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如何解决“五育”之间缺乏融合载体和路径的问题;二是如何解决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之间的层次性问题;三是如何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广西南宁市五象小学重视课程的层次性、深入性、整合性,以“课堂—活动—课程”的一致性为思路,将基础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为“心美课程、智美课程、体美课程、言美课程、行美课程”等架构,分别开设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社团活动)、综合性课程,建立指向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活动中实现“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
心美课程,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灵
“心美课程”围绕“品行端正、诚信担当、尚美求真、志向远大”的课程目标,开设“同伴课程”“红领巾课程”“尚礼课程”等拓展性课程、“国旗班”“礼仪队”“鼓号队”“宣讲团”等选择性课程、“明德讲堂”“五象小脚丫”等综合性课程。
“五象小脚丫”是综合性仪式课程,通过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时间点,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在学校看来,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情绪高涨、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最好的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仪式课程正是一种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雄壮的国歌合唱声中,开学典礼的篇章“中华骄傲”拉开序幕,学校通过短片向学生介绍中国交通、中国电商、中国航天、中国桥梁等领域取得的成就;第二篇章“五象的名片”将“五美课程”的成果展示给学生,比如“言美课程”的皮影戏《五象岭的传说》和“体美课程”的篮球操、啦啦操等;第三篇章“我的名片”由高年级学长为新入学的学生佩戴刻着校名、班名、姓名的校牌——这个仪式告诉学生,从这一刻开始已经成为一名正式的五象学子,要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
毕业典礼活动是结果评价的重要一环,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年7月毕业典礼上,458名毕业生欢聚学校足球场,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向家长展示了自己的毕业成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定展示内容:有的学生以微型话剧的形式,讲述入学天到毕业前夕的小学生活;有的学生选择合唱的形式,音乐教师与学生最后一次合作,唱起了学校校歌“做最美的自己”……此外,还有毕业生书画展、科技作品展等活动,每项展示都将学生的学习所得转化为学科能力、沉淀为学科素养。学校希望通过课程和活动,营造特殊的教育氛围,在德育方面产生持久影响力。
智美课程,形成持续的学习能力
“智美课程”以“崇尚科学、善于思考、勤奋钻研、创意探究”为目标,开设“数学步道”“电脑科幻画”等拓展性课程、“航模课程”“AI课程”“鼠绘图文设计社”等选择性课程、“数学节”“科技节”“信息技术节”等综合性课程。
以“数学步道”课程为例,它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漫画、数学游戏等内容,通过生活化、在地化素材,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升数学素养。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圆”的知识,六年级教师设计了“确定起跑线”项目,项目目标定为:了解田径场环形跑道结构,综合应用圆与简单组合图形周长的知识,确定环形跑道起跑线;经历“田径赛场小知识”“纸上谈兵”“真做实算”等活动,感受模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意识。
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问题后,教师还会带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田径场,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并将数据填入记录表。学生需要思考:解决测量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应该测量哪些数据、使用哪些工具、采取哪些方法,等等。体育教师也会与学生共同探讨测量方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将“确定起跑线”活动的研究收获记录下来。
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智美课程”以课程为基础,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储备,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持续的学习能力。
体美课程,呈现体育的精神内涵
“体美课程”以“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心理健康、乐观豁达”为目标,开设“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青葱课堂”“室内操”“民族体育”等拓展性课程、“街舞社”“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选择性课程、“体育节”“跃动五象”等综合性课程。
学校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继承和弘扬,在体育课程的“民族体育”模块,开设了抛绣球、滚铁环、三人板鞋等有趣的民族体育项目。以抛绣球运动为例,学校分析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生理方面,柔韧性较好,但肌肉力量、灵敏性、协调性较弱;心理方面,活泼好动、乐于参与,但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于是,抛绣球运动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维度,分别包括:对抛绣球活动产生兴趣;初步了解绣球文化;在游戏中学习持球和控球的基本动作;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平衡性;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协作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学校不局限于抛绣球运动本身,还尝试通过绣球绘本、绣球手工制作、绣球元素服饰、绣球3D设计、绣球操、绣球歌谣等学科融合的方式,综合呈现抛绣球活动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拓展。
为了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学校设置多个体育兴趣社团,通过“主动招募+自主选择”的形式调动学生兴趣。为了更具活力和人气,许多社团都发布了招募海报,清楚地写出了社团项目的简介,有的社团还有富有创意的口号。比如,健美操社团的口号是“舞动活力,挥洒汗水”,足球社团的口号是“足球是圆的,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学校还努力加强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比如在“象之舞”剧场中,融入“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主题,让学生组建不同的项目团队,创作剧本、自主排练,在校内外不同的舞台演出交流。通过“体美课程”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收获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品质。
言美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言美课程”以“博识善辩、个性表达、才艺展示、审美修养”为目标,开设“民族绘本课程”“世界种子课程”“雅乐课程”等拓展性课程、“戏剧社”“书法社”“手工坊”“绘画社”“合唱团”“广播站”等选择性课程,“语文节”“音乐节”“书画节”“戏剧节”等综合性课程。其中,手工坊包括木工、陶艺、布艺、蓝晒、皮影等项目,绘画社包括儿童版画、重彩画、仿铜画、诗意画、水拓画等项目,丰富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可以充分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书画节”以美术课、书法课为基础,学校给学生搭建活动平台,开展书画比赛、服装设计比赛、木工制作比赛等活动,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提高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审美能力等,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发展。学生还将民间故事《五象岭的传说》编成皮影戏,学习剪纸、雕刻、戏剧表演等相关知识,完成剧情构建、台词创编、剪影制作、舞台设计、人物表演等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受到民族艺术的魅力,体验了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听说读写、合作交际能力也得到锻炼。从绘本阅读到皮影表演,这成为一次成功的“语文故事阅读+美术皮影制作+音乐指导表演”跨学科美育课程尝试。
年,受疫情影响,“语文节”无法正常举行,语文组教师策划了“品汉字之韵、启世界之窗”的线上活动。通过微课的形式,教师向居家学习的学生介绍了活动规则,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视觉创意表达文字的美感。在学生的作品中,文字形体与笔画相互碰撞,一个个富有情趣、色彩搭配协调的设计让教师赞不绝口。
了解世界的方式有许多种,阅读或许是最便捷、舒服的方式。从充满艺术气质的布达拉宫到热情奔放的撒哈拉沙漠,从朴素简约的越南到樱花烂漫的日本……在语文节“世界大不同”线上分享板块,学校邀请了热爱旅行的校友与热爱阅读的学生一起对比分享。旅行达人分享他们亲历的世界各地风俗文化,阅读达人分享他们从阅读中得到的相关知识,学生纷纷表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立下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志向。
行美课程,让校园生活成为课程
“行美课程”以“生活自理、守规自律、探索实践、志愿服务”为课程目标,设计了“四时农耕课程”“生活课程”“研学课程”等拓展性课程、“小象厨艺社”“校园讲解团”等选择性课程、“博物馆印迹”“红色之旅”“民俗采风节”“创意年货美食节”等综合性课程。
由于条件有限,学校没有专门的午休教室,只好采用“一室三用”的权宜之计:上课的时候是教室、吃饭的时候是餐厅、午休的时候是寝室。每天午饭后,学生就要开始协作,搬课桌椅、搬床板、铺床垫,从教室后的柜子取出睡袋开始午睡。起床铃声响起,学生开始收睡袋、收床垫、收床板,在20分钟内把“寝室”变回“教室”。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训练就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室用途转变的任务。学校希望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课程,制定了系统的评价方案,全面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和分工协作的能力。
四时农耕课程作为劳动教育和科学实践的主阵地,综合了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让学生经历培育、收获、销售的过程,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2011年,热爱种植的教师带着高年级学生开辟了一块校园种植园地,庄重地挂上“红领巾农学院”的牌子。利用这块种植园地,教师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学生的研究兴趣,选择适合种植的瓜果蔬菜,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过程,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观察小日记”。后来,学校将种植基地的活动系统化、课程化,将学生的学科学习、动手能力、生活观察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为了让学生享受劳动的成果,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创意年货美食节”活动。“美食一条街”上,香炸火腿、精品寿司、美味布丁、麻辣烧烤……各种学生制作的食品令人垂涎欲滴。学生的“揽客之道”更是花样百出,有的卖力吆喝,有的“买一送一”,有的还附送优惠券、抽奖券等,他们把小摊位经营得有模有样。“文创一条街”上,学生制作的书签、卡片、发卡、布娃娃、帆布袋、扇子等都成为“热销产品”;还有些学生把闲置的玩具、书籍、学习用品拿出来售卖,有效践行绿色环保、物尽其用的生活理念。学生在品尝美食、分享创意的同时,也充分锻炼了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在活动中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美国教育家拉尔夫·泰勒说,学校在设计课程时要关注4个问题:想达成何种教育目标?为达成这些目标需要具备哪些教育经验?如何利用这些教育经验?如何评估这些目标是否达成?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课程+活动”的一体化实施,让课程与活动相互支撑,达到“目标统一、内容关联、实施连贯”的效果,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进阶提升。
(作者单位系广西南宁市良庆区教育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14日第4版
作者:莫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