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底动物百科知识大全

网上有关“关于海底动物百科知识大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海底动物百科知识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海底动物百科知识大全

 1、攻击船只的巨大章鱼

 黑暗的深海是一个可怕的地方,那里盛产的生物能够激发许多令人惊恐的故事素材。这里就是我们收集到的真实怪兽,这些动物被称作深海怪兽,它们的体型远比生活在浅水区的亲属大得多。人们尚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巨型动物,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很少会在它们的自然栖息地与它们亲密接触。

 2、日本蜘蛛蟹

 日本蜘蛛蟹存活在深海的黑暗海底。它的重量能够达到19.96公斤,它的腿部跨度接近4米。它也是拥有悠久寿命的动物,它的寿命能够达到100年。

 3、球潮虫

 这种巨大的等足目动物是生存在深海中的一种食腐动物。它的体长能达到36.8厘米、重量能够达到6.57公斤。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也是一种美味,有时候会出现在台湾海边餐馆的餐桌上。

 4、管虫

 如果雨天意外踩碎一只蚯蚓会让你畏缩的话,你不会想要了解这些生活在数千米深海中的成群管虫。这些动物的体长能够超过2米,而且喜爱热液喷口附近极热而且富含硫磺的环境。

 5、章鱼

 这只75公斤、4米长的章鱼是我们地球上有记载的章鱼,但是也有人称北太平洋的巨型章鱼能够长得更大。雄性章鱼有一条蜷缩在右眼旁边的触手专门用于授精,这就使它看起来只有7条触手。

 6、北太平洋巨型章鱼

 尽管世界章鱼的称号还有待确认,但是毫无疑问北太平洋章鱼是一种可怕的杀手,即使是成群的鲨鱼也不安全。

 7、鲱鱼王

 鲱鱼王最长能够达到11米,而且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为现存的最长鱼类。尽管它的体型非常巨大,但却很难发现,直到2001年人们才拍摄到活的鲱鱼王。

 8、大鳍乌贼

 这种乌贼长得酷似外星人,它的巨大鳍片有点像小飞象的耳朵,它还拥有非常长而且极其灵活的触手。

 十大令人恐怖海底生物

 10、长吻银鲛(Lng-nosed Chimaera)

 长吻银鲛

 银鲛目(Chimaeriformes)

 软骨鱼纲全头亚纲的1目,本目有3科6属约30种。体长60~200厘米,雌鱼较大于雄鱼。体延长侧扁。吻短而圆锥形,或延长尖突,或延长平扁似叶 钩状,如黑线银鲛。两颌齿呈板型的喙状物。背鳍棘活动,能竖垂,第二背鳍低而延长,或短而三角形。尾歪形,下叶比上叶大,尾椎轴稍上翘;或圆形,尾鳍上、 下叶约相等,尾椎轴平行;或线形。

 体光滑,有时幼体头及背上具盾鳞。雄体除鳍脚外,还具腹前鳍脚及额鳍脚。卵大,圆筒形或椭圆形。肠具3~3.5螺旋瓣。心脏的动脉圆椎具3列瓣膜。 鳃丝与鳃间隔几等长。鳃裂4对,外被一膜状鳃盖,后具一总鳃孔。上颌与脑颅愈合。无椎体,脊索不分节地缢缩;腰带的左、右两半部分分离。无泄殖腔。体内受 精。呼吸时水流主流主要经鼻孔的鼻口沟至口内,口一般闭合。游泳缓慢,依靠身体后部,第二背鳍和尾部波动前进。胸鳍起推进和平衡作用。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 洋,栖息于深海2600米或更深处。夜间较活动,出水即死亡。食贝类、甲壳类和小鱼。肉可食,肝可制鱼肝油。

 叶钩吻银鲛科有1属约4种,分布于南美、新西兰、南澳大利亚、南非等地的沿海。

 银鲛科有2属20余种,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中国有2属4种,分布于东海和南海。长吻银鲛科有3属:新尖吻银鲛属约有2种,分布于西非,加勒 比海南部;长吻银鲛属有6种,中国有太平洋长吻银鲛;产南海;尖吻银鲛属分布于大西洋、日本、新西兰、美国沿海;中国有1种,产南海和东海

 9、吸血鬼乌贼(Vampire squid)

 吸血鬼乌贼

 英文名:Vampire Squid(吸血鬼鱿鱼,吸血鬼乌贼是普遍叫法)

 拉丁文学名: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

 大小:大约6英寸(15.2厘米)

 栖息范围:热带和温带海洋

 栖息深度:1,800-3,500英尺(548.6-1066.8米)

 这种头足纲、幽灵蛸目的生物就象是从午夜科幻**中游出来的一样,在它身体上长着两只大鳍,看起来和两只耳朵一样;它的形态象胶冻样,更象一个 水母而不象鱿鱼或者乌贼(本来也不是);而幽灵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个小动物,只有6英寸长(15.2厘米),球型的眼睛却有一条大狗的眼睛那么大。

 幽灵蛸是一种发光的生物,身体上覆盖着发光器官,这使得它们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点亮和熄灭,当它熄灭发光器时,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环境中就完全不可见。

 和多数的乌贼、鱿鱼、章鱼不同,幽灵蛸没有墨囊。它们的“手臂”上长着尖牙一样的钉子,由此使它们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鱿鱼”。有一对“手臂”变化 成可以延展的细状体,可以拉长到这种动物身体两倍的长度,它们就是利用这对伸缩自如的触手同其它短些的触手合作,一起来捕捉猎物。遇到危险的时候,幽灵蛸 就把触手全部翻起盖在身上,形成一个带钉子的保护网。

 就胶冻状的生物而言,幽灵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达到两个身长,而且可以在启动后5秒内达到这个速度。如果危险就在眼前,它能连续来几个急转弯来摆脱敌人。它们的鳍可以帮助游泳,就象企鹅和海龟所做的那样来划水。

 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们适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还能找到它。

 8、科芬鱼(Coffinfish)

 科芬鱼

 科芬鱼有一个柔软的身体和一个长尾巴,周身都被小刺所覆盖,科芬鱼能够长到10厘米长。这种生物能够在中到东印度洋1320-1760米伸的海面下捕获到。

 7、巨型深海大虱(Giant Isopod)

 巨型深海大虱

 英文名:Giant Isopod(巨型等足虫)

 拉丁名:Bathynomus

 大小:大约12-16英寸(30.5-40.6厘米)

 栖息范围:全世界

 栖息深度:超过2,000英尺(610米)

 巨型深海大虱属于甲壳纲等足目,是已知等足虫类动物中的成员,而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它的小个子等足类同胞——潮虫。

 这种大个头甲壳动物虽然不是吃素的,但并不是什么凶猛动物,它们终生只是在洋底打扫动物尸体。

 由于海洋深处食物缺乏,所以深海大虱必须适应上边掉下来什么就吃什么的生活。除了依靠天上掉馅饼外,它们还吃和它们居住在同一深度的小型无脊椎动物。

 已知的巨型深海大虱个头在40厘米以上,是甲壳动物家族中的物种之一。这种动物的外貌看起来象是史前生物,而受到威胁时,行为则和潮虫一样,把身体蜷起来变成一个紧紧的球,让背部坚硬的装甲来保护自己。

 相对于人类这样简单的嘴来说,它们的嘴部结构非常复杂,包括许多部件,能够协同一致进行刺入、撕开、掏出内脏等动作。对于它们来说,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9摄氏度。而它们产的卵是已知所有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

 图中是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虱(giant Antarctic isopod,拉丁文学名:Glyptonotus antarcticus)刚孵化的幼体,这种深海大虱生活在北冰洋周边岛屿和大陆附近,最深栖息深度在790米左右。幼体孵化后会把没孵化的卵吃掉,而雌 性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虱产卵后一般会死亡,个别能继续生存下去再次生育。

 6、巨型鱿鱼(Giant Squid)

 巨型鱿鱼

 英文名:Giant Squid(巨型鱿鱼)

 拉丁文学名:Architeuthis dux

 大小:40-60英尺(12.2-18.3米)

 栖息范围:全世界

 栖息深度:深及10,000英尺(3048米)

 这种巨型鱿鱼是世界上的动物之一,也是的无脊椎动物,属于头足纲、枪形目、巨型鱿鱼科,许多中文文章里也把它称为“大王乌贼”。其实鱿 鱼与乌贼是有区别的,就普通大小的鱿鱼和乌贼而言,它们在外貌上很相似,但又有明显的不同:鱿鱼身体狭长,有点像标枪的枪头,所以又叫枪乌贼。

 鱿鱼的触手没有乌贼的触手长,而且不能全部缩到身体内。不过由于大王乌贼这个词汇用得比较久,所以许多正式的文章上也很常见,大概也算合法名称了。

 对于这种动物科学家知道得还不多,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从没见过野生的活体,我们所了解到的东西都来自冲到海滩上的巨鱿尸体,更多的是来自渔民拖 网中的尸体。它们是食肉动物,根据对它们胃中食物的研究,它们应该不是挑剔的食客,几乎什么都往肚子里塞。它们有进化完善的大眼睛,视力相当好,而它们生 存的深层带中有大量生物是发光的,这些巨鱿就利用自己的大眼睛循光而去,轻而易举地捕猎。

 这是科学家见到的第一个活体,它是巨鱿的幼体这种巨型动物是许多古代海怪传说的主角,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有沉船的船员报告说他们的难 友在夜晚的黑暗中被这些生物吃掉,也有报道说有巨鱿跑到海面,把小船上的人拖进大海。尽管所有的那些报道都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在许多图画中它们都被画成 可怕而强大的掠食者。

 5、Gulper Eel(吞噬鳗)

 吞噬鳗

 宽咽鱼

 英文名:Gulper Eel(吞噬鳗)或者Umbrellamouth Gulper(伞嘴吞噬者)

 拉丁名:Eurypharynx pelecanoides

 大小:一种可以长到6英尺(1.8米),另外一种只能长到30英寸(75厘米)

 栖息范围:世界性

 栖息深度:最深至5,000-6,000英尺(1,524-1,829米)

 这种异形怪鱼属于囊鳃鳗目、宽咽鱼科。

 这种典型的深海鱼是大洋深处样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大嘴,这种鳗鱼没有可以活动的上颌,而巨大的下颌松松垮垮地连在头部,从 来不合嘴,当它张大嘴后,可以很轻松地吞下比它还大的动物,由此它在西方得到“伞嘴吞噬者”的名称,而在中文中被叫做“宽咽鱼”。被吞的猎物就如同被鹈鹕 吞进的鱼一样被放到下颌的袋子里,所以在西方也有人叫它鹈鹕鳗。这种鳗鱼没有肋骨,它的胃伸缩性非常大,可以撑大放下猎物。不过不要因此误会它以吃大动物 为主,其实它最主要的食品还是缓慢游动的小鱼小虾等,吃大餐的时候还是少数。

 这些鳗鱼在世界各大洋的深海中生存,栖息深度是3,000-6,000英尺(914-1,829米),也有资料说它们栖息在5,000- 9,000英尺(1,500 to 2,750 米)的深度,但可以确信的是深层带是它们的家园。由于深层带非常黑暗,视力并不重要,所以它们的眼睛非常小。这种鳗鱼还有一个长长的鞭状的尾巴,那些被拖 网捞到海面的宽咽鱼经常会被发现尾巴被它们自己打了好几个结。

 同许多深海鱼一样,它们也在尾巴尖上有个发光器,可以发出红光,一些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常把尾巴举在口前来当诱饵引诱猎物。对它们的观察发现它们喜欢绕圈游,也许是想追逐那些追它们尾巴的的猎物,或者是用它们的长尾巴把猎物缠住。

 幼年的宽咽鱼生活在100米到200米深度的光合作用带,成年后则游向海底。成年的雄性宽咽鱼身体上会有一些变化,包括嗅觉器官增大,牙齿和下颌退化,雌性的宽咽鱼则不发生变化。

 4、鮟鱇

 鮟鱇鱼

 鮟鱇鱼俗称结巴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种类多样:大者可 达1—1.5米。我国只有两种,—种叫黄鮟鱇,另一种是黑鮟鱇。前者下颌齿多 2行。口内白色,臂鳍条 8~11根;后者下颌齿多 3行,口内有黑白圆形斑纹,臂鳍条6~7根。黄鮟鱇分布于黄渤海及东海北部,黑鮟鱇多见于东海和南海。

 鮟鱇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5~6根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 6根是黄鮟鱇,5 根是黑鮟鱇)。

 前两银位于吻背部。其顶端有皮质穗。第 2背鳍与臂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很宽,侧位,圆形,基部成臂状,有利助身体滑行。腹鳍短小,喉位。尾鳍圆截形。体*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

 鮟鱇鱼为中型底栖鱼类,平时潜伏海底,不善游泳。

 这种鮟鱇全长只有10厘米。在深海中不大能遇到猎物,所以较自己大的食物都尽量吞下。锐利的牙齿是向内边的,一旦捕到猎物,就不会让它逃脱。

 强生氏鮟鱇的胃能像右图一样鼓得大大的,所以大猎物也能吞下。

 密棘鮟鱇 Ceratias holboelli,密棘鮟鱇的雌鱼远大于雄鱼,左图大的为雌鱼,全长1-1.2米,小的为雄鱼,只有8-16厘米,雄鱼寄生在雌鱼身上而生活。雄鱼遇到 雌鱼时就咬住不放,不久就成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左图雌鱼像腹鳍的部分就是寄生的雄鱼。

 羊齿鮟鱇 Gigantactis vanhoeffeni,全长30厘米,具有体长两倍以上长的“钓竿”。

 疏棘鮟鱇 Himantolophus groenlandicus,全长60厘米,具有绳结和绳条一样的“钓竿”。

 3、深海龙鱼(Dragonfish)

 深海龙鱼

 英文名:Deep Sea Dragonfish(深海龙鱼)或者Scaleless Dragonfish(无鳞龙鱼)

 拉丁名:Grammatostomias flagellibarba

 大小:大约4-6英寸(10.2-15.2厘米)

 栖息范围:热带海洋

 栖息深度:深及5,000英尺(1,524米)

 黑巨口鱼属于巨口鱼目。尽管这种鱼不大,但它是一种凶恶的捕食者。

 和深海鮟鱇一样,它有一个大头,并以大量又长又尖的獠牙武装,和深海鮟鱇同样相似的是它也有一个发光器钓饵,区别只是它的发光器不是长在头背,而是长在下颌。

 和深海鮟鱇一样,它也是不断闪烁,前后摆动,以此来诱惑猎物,等猎物近了之后就用尖牙利齿一口咬定。巨口鱼身体两侧还有两排发光器,这些发光器 可以在交配中向其它巨口鱼发信号,也可以模仿从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从而误导那些来自下方深处的捕食性鱼类。黑巨口鱼和巨口鱼目其它种类的区别就是在 它们眼睛下方还有一对发光器,在幽深的海洋深处搜索猎物时可以起探照灯的作用。

 来自天空的可见光在中层带就已经被吸收掉,深层带形成极暗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黑巨口鱼的眼睛特化成筒状,在大型水晶体下面密布感光细胞。

 光合作用带阳光充足,食物最丰富,但专门以浮游植物为生的一些甲壳动物、挠足类为逃避表层掠食者,会在白天下浅到数百米深的水域,到晚上安全一 些的时候才洄游到表层觅食,快到天亮再重返较深的海域。一些深海鱼为了捕食挠足类,也会进行日夜洄游,而进一步又有其他较大型的掠食性鱼类尾随而至,从而 引发了大规模的动物洄游活动。这种行为可以增加表层和深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巨口鱼就是参与这种昼夜垂直洄游的鱼类之一。

 2、尖牙(Fangtooth)

 尖牙

 角高体金眼鲷,英文名:Fangtooth(尖牙)或者Ogrefish(食人魔鱼)拉丁名:Anoplogaster

 大小:大约6英寸(15.2厘米)

 栖息范围:热带和温带海洋

 栖息深度:深及16,000英尺(4,877米)

 这种英文名简洁易忆的鱼类却有个罗里罗嗦的中文名字——角高体金眼鲷。

 这种鱼属于金眼鲷目,样子看起来深具威胁性,它们的大牙也给了它“尖牙”这个名字,而可怕的外表则让它得到“食人魔鱼”这样恐怖的英文名字。

 尖牙栖息在大洋中特别深的地方,尽管它们最常栖息的地方是500-2000米,但深到5000米处的深渊带中部都是它们恐怖的家,此处的水压大 得可怕,而温度又接近冰点。这里食物缺乏,所以这些鱼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它们多数的食品可能是从上面几层海洋落下。尽管这种鱼并不怕冷,但是它们分布在热 带和温带海洋的深处,因为那里才有更多的食品从上面落下。尖牙的成年鱼和幼鱼看起来差别很大,幼鱼的头骨长,而且是浅灰色,而成年鱼却是大头大嘴,颜色从 深棕到黑色。幼鱼直到长到8厘米才开始像成年鱼的样子。幼鱼吃甲壳动物,而成年鱼吃鱼。

 1、毒蛇鱼(Viper fish)

 毒蛇鱼

 毒蛇鱼一般在海面下80-1600米的水层出没,是这个深度的海洋中看上去最面目可憎的鱼类之一。这种鱼有一些全身黑色,在身体的某些地方长有发光 的器官,包括一个用来作捕食诱饵的长长背鳍。一些毒蛇鱼(以及其他许多深海的鱼类)并不含有任何的色素成分,所以它们看起来是“透明”的;它们还有大大的 眼睛,为了在黑暗的海底收集到更多的光线;而发光器官是通过一些化学过程实现放出光芒的效果

生肖动物百科:蛇

1、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截至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548只。

2、西伯利亚平原狼

西伯利亚平原狼(学名:Canis lupus campestris):是灰狼的一个亚种,属于食物链中上层的掠食者,是西伯利亚雪橇犬“哈士奇”(hasky)的祖先。

通常群体行动。它们活动在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西伯利亚针叶林、草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员。具有很好的耐力,适合长途迁移。它们的胸部狭窄,背部与腿强健有力,使它们具备很有效率的机动能力。

它们能以约10公里的时速走十几公里,追逐猎物时速度能提高到接近每小时65公里,冲刺时每一步的距离可以长达5米。由于它们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纪末期前都被人类大量捕杀。

3、树袋熊

树袋熊,又称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英文名Koala bear来源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树袋熊并不是熊科动物,而且它们相差甚远。熊科属于食肉目,而树袋熊却属于有袋目。它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性情温顺,体态憨厚。

4、袋鼠

袋鼠是任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袋鼠 “有时候指所有的有袋动物。这个词源自Guugu Yimidhirr(一种澳洲原住民语言),后来袋鼠这个词被约瑟夫·班克斯在 詹姆斯·库克的第一次航海旅行中命名。

5、美洲豹

美洲豹,学名:Panthera onca (Linnaeus, 1758),又叫美洲虎,是现存第三大的猫科动物。体重70—180千克,咬力可达1250磅。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一种大型猫科动物。

它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在猫科动物中,美洲豹的体型仅次于狮、虎。野外寿命约18年。人工饲养的历史达20多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伯利亚平原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袋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袋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洲豹

  蛇的灵异

 在西方的神话里,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因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从此,失去了乐园的人类进入一个五光十色、七情六欲的世界。苦难也罢、幸福也罢,人类文明的序幕竟是由伊甸园里的这条蛇拉开的,倒叫我们弄不清该感谢还是谴责这条惹事生非的蛇?

 在中国的水果店里,人们常常可以见到一种美国产的蛇果,色泽鲜艳,汁多味美,让人极容易联想到伊甸园里的禁果和那条蛇。如果蛇果的命名真是基于这种罗曼谛克的联想,人们倒是情愿遭受千万次的诱惑。

 在东方的神话中,蛇有更多的故事。《搜神记》说:窦武出生时,其母还产下一蛇,家人将蛇送到林中。若干年后,窦母去世,一条大蛇自草丛中出,以头叩窦母灵柩,涕血皆流,像人一样哀泣。蛇通人性,知恩报恩,时人认为是窦氏之祥,后来窦武果然干出一番事业。同书记载,隋侯出行,看到一大蛇受伤,就为之救护疗伤,后来蛇衔珠以报。蛇珠能夜里发光,价值连城。后人遂以“握隋侯之珠”形容人有卓越的才能。

 古人以动物为方位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北方方位神玄武是由蛇与龟组成。所以中国大的古代建筑如故宫,各方之门皆以方位神之名命名,北门通常称“玄武门”。南京还有一个玄武湖,长江江边有龟山、蛇山,命名也出自玄武之典。

 蛇的屈伸和攻防能力,给伟大的军事家孙子以启示。孙子认为,善于用兵者应学习“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至首至,击其中身则首尾俱至。”所以我们在古代战例和古代军事小说中,常发现“长蛇阵”。这种军事队列在迎敌时具有灵活机动,互相照应的特点,常常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优势而歼敌致胜。

 蛇的灵异之处甚多,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令人畏惧的。前不久的悉尼奥运会上,蛇就对铁人三项和自行车越野赛选手构成威胁。组委会告诫人们,遇到西部红蛇和蝮蛇时,不要轻易动作。其实你不动,蛇就不会袭击你,因为蛇眼没有立体感,它眼中的景物是一幅平面图,你一动,画面变化,它感到威胁,就会向你发出致命的攻击。

 古人认为蛇以眼听,是一种错觉。蛇是听力障碍者,所谓蛇闻乐起舞,实际是印度吉卜赛耍蛇人一边演奏笛箫,一边用笛箫下端吹出的气流剌激蛇,蛇在气流的搔痒下扭动起来,就给人“金蛇狂舞”的感觉。如果你用别的乐器在蛇旁忙活,仅仅因为你的手指乱动,恐怕就要遭蛇咬了。

 春秋时的孙叔敖小时出外游玩,回家后满脸忧惧,不思饮食。母亲问他原因,他边哭边答:“今天早上看见两头的蛇,我要死了。”母亲问:“现在蛇在哪儿?”答:“我听说见到两头蛇的人必死,我担心别人也看到,就把它打死埋了。”母亲说:“不用担心了,你不会死。我听说,有阴德的人,老天会报之以福。”孙叔敖小小年纪就为别人着想,长大后果然成为楚国的名相。

 前几年报端披露某地发现两头蛇,仔细观察发现并非蛇有两头,而是蛇尾部有类似眼睛的花纹,乍看上去如有两头。现在的人不像孙叔敖那样恐惧,而是拍了照送到报社,让大家开开眼。

 蛇在生长过程中要脱皮若干次,民间认为“看见蛇脱皮,不死脱层皮”。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蛇脱下的皮叫“蛇蜕”,可入药治惊风、抽搐、癫痫。蟒蛇的皮还可以蒙在胡琴、三弦等乐器的共鸣箱上,为乐器增添许多美妙的泛音。蛇胆、蛇毒也皆可入药,有多种功效。白花蛇泡酒可以治半身不遂。当然,广东料理中,蛇肉可制成多种美味佳肴。

  白娘子的传说

 关于蛇的民间传说很多,其中以《马兰花》和《白蛇传》最为著名。这两个故事都被搬上舞台,成为戏剧中的精品。

 《马兰花》是一出儿童剧,花有神效,能帮助善良的人们实现美好的愿望。故事中的蛇郎拥有这朵神奇的花,他救了一位失足摔下山崖的老汉。老汉为报恩,叫自己的女儿嫁给蛇郎。大兰不肯,小兰领命,到深山与蛇郎成亲,并和山里的小动物们一起过着快乐的日子。黑猫精一直觊觎马兰花,就教唆大兰顶替小兰去骗取马兰花,还把回家探亲的小兰推下山谷。但好吃懒做的大兰被蛇郎和小动物们识破,黑猫精也受到了惩罚。大兰翻然悔悟,蛇郎用马兰花救回了小兰。全剧以大团圆结束,弘扬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成为久演不衰、最受小朋友欢迎的一出戏。

 《白蛇传》更是戏曲舞台上的一朵奇葩,中国各地方剧种差不多都搬演过这个故事。美丽的白蛇精向往人间的爱情,携青蛇精来到杭州,与书生许仙结为夫妇。多管闲事的法海和尚,非要横加干涉,几经争斗,将白娘子压在了西湖边的雷峰塔下。白娘子的忠贞不渝感天动地,最终得以重见天日与许仙团聚。遭世人唾骂的法海和尚,只好躲到螃蟹壳里。现在人们吃螃蟹时,还要剥开壳寻找那位自讨没趣的和尚。而西湖因白娘子的传说更加名闻天下。各地的旅游者到杭州,都要到西湖上的断桥看一看白娘子与许仙初会处,到雷峰塔看一看白娘子被镇压的地方。

 《白娘子》中白、青二蛇为救许仙生命去盗仙草,为讨回被法海扣留的许仙而水漫金山寺,都有精彩的武打场面。风光旖旎的爱情故事中,出现惊心动魄的战争,使《白蛇传》极富观赏性,白娘子也成了中国戏曲舞台上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象。

  蛇盘兔的祝福

 《博物志》说巴有蛇,能吞大象,三年吐出骨头。这当然是艺术夸张,巨蟒吞食大的兽类有之,但还不足以吞食大象。后人将巴蛇的神话演变成一句俗语“人心不足蛇吞象”,讽刺人的贪婪和妄想。

 有关蛇的寓言、典故,丰富了中国文化,有许多成为成语,在人们的口中、文章中长久地流传着。比如“杯弓蛇影”常被人们用以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画蛇添足告诫人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分。“笔走龙蛇”、“惊蛇入草”用以形容书法之矫健、潇洒。“春蚓秋蛇”可就是踩咕你的书法拙劣了。“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本领很大的人也难以制服盘踞当地的恶势力。“一旦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描写人遇险难之后,心有余悸,以至对类似的事形成心理障碍。“打草惊蛇”可能是刑侦人员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以此警示己方行动谨慎,合围抓捕坏人之前不要走露风声。

 民间有“蛇盘兔,必定富”的俗谚。有人猜测古时候蛇图腾部族与兔图腾部族联姻,双方因此富裕起来。也有人推想,蛇 的人与兔 的人一起生活,婚姻美满。到底怎么回事,似无权威定论,但这句吉利话颇受欢迎。于是民间有蛇盘兔的剪纸和图案,以表达式们对幸福、富裕生活的向往。

  蛇在民间

 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北方大都说属小龙的,也有说属长虫儿的。人们不说属蛇而说属小龙,大概是因为对蛇厌恶,而对龙情有独钟,因龙为神物,也有点“攀龙附凤”的味道。

 汉族民间有“蛇脱皮”的说法,认为只要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利的征兆。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尤其是在春季更为大忌。在青海地区,若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若杀死蛇或蛇没有被子打死,蛇就会采取报复行动,于家门不利。所以若在家中发现蛇,就将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然后送到山谷中,并求其躲进山洞,别再回到人家中。

 福建闽南一带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平安。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赶紧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然后走开,当作没有看见。据说这是蛇交配,观者为大逆不道。每年惊蛰,贵州一带民俗忌雷鸣声,否则当年会蛇虫成灾。

关于“关于海底动物百科知识大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5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