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婚宴致4人死亡!更多细节披露(婚礼事件)

来源:羊城晚报

在一场婚宴上

醇基燃料被误当作酒水饮用

致使四人死亡

近日,法院公布了这起案例

提醒大家在宴席中

一定要慎防食物中毒

↓↓

年12月,重庆市南川区某镇村民王某决定在村里举办嫁女宴席。12月3日上午,王某购买2桶散装白酒放在家中。同日下午,王某购买了2桶醇基液体燃料用于宴席烧灶炒菜用,其中1桶40斤规格的燃料被放置到家中另一位置,燃料包装为白色塑料桶,没有特别标识。

张某是宴席中负责帮忙倒酒添酒的人员,王某告知张某白酒存放位置。12月5日早上,张某看到装有燃料的塑料桶后,误以为桶内装的是食用白酒。随后,便将误以为是酒的醇基燃料倒给宾客饮用。

其间,有宾客提出“酒”味道不对,张某品尝后也感觉味道有异,在场人均以为是使用的酒壶有问题,张某便停止了倒酒。早餐后,张某看到其他塑料桶后意识到酒可能倒错了,却未告知他人。

当日中午,张某仍拿着混装有醇基燃料的酒壶去灌白酒,在中餐、晚餐时继续给宾客倒酒添酒。之后,参加宴席饮酒的黄某、李某等4人相继死亡,数名宾客因中毒被送往医院住院。经鉴定,4名被害人均系甲醇中毒死亡。抽样的醇基燃料经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检测,醇含量大于70%。

随后,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检察院于2022年2月14日向南川法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人张某、王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南川法院审理后认为——

张某作为负责酒席的倒酒添加者,未经审慎辨识将醇基燃料误当作白酒提供给客人饮用,在意识到自己可能误将其他液体当作白酒提供给客人饮用后,既未告知宴请人,也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补救,在意识到酒可能倒错之后还继续倒酒给宾客食用,具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王某作为宴请人,具有保障食品安全之义务。醇基燃料属于易燃、有毒液体的危险化学品,王某违法购买后没有将燃料存放于一般人无法接触的地方进行妥善保管,亦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生物燃料桶粘贴醒目标签、标志,以致于宾客误食,发生四人死亡、多人中毒的严重后果。

两人的行为与该后果的发生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其行为均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综合本案事实情节,分别以张某、王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法官提醒:当前,农村居民自办的宴席越来越多。如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及时采取应急救治措施,保护现场。还应加强农村群众自办家宴中的食品安全教育,强化农村宴席举办者、承办者食品安全意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集体聚餐关系千家万户,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弛懈怠。

如何预防食源性甲醇中毒

甲醇俗称木醇、木精,是一种透明、无色、有毒的挥发性液体,广泛用做工业溶剂和化工原材料,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入体而引起中毒。甲醇的毒性与其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甲酸的蓄积量有关。甲醇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24小时,少数长达2-3天,如同时摄入乙醇,则潜伏期会延长,症状主要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烦躁、视力模糊等,重症患者会出现双目失明、神志不清、抽搐、呼吸困难、昏迷,严重中毒会导致死亡。

甲醇中毒分为食源性和职业性两种。我国食源性甲醇中毒多由误喝了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或喝了用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掺兑”的假酒引起。工业酒精顾名思义是指用于工业的酒精,它常含有甲醇等有毒有害物质,是不可食用的。由于工业酒精可用作火锅燃料、玻璃清洗剂等,因保管不善误把工业酒精当作正常白酒饮用引起的中毒时有发生另外,一些不法商贩使用低成本的工业酒精勾兑各类酒产品(散装白酒为主),也导致食源性甲醇中毒屡屡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年我国共发生食源性甲醇中毒事件31起,257人发病,47人死亡,病死率为18.3%。

甲醇中毒危害性大,不容忽视,但也是可以预防的。为防止食源性甲醇中毒的发生, 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一是应加强对工业酒精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管理,禁止个人购买、储存。

二是应加强对工业酒精制售假酒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行刑衔接,严惩违法者。

三是加强酒类食品生产、采购、销售等全过程的监督与溯源管理,严防甲醇进入生产环节,严防含有甲醇的假酒进入流通环节。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甲醇中毒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买不喝来路不明的散装白酒。

五是餐饮服务、汽车清洗等行业要加强对工业酒精的保管,防止误饮误用。

六是医疗机构提高对甲醇中毒患者的救治能力,中毒早期迅速纠正酸中毒是挽救生命和视力的关键。抢救危重中毒病人时,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及早清除体内的甲醇;②纠正酸中毒;③保护视神经与视网膜;④综合对症及加强监护。

来源 | 羊城晚报综合南川法院、健康中国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1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