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研究恐龙化石的意义在于什么?

网上有关“人类研究恐龙化石的意义在于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类研究恐龙化石的意义在于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恐龙作为地球曾经的霸主,到底是如何灭绝的?人类研究恐龙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古生物学真的是一门无意义的学科?

这绝对不是一个无聊的问题,至少在学术界,你要获得国家的科研经费支持,你得告诉评委你的研究意义在哪里,而不是自我觉得OK。那么恐龙研究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一、其实恐龙研究主要是地质学的研究

这一点可能是很多人误解的一点,很多人以为恐龙研究是生物学领域的,而并非如此,研究恐龙的主要是地质学领域

恐龙属于古生物学的一支,古生物学,虽然叫“生物学”,其实是地质学分支。

国内研究古生物学的单位大家可以瞅瞅:

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之类的一系列院校。

因此,研究恐龙的意义,很大程度集中在了地学的价值上,比如,恐龙当时的地球气候、环境如何?尤其是恐龙是如何灭绝的?这个问题事实上在宏观层面上有很重要的价值

其意义在于,揭示地质运动规律。

就像我们在物理学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地质学上,也需要寻找地球的规律,地球的规律对于人类的存在是很关键的。

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农场主假说: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波兰特·罗素,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他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没有食物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我们今天猜测恐龙灭绝是因为当年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这也是广泛被接受的理论。

不过,这个理论是否真实?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毕竟也许我们仅仅是像火鸡观察到的那样,根本不是如此。

如果恐龙灭绝是小行星撞击的,那其他几次大灭绝呢?

4.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

3.65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大灭绝

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大灭绝

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大灭绝

这每一次大灭绝,都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直接灭绝了,甚至大部分物种也从地球上被抹掉了。

未来会不会有大灭绝?前面几次也是因为小行星吗?如果是,那下一颗小行星呢?

所有这些,都在研究古生物中去发现,恐龙灭绝也不例外。

也许小行星只是一个辅助,内在原因是地球本身呢。

现在学界提到的每天有超过80个物种灭绝,是否是第六次大灭绝?从宏观演化角度,是否成立?

二、人类拯救人类

恐龙灭绝过程,发生了巨大的生态位替代。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宏观的生态位,很难直接发生演替,往往是灾变引发的。

如果没有恐龙灭绝,哺乳动物还能登上舞台?

我看悬,至少从进化上,哺乳动物出现时间并不晚。事实上,在爬行类出现的时候,哺乳动物也差不多开始登上地球的舞台。然而一直被压制着,直到恐龙这种巨无霸们消失了,哺乳动物才开始正式成为地球动物界的新主角。

今天的哺乳动物占据主流,尤其是人类为代表的哺乳动物。

有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基本上和人类有关,牛、羊、猪、狗、猫等等,他们的规模远远超过了野生动物的规模。

如果地质上发生了巨变,那么人类及其相关的动物对生态的需求如何?如何来适应新的生态?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

甚至包括温室效应,到底值得我们多大的关注?

就比如今天的全球变暖,到底是人类活动因素导致的?还是本身地球处于一个变暖周期呢?

我想起了前校长丁仲礼的话,

地球历史上比现在温度高十几度,二氧化碳是现在高10倍的时候都有。

作为当今地球的霸主,人类可以说进化到了非常成功的地步,那么我们思考前任霸主的兴亡史,也是顺其自然的。

三、生态价值

同上面类似,一个庞大的族群,恐龙事实上形成了非常庞大的生态系统。

那个年代,爬行类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无处不在,这种规模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植物,微生物共同作用来维持了数亿年的稳定。

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这个系统开始出现了不稳定呢?

自然界强大的纠正能力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为何只有鸟类最后躲过了大灭绝?偶然还是必然?

如果存在某些规律,我们今天的人类是否也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尽管人类已经很朴素的开始保护生态了)

其实做进化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关注生物和自然的相互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性状最后能够形成,必然是和自然界互作的结果。从恐龙到现在的鸟类,这个进化逐步适应的过程中,应对大自然,获得更好的生存,必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生命的进化从未停止,我们可能不在意的一些地方,有可能已经造成了一系列环境的改变,进一步引发了对生命的选择。

尤其是当今的人类世,这是一个新概念,目前正在逐步建立和扩散中,就是代表了人类出现后对地球的巨大影响,而由此引发整个生物圈的变化。

就像书中说的桦尺蠖例子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阴.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蠖,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1850年,一些生物学家来这里考察,发现大多数桦尺蠖成虫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蠖是浅色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100年以后,也就是1950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这里工厂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排出的煤烟杀死了地衣,结果使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到这里考察,使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

今天的地球,人类大范围的改造,诸如修路,水电站,航运,捕捞,还有污染排放等等,肯定会对自然界产生反馈。

这些生态的改变,落到整个生物圈会是什么样的影响?

此外,其他的价值也有

比如,恐龙化石有经济价值、收藏价值啊~~~

以及人类的精神追求和探索之类的,也是意义嘛。

如果搁到古生物学上,还有能源的价值呢,我们今天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它们就是古生物的产物,煤,石油,天然气等等。

当然,实在想不到,那就是奠定基础。这一点估计写过论文的人都熟悉。有创新,那就创新,没创新,那就是打基础。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全国青年小动物知识科普是真的。

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作为我国家一级专业性动物保护社会团体,针对国民动物保护科普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故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特发起“全国青年小动物保护科普志愿宣传”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小动物保护知识答题为切入点,向青年科普动物保护知识,从而促进及建设动物保护的社会氛围,推动共享自然,推动可持续发展,因此全国青年小动物知识科普是真的。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hina Wildlif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于1983年12月23日在北京成立,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内最大的野生动物及生态保护组织 。它主要成立的意义有:

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中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自成立以来由野生动保管理、驯养繁殖、科研教育、自然保护区工作者和广大野生动物爱好者组成的群众团体, 拥有会员多达41万余人。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野生动保事业的发展,为保护、营救珍稀、濒危动物作出贡献 。

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

成立的另一大意义是为了加强和提高全社会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通过成立组织,开通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公众号,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爱护野生动物,共同构建和维护美好的祖国大自然。同时成立这一民间组织,可以通过广泛线上线下宣传,达到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优秀有为的人士,支持并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

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管理方法也是需要科学且高效的,通过成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可以与国内外优秀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及其专家交流学习经验,对接保护工作的技巧和管理方法,达到进一步科学规划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和科学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区,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可以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成立,让中国国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的更为有能力、有组织,有技术。成立的目的无论是为了更好的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意义,还是动员效果,都有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还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人类研究恐龙化石的意义在于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5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