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普宣传活动内容有哪些

网上有关“农村科普宣传活动内容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农村科普宣传活动内容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农村科普宣传活动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农业科普知识:包括农业转基因技术、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生物防控技术、耕地分类管理、生态农场建设、农村沼气安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禁种铲毒知识、艾滋病防控等。

2. 农业产业发展: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种养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以及沼气、农药安全使用等。

3.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包括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骑乘摩托车、电动车要佩戴安全头盔,驾乘机动车要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严禁使用货车、拖拉机、三轮车等农用车辆违法载人,不乘坐超员、拼装、非法营运等隐患车辆,不乘坐货车和农用车出行等。

具体活动形式可以因地制宜,例如举办科普讲座、展示科普、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举行科普竞赛等。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1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科普知识资料

地震科普知识资料

地震局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左右人们能感觉得到,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我们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 地震基础知识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

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晃。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地震波主要由纵波、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从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知道,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主要地震带。

第二部分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异常有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

微观异常如地形变、地电磁异常等,主要靠高精度科学仪器探测。

宏观异常指人们感官能感觉到的异常,主要有地下水异常、动植物异常和地声、地光等异常。

井水变化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这是地下水中井水的宏观前兆现象。

当地下水发生冒泡、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异常反映。当然,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地下水的异常,地下水也可能受到其它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二、动物异常

历史上很多大地震前,许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异常行为”。所以,老百姓把动物称作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

老百姓把这些异常编成谚语:

骡马牛驴不进圈,挣脱缰绳往外逃

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群满街跑

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水面又打旋

晴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人畜

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三、地光和地声

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看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色除了蓝白色也有其它颜色的。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示着大震很快就要发生了,1975年我国辽宁海城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前,地光现象非常突出。如果此时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一些避震措施,是有可能躲开地震灾害的。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称之为“地声”。据调查,唐山地震前,在没入睡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听到了地声。这些地声比较低沉,忽高忽低,与平日城市噪声全然不同。

第三部分 识别和杜绝地震谣言

由于地震巨大的灾害性,容易使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慌心理,这时地震谣言就出现了,并很快地传播开来。地震谣言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它不仅有可能打扰我们的学习、生产和生活,而且可能扰乱社会安定秩序。

怎样识别地震谣言呢?

谣言往往有以下特点:

1、“预报”的地震震级很大,发震时间、地震很具体,如“某某市”、“几月几日”要发生地震。

2、说外国人、某专家或某地震机构作了预报。

3、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预报。

地震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地震预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曾成功预报出辽宁海城等地震。但目前我们只能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特别是临震预报,远远不能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

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因此,地震消息传来时,千条万条,千万记住最基本的一条;地震预报消息,只听政府的。

对待地震谣言,我们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第四部分 地震来了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地震同刮风、下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法也在不断增强。

一旦真的遇到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能惊慌,不要盲动。根据感觉判断地震是大、是小,是近震,还是远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颠动,后左右晃动,而远震是只有前后左右的晃动感。如果是小震或者远震,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

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

在不同的地方,避震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我们讲讲在学校、家里和公共场所如何躲避地震。

在学校怎样避震:

安全提示:1、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2、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

3、在课桌下避震,有顺序地撤离,千万不要拥挤。

假设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了,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讲台旁,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应当马上在老师指挥下有顺序地撤离,撤离时把书包顶在头上,前后同学要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在教室门口、楼梯间等狭促地方,一定要放慢速度,发现有摔倒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并及时通知后面的同学以免发生拥挤。

跑到室外后,一定要躲在尽量空旷开阔的地方,周围和头顶没有易掉落物的地方。

如果我们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回到教室去。

在家怎样避震:

安全提示:1、先躲后跑,不要先跑;

2、往牢固地方躲(床下、开间小的地方,有支撑的地方;)

3、来得及的话先开门,关煤气、电源等。

避震时,要根据地震时你所处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如:桌、床等,也可以赶快跑到开间较小、有支撑的房间去,如:厨房、卫生间等。

如果来得及,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关闭煤气开关、电闸。

在避震时,要爬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以蹲下或坐下,尽量把身体卷曲起来。要注意保护头部和颈部,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顶在头上,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

三、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安全提示:1、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2、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

3、如果遇到拥挤,解开领扣,双手交叉胸前,护住胸口。

大震发生后,如果附近有应急避难场所,要在大人的引导下赶赴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般依托公园、绿地、操场、广场建设,里面具备突发应急事件应急的基本功能。比如,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发放、应急棚宿、应急厕所等。

地震发生后,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不要急于拥向楼梯口,容易造成挤踏。

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不要急于打电话,以免线路拥挤,影响救灾指挥通讯。

第五部分:地震的自救互救

当灾害来临时,我们不仅要掌握灾害基本知识,更要懂得自救的基本技能,了解自救、互救的基本措施。据统计,唐山大地震时,被压埋的人数为57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人数达45万人左右。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下面我们来简单学习关于自救和互救的知识:

一、自救:

它要求被埋压人员

(1)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

(2)不能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

(3)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保存体力。

唐山大地震中,有许多许多少年儿童被埋压,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坚持挺住,临危不乱,化险为夷,终被营救,保住了性命。

二、 互救

救人的主要方法有:

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持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时,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精神卫生科普知识

(一) 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技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 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并具有不同的 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 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 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 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 二) 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由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的机理还不清楚,因而精神病的病因问题至 今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其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以精神 分裂症为例,患者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 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当然,精神分裂症只是具有遗传倾向,并不是肯定遗传。是否发病还要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种影响。

另外,很多人认为,“得精神病的人都是受了刺激”,这种印象是 受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渲染和加强,却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研究显示,只有少数患者发病前受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所以,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刺激与精神病并不是 直接的因果关系,它可能只是促使有些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再者,精神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前性格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表明, 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具有孤僻、内向、敏感多疑、好幻想,胆 小怕羞、思维缺乏逻辑性等性格特征,因此有人把这些性格特征称作“分 裂型人格”,这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内在因素。具有上述性格缺陷 的人不仅容易患病,治疗起来也相对比较困难,痊愈之后复发的危险性 也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青少年活泼、开朗、坚强的性格对预防 精神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三)怎样识别早期精神病?

有些患者是缓慢发病的,早期表现常常不易被周围人理解为精神病。直到病情发展严重了以后,家属还很难回忆起确切的发病时间。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有:

懒散:不讲个人卫生,对工作不认真,不遵守劳动纪律。学生 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批评也觉得无所谓,仍 然我行我素。

淡漠:对人冷淡,回避社交,寡言少语,常独自呆坐,或无目 的漫游,对他人的关心也无动于衷。

自语、自笑:经常听到患者喃喃自语,不知所云,或者独自发 笑,令人不解。

猜疑:无端地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恶意,情绪易变,好无故发脾 气或紧张恐惧。

莫名其妙的身体不舒服:总强调自己失眠、头痛、易疲劳,以 此为理由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并且安于现状,既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妥, 也不积极地诊治身体的不舒服。请注意,这是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的重 要区别之一。

窥镜症状:长时间呆坐在镜子前面,端详自己的面容。这可能 是由于一种叫做感知综合障碍的症状造成的一患者看到自己的脸变形 了,或者不真实了,所以才长时间照镜子。

情绪不稳: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伤心流泪、或兴奋不已、或大 发雷霆,与其既往性格不相符。

发现以上症状,请尽早来咨询。

( 四)怎样成为一名“称职”的精神病患者家属?

1、尽快就医

当您意识到自己的家人出现了精神病征兆的时候,您 会感到震惊、害怕和担心,极力去拒绝接受这一现实。但是,当这种征 兆表现得非常明确的时候,您又会感到无可奈何和不知所措。最后,在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您还是要同精神病院一这个对您来说既神秘、又 恐怖的地方打交道。这里需要提醒您的是,尽量缩短从发现病情到就诊的时间,您应该打消任何顾虑和担心,从一怀疑某个家人有精神上的问 题,就立即到专科医院咨询。单独咨询,对您不会有任何损失,如果医 生说这种情况不是精神病,那么皆大欢喜;反之,则应马上开始治疗。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早发现、早治疗”。缩短从发现到治疗的时间,对 疾病的结局影响巨大。

2、接受现实

稳定情绪当您的家人被确诊为某种精神病之后,您 便增添了一个新的角色一精神病患者家属。如何胜任这一新的角色?这 对您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您会整日担惊受怕:家里有个精神病人,是否随时会有不可预测的 事情发生?如果别人知道了这件事,会怎么看?这是您以前不曾想、也 不愿想到的。患者的工作、学习怎么安排?是否需要编一个理由为他请 假?患者看病的费用到哪里去报销? 一大堆的事情需要您去考虑、去处 理。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确实给您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您还要忙于 带患者看病,督促他服药,照顾他生活,还要到您或他的单位去办理各种手续……常听家属抱怨:“家里有个精神病人,我都快得精神病了。”此时,您最需要的就是尽快接受现实,稳定住自己的情绪,有条不 紊地处理这些事情。这对您本人和您的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您 可能会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得了精神病?他受了什么刺激?但是, 不要对这个问题过于苦思冥想,因为精神病的病因至今还不清楚,有很 多患者是在没受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发病的。

3、了解精神病的知识

您需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发生、发 展的规律,各类精神病的主要症状,各种治疗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家 庭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治愈之后如何防复发、如何进行心理、社会康 复等知识。这些知识对您至关重要,有了它,您就可以心中有数、临危 不乱,知道如何有的放矢地观察病情、安排患者的生活,知道在特殊情 况下如何处理等。

4、习惯于同精神病人打交道

您的家人患病之后,你们之间的关系在以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层患者同家属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种关 系,将直接影响到疾病的结局。您有时需要作护士,去关心、照料患者 的生活;有时需要代表医生,向患者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督促他遵医 嘱服药;有时要把患者当作朋友,诚恳地交换意见、讨论问题;有时又 要摆出长者之尊,来迫使患者去完成那些他不愿做、却必须要做的事, 比如定时休息、生活自理、门诊复查、按时按量服药等。

5、同精神病人打交道的技巧

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明确,如果要向他提出问题,或吩咐他 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 他。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 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要充分地加以 鼓励,藉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 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来麻烦。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 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6、为患者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

在和患者协商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使其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

总之,由于精神病本身的特殊性,对精神病患者家属也提出了很高 要求。可以说,家属努力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也就是家属提高自身素 质的过程。精神病是一种长期性的疾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 色,也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关于“农村科普宣传活动内容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5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