北美的巨杉,中国的银杏、红桧。森林演替系列也是植物群落中最长的。从原生演替的先锋树种(灌木)开始到成熟稳定的顶级阶段,通常要经过百年以上。如果加上先锋树种阶段的先期部分,则阶段更多,过程更长。

(2)再生性。森林本身具有生产力,是可以更新的资源,如能合理利用,可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分布范围广。由落叶或常绿以及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或耐水湿等不同特性的树种形成的各种类型森林,分布在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山区、丘陵、平地,甚至沼泽、海涂滩地等地方。

(4)再生能力强。森林是可再生资源,可进行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有很强的竞争力,能自行恢复在植被中的优势地位。但也有限,一经采伐,其生产力的提高或衰减取决于经营的集约程度。

(5)生产率高。森林由于具有高大而多层的枝叶分布,其光能利用率达1.6%~3.5%,森林每年所固定的总能量占陆地生物每年固定的总能量的63%,森林的生物产量在所有植物群落中最多,是最大的自然物能储存库。

(6)用途多,效益大。森林能持续提供多种林产品,如木材、食物、化工和医药原料等。同时,森林在涵养水源,改善水质,保持水土,减轻自然灾害,调节温度与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很大。

六种主要植被类型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于0℃,气候严寒,无霜期极短,年降水量一般只有100~500mm,属高寒大陆性气候,冬春季节干燥寒冷,多大风,夏秋季节温凉湿寒,降水量占全年的70%~90%,耐寒植物植根于季节融化带中,生长期短暂,只在6~8月能见到绿色,生态环境严酷而脆弱。暖季气候寒湿,降水量随高程增高而增大,植被垂向分带明显。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植被类型。

高寒高山荒漠:位于海拔4800m以上的山脊地带,基岩裸露,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多碎石组成的倒石堆,表层为寒漠土,植被类型以垫状植物为主,有点地梅、雪莲、甘肃雪灵芝、红景天等,伴生植物种有凤毛菊属、虎耳草属等耐寒植物,群落覆盖度小于5%,生态条件极恶劣,具高山寒漠景观。

高寒草甸:常见于海拔3800~4500m的滩地、河岸阶地、丘陵缓坡与浑圆山顶,以多年生的高山嵩草、矮嵩草、线叶嵩草和异穗苔草为优势种群,覆盖度为60%~90%。土层较薄,多为草甸土,表层有20~50cm土层,富含有机物,植物根系十分发育,孔隙度大,持水度达40%~60%,固土、吸水能力很强。暖季降水较多,草甸土能保存较多的水分,供给植物生长。高山草甸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是防止土地风蚀、水蚀的良好生态屏障。

高寒沼泽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3800~4500m汇水条件好的沟谷、冰蚀洼地,雪粒盆和冰水洪积扇前缘,为冻结层上水排泄区或聚集形成的沼泽湿地,地下水埋深浅(0.5~1.0m),土壤为沼泽土,富含氮、磷、钾。植被以藏嵩草、小嵩草、苔草为主要建群种,群落盖度为70%~95%,产草量大,营养丰富,生态条件良好。高寒沼泽草甸不仅是青藏高原主要的优良牧场,而且对水具有很好的净化能力,是候鸟灰鹤、黑颈鹤、玉带海雕、大天鹅、赤麻鸭等珍禽夏季栖息的主要场所。在黄河源区,高寒沼泽草甸总面积达5269.37km2(2001年统计),主要有星宿海沼泽湿地、德陇冲洪积扇沼泽湿地、卡日曲冲洪积扇沼泽湿地、勒拉汤玛岔沼泽湿地和寇察沼泽湿地。

高寒干草原,以寒冷旱生紫花针茅、扁穗冰草、垂穗披碱草为主要建群种,伴生植物种有大黄、沙生凤毛菊、冷蒿等,覆盖度为10%~60%,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4600m的宽谷平原、冰水洪积扇中下部,河流阶地。分布区内,地下水埋深1~2m,土壤以高山草原土和固定的风沙土为主,成土母质以冰碛、坡积、湖积冲积物为主。在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水土保持较好,而植被受到破坏的地区,风蚀、水蚀作用强烈,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高寒灌丛草甸:分布在阴湿的阴坡中下部,海拔3800~4600m,土壤为高山高寒灌丛草甸土和风沙土,土层较厚,一般为40~60cm。植被以山生柳、金露梅、百里香杜鹃、鬼箭锦鸡儿为主要建群种,灌丛下草类主要是苔草、嵩草等。高寒灌丛草甸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但十分脆弱。在黄河源区,额陵湖南岸高寒灌丛草甸被破坏后,其下的湖相砂土裸露出来,在风蚀和风积作用下,很快形成风积沙丘。

裸地:主要有砂砾裸地和风蚀堆积沙地两类,植被稀少,风蚀作用强烈。

砂砾裸地,分布在现代河流的河漫滩、低阶地以及大的冰水冲洪积扇的中上部,如长江源区的沱沱河、通天河、楚玛尔河等大型河流的河漫滩及低阶地及黄河源区热曲河漫滩和邹玛曲、多曲的冰水冲洪积扇的顶部。

风蚀堆积沙地,与第四系湖积砂层分布有关,如额陵湖、扎陵湖南岸的湖积阶地、绵沙岭以及黄河乡境内的黄河两岸,植被稀少,风蚀洼地和风积沙丘连绵。其形成机制有两种:一种是,现代湖泊萎缩后,出露的干涸湖底,经冬季强风的剥蚀、搬运,形成风积沙丘,如黄河源区阿涌哇玛错、阿涌贡玛错南部沙丘带;另一种是,发育在湖积阶地、河流阶地上的高寒干草原、高山草甸等植被遭到破坏后,在风蚀作用下,失去植被呵护的冲积、湖积砂层,被侵蚀、搬运,形成风积沙丘或堆积在沟谷等低洼处。在风蚀区,常可见到植被呈块状残留在风蚀沙地中,如额陵湖、扎陵湖南岸到绵沙岭一带。自玛多县的黄河乡到达日县,黄河沿岸地区均有现代风积沙丘堆积。

高寒草甸、高寒沼泽草甸、高寒干草原及高寒灌丛草甸构成的草地植被生态系统,维系着青藏高原江河源区的生态安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使其发生重大变化。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过渡放牧等原因,使草原出现严重退化、沙化。据青海省统计资料表明,青海省退化草场面积占总草场面积的19.4%。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产草量下降30%~60%。青藏高原东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严重退化草场面积达464×103hm2,轻度退化草场面积达1333.3×103hm2。西藏那曲地区退化草场面积达4809.3×103hm2,占草地面积的22.0%。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是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便难以得到恢复,其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长江、黄河源区的水源养涵能力。因此保护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下面以黄河源区为例,从生态水文地质的角度来探究,全球性气候变暖、水环境变化以及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我国植被类型的特点

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草原植被、荒漠植被。针叶林:分为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针叶林,主要在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中国北方地区。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大部。

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草原植被、荒漠植被。

1、针叶林:分为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针叶林,主要在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

2、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中国北方地区。

3、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大部。

4、热带季雨林:分布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南、西双版纳、海南省以及台湾南部。

5、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东半部分。

6、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西半部份。

我国森林植被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带和寒温带针叶林带.在西北和西南等地区还存在植被的非地带性分布.这些森林植被中,以乔木为主体的群落有 14 个植被型、 25 个植被亚型、 48 个群系组;各植被类型内的气候资源,尤其是水热资源各有自己的特征.多样化的气候资源和繁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珍贵经济林木多. 分布不均

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东北、西南和东南各地森林资源较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各地的森林资源分布少,差异极大.从人均拥有量看,人均面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只有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西藏人均最多,森林面积人均达到2.987公顷 ,这主要也是由于人口少所致.人均蓄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71.8立方米的只有西藏自治区,林分蓄积达到人均850.9立方米 .

《中国植被》将我国植被分为8个分区

1.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

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的落叶针叶林是欧亚大陆北方针叶林的一部分,属于东西伯利亚南部落叶针叶林沿山地向南的延续部分.

大兴安岭山地海拔高度约600-1000米,有些山峰接近1400米.年平均温度为-1.2℃——-5℃以下,七月平均气温为16~20℃,全年积温(持续日均温>10℃之总和)为1100-1700℃,无霜期为70-100天,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由于生长素气温低,空气相对湿度较大.

山地下部为棕色森林土,中上部为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均呈酸性反应.

这里的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海拔600米以下的谷地是含蒙古栎的兴安落叶松林.其它树种有黑桦、山杨、紫椴、水曲柳、黄檗等.林下灌木有二色胡枝子、榛子、毛榛等.

海拔600-1000米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局部有樟子松林.林下灌丛有兴安杜鹃-杜香、越桔、笃斯越桔等.

海拔1100-1350米为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含有红皮云杉、岳桦等少量乔木树种.林下藓类地被层很发育,主要有塔藓、毛梳藓、树藓等,树杆上有黑树发藓,但没有松罗.

海拔1350米以上的顶部为匍匐生长的偃松矮曲林,还有桦属植物和越桔,它们也都变成了高山型植物.

这里农业不发达.在平坦谷地有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如马铃薯、甘兰、春大麦等.果树有李子、山杏、山荆子以及野生的山果品——牙疙疸等.

2.东北、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域包括本区东北东部山地,华北山地,山东、辽东丘陵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等地.由于南北热量条件的差异,可分为以下两个植被带:

1.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2.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

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

本区域包括淮河、秦岭到南岭之间的广大亚热带地区,向西直到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地.我国亚热带是世界上南北两半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的面积最广大的湿润亚热带,这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这里气候温热多雨.无霜期长达240——300天,7110℃年积温为4500——7500℃,年平均气温为14——21℃,最热月七月均温为28——29℃,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集中在5——9月,但不像华北地区那样特别集中.在这样温湿的气候下,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竹林,在山地上部和石灰岩山地为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本区域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亚区域,大致以松潘、泸定、水城、百色一线为界.

东部亚区域

西部亚区域

4.华南、西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华南、西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这一区域包括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四省、区的南部以及西藏东南缘山地和南海诸岛.它是我国热量最充足的地区,全年积温为7500——9000℃或更高,年平均气温为21——25.5℃,一月平均气温为12——20℃,年降雨量为1200——2200毫米.这里的代表性植被是常绿阔叶雨林和季雨林.树木有老茎生花、板状根、气根、滴水叶尖等热带植物形态特征以及大量的藤本植物、纹杀植物、附生植物等热带热带植物生活型特征.按照热量条件和植被特点,本区域可分为两个植被带.

北部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带:

5.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

V.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

包括东北平原、内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植被主要为禾草草原,以耐旱的多年生根茎禾本科草类为主.植物有明显的旱生形态,如叶子卷曲、细长,深根系,茎、叶上有茸毛等.

本区域可以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森林摹.

东北、内蒙东部草甸草原带:

内蒙中部典型草原带:

内蒙西部荒漠化草原: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

6.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VI.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我国荒漠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在200毫米以下,很多地方不到100毫米,甚至不到10毫米,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和极端干旱气候.这里的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特征,其旱生形态有:叶片缩小,叶子退化成刺,叶片完全退化,茎、叶被有密集的绒毛,或出现肉质茎和肉质叶等,以便减少水分蒸发或贮集水分.同时这里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有的深达几十米,有的根系重量是地上部分的8——10倍,这样便能从土层的深度和广度吸收水分.这是在干旱生态环境下植物长期适应演化的结果.我国荒漠区域大致可分为三个带或区.

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北疆温带半灌木、小乔木荒漠带:

南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7.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域

VII.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域:

本区域包括青海和西藏东南半部的大部分地区,并包括川西和云南西北部部分地区.高原面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山地都超过5000米,东部边缘的深切河谷可低于4000米.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天气多变而凉爽.年平均气温1——6℃,一月均温-3——-10℃,七月均温10——15℃,年降水量约300——500毫米.植被的特点是草类普遍低矮,叶片缩小,以适应寒冷多风的气候.可分两个植被带.

高寒草甸带:

高寒草原带

8.高寒荒漠区域

VIII.高寒荒漠区域

分布在西藏西北部,海拔高度在4500——5000米以上.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不到20毫米,气候特点是寒冷而干燥,全年平均气温在℃左右,但夏季白天气温经常升高到20℃以上.

植被是以垫状驼绒黎、藏亚菊、蒿类为主的高寒荒漠.

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

中国植被特征

覆盖在中国地面的植物群落,由于幅员辽阔,地质历史悠久,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范围较小,自然环境复杂,人类活动影响深刻,致使中国植被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征:

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繁多 据统计,现有维管束植物353科,3184属,27150种,占世界同类科数的80%,是世界上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由于中国植物区系成分的复杂性,因而由此组成的植被类型繁多,从森林、草原到荒漠以及从热带雨林到寒温带针叶林和山地苔原,应有尽有;另外,在青藏高原还有我国特有的高寒植被.据调查,除赤道雨林,地球上绝大多数植被类型均可在中国找到.我国是世界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起源古老,残遗种和特有种多 中国大陆的轮廓于中生代时已奠定,并经长期的侵蚀夷平,纬向分布规律明显,暖热气候占优势,第四纪大陆冰川影响范围较小,故植物起源古老,残遗种和特有种多.表现在:蕨类植物丰富;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科,银杏科、麻黄科和买麻藤科均只有一属;起源于晚石炭纪的松柏类植物,保存至今的全世界只有7科,中国就有6科;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木兰科,世界现存12属250种,中国有10属95种;著名的第三纪残遗种鹅掌楸,全科约25属90种,中国就有17(或18)属70多种;特有种约有196属(72科),其中有钟萼树科、珙桐科和杜仲科等,许多古老的钟属,也是中国的特有种属.

地理成分与分布混杂 中国植物区系中含有泛北极、泛热带、古热带、古地中海和古南大陆的各种成分.其中热带成分共1466属,约占全国属的50%,温带成分共930属,古地中海成分有278属.各类地理成分的分布相互混杂、渗透,如泛热带分布的100科,约有50%延伸到亚热带,30%延及温带.许多北温带的代表科属,在南、北方广泛分布.

人工植被大量取代天然植被 中国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深刻.在利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大大地改变了自然面貌,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植被基本上被人工植被所取代,成为世界上栽培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是由于山地高度变化随之气候演变而出现相应地植被与土壤依次有规律地分布.我国山地面积广阔,山地植被、土壤类型多.山地垂直带谱,一方面受山地所在纬度地带的制约,另方面又受山体的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坡度等影响.我国植被、土壤的山地垂直带谱可分为东南部湿润海洋型与西北部干旱内陆型,两者之间为一些过渡类型.

东南部湿润海洋型 从热带到温带的沿海各主要山地出现的植被、土壤垂直谱组成皆属此类型,并呈有规律地变化.每座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垂直带谱所处的水平地带一致.例如,处于热带海南岛的五指山 (1879米),海拔400米以下的基带是热带季雨林砖红壤带,基带以上依次出现山地雨林与季雨林砖红壤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黄壤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山地黄棕壤带、山地灌丛草甸土带;处于亚热带台湾岛的玉山(3997米),海拔100米以下的基带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带,基带以上依次是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黄壤带、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带、针阔混交林山地暗棕壤带、寒温带常绿针叶林灌丛草甸山地草甸土带;处于温带的长白山(2774米),海拔800米以下的基带是温带针阔混交林暗棕壤带,基带以上依次是针阔混交林山地暗棕壤带、暗针叶林山地漂灰土带、矮曲林山地生草森林土带、山地苔原山地苔原土带;处于寒温带的大兴安岭(1700米),海拔500米以下的基带是寒温带落叶针叶林漂灰土带,基带以上依次出现落叶针叶林山地漂灰土带、常绿针顺灌丛山地寒漠土带.湿润地区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各带的上限由高到低.如南亚热带高山(台湾的玉山)的垂直带谱多达6~7个带;温带山地(长白山)则减少到4~5个带;寒温带山地(大兴安岭)则只有2~3个带.另外,由于湿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由山麓往上,湿润程度虽有一定增加,但变化不甚显著.而热量条件的变化,才是植被、土壤变化的主导因素.所以,山地垂直带谱的各带上限,必然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降低.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例,其上限在南亚热带的玉山,可达海拔2800米;到了暖温带的小五台山(650米,3~4个带),就只能达到2000米;而到了温带的长白山,则仅达1200米,成为那里的基带.其他森林土壤带也有同样的规律性.总之,湿润地区的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带谱中以各种类型的森林植被、土壤为主.自下而上逐渐从暖热地区的类型过渡到寒冷地区的类型.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纬度(水平)地带的位置.一般以其所在的纬度(水平)地带为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

西北部干旱内陆型 从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的广大西北内陆各山地出现的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均属此类型.位于内陆的山地,从山麓至山顶,气温降低,而湿润程度在一定高度内则逐渐增高.影响植被、土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湿润状况,山地垂直带呈有规律地变化.每座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垂直带谱所处的干湿类型是一致的.例如,处于半湿润地区的雾灵山(2050米),海拔600以下的基带是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带,基带以上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旱生森林、灌丛)山地淋溶褐土带、针阔叶混交林(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山地暗棕壤带、草甸植被与亚高山草甸土带;处于半干旱地区的贺兰山(3 554米),海拔1500米以下的基带是温带荒漠草原棕钙土带,基带以上依次是禾草草原栗钙土带、针阔叶混交林山地暗棕壤带、高山灌丛草甸山地草甸土带;处于暖温带极端干旱地区的昆仑山(中段),海拔2600米以下的基带是暖温带半灌木荒漠山地棕漠土带,基带以上依次是温带荒漠草原.山地棕钙土带、亚寒带半干旱草原高山草原土带、寒带荒漠高山荒漠土带,5200米以上为亚冰雪稀疏植被.干旱地区的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上限随干旱程度的加大而逐渐升高,垂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如针阔叶混交林山地暗棕壤带的上限,在半湿润地区的雾灵山为2000米,向西到半干旱地区的贺兰山就上升到3000米.又如,在干旱地区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组成,在天山北坡有5个带,而天山南坡为4个带,在更为干旱的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北坡只有2~3个带.极端干旱的山坡则全被荒漠占据.

青藏高原是一系列具有垂直结构的高大山原,在广阔的高原面上又有许多高山,它又具有植被、土壤垂直带谱.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植被、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如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8848米),其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带,以上经过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黄棕壤带、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带等5个带,再向上到达高寒荒漠寒漠土带与雪线,形成较为完整的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由高原面向谷底,随着生物气候的变化;而植被、土壤依次变化的规律,称作植被、土壤的负向垂直分布规律,这是青藏高原等所特有的现象.负向垂直带谱(亦称下垂谱),主要发生在高原面的负地形(河谷)中.高原面上的植被与土壤为垂直地带的起点(即基带),在河谷不同地段就会出现不同的下垂谱式,而这种不同的植被、土壤下垂谱式为一河流贯串起来,就形成特殊的负向植被、土壤垂直带谱.如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大拐弯到拉孜段,由上向下是由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山地暗棕壤带和针叶林灰化土带→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黄棕壤带→常绿阔叶林山地黄壤带组成的下垂谱.

关于“森林有哪些类型 森林有哪些特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