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无处不在,如何做可以降低忧虑感呢?(如何避免忧虑)

生活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迎面而来的是复杂多样的忧虑。比如,不懂作业题目,与同学关系紧张,与父母相对立,恋爱中的矛盾,家庭中婆媳关系和亲子关系,工作中的业绩等等。这些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忧虑来源。如果你和我说,减少50%的忧虑,这真的是一件荒谬的事情。忧虑无处不在,不要说减少一半的忧虑,即使可以适当的减少忧虑,对我们而言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图片源自网络)

闻名世界的阿利西斯·科瑞尔博士认为“不知道如何抗拒忧虑的人,都会短命而死。”既然忧虑这么严重,那么如果可以消除,哪怕只有10%的忧虑,你是否会满意呢?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主人公是如何消除忧虑,并且节约了曾经开会和解决生意问题的70%的时间。主人公叫里昂,担任过西蒙出版公司的高层主管,以及纽约州纽约市洛克勒中心袖珍图书公司的董事长。

里昂曾经这样自述自己的工作:“15年来,我每天几乎都要把一半的时间用来开会和讨论问题。比如,我们应该这样还是那样?或是什么都不管?在讨论会上,我们会很紧张,在椅子上坐立不安,或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彼此辩论,不停地绕圈子。因此,到了晚上,我筋疲力尽。我原以为我这辈子大概也就只能这样了。但是我干这一行已经有15年了,我一直觉得应该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减去3/4的会议时间,可以消除3/4的神经紧张,那么我会认为他是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可是,我现在确实能够拟出一个恰好能做到这一点的计划。这个方法我已经用了8年,对提高我的办事效率、我的健康和我的快乐来说,都有极大的好处。”

(图片源自网络)

这听起来好像是在变魔术,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以及强大的吸引力。可是正如所有的魔术一样,只要你弄清楚原理,其实它就这么简单。一起来看看里昂是怎么做的。

首先,他立即停止了过去15年会议中所使用的程序。过去都是同事先报告一遍问题的细节,最后再问“我们该怎么办?”

其次,他定下一条新的规矩:任何人想要问他问题,必须事先准备好一份书面报告,用以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常常开始讨论问题的时候,却不愿提前明白的写出问题是什么,这就导致开了一两个小时的会议,结果什么也没有解决,甚至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2、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会议上往往会在探讨中偏离主题偏离问题根源,这就导致会议中大家并没有清楚的找到构成问题的基本情况。

3、这个问题可能有哪些解决方法?

过去的讨论中,总是存在一个人提问题,然后剩下的人针对这个人问题开始辩论,发现这个问题的弊端。但是并没有头脑风暴到其他问题中,以及看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总是以一种继时性的模式发展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导致最终讨论中没有找到相应的方法。

4、你建议用哪一种办法?

以前一起开会的人,往往为一种情况担心几小时,并且不断地绕圈子,从没有想过什么可行的解决方法,然后写下来:这是我建议的解决方案。

(图片源自网络)

法兰克·比吉尔是美国最了不起的保险业巨头。很多年以前,在他刚开始做保险推销业务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无限热诚和喜爱。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使他非常气馁,于是他开始看不起我的工作,甚至想到过放弃。

直到他意识到一个问题,于是问自己:拜访过那么多人,可是业绩并不理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与那些希望很大的顾客之间交谈甚欢,可是在最后快要成交的时候,顾客就会说:“我想再考虑考虑,之后再说吧。于是,比吉尔先生又得再去找顾客,重复的拜访本身就在浪费时间,这样导致他当时感到很颓废。

当他发现了问题之后,他开始想该如何解决?为了找到答案,他将过去1年中的访谈记录进行的分析,发现过去一年中次见面的成交率达到70%,第二次见面的成交率达到23%,剩下多次见面加起来只占总成交率的7%。很明显,在后面多次的见面中几乎是在浪费时间,用大量时间只完成了小部分工作任务。也是这小部分的失败占据的大量的时间,导致比吉尔先生对自己的业务能力产生质疑。当看到了问题所在,比吉尔先生果断地改变了自己的策略,那就是让自己的拜访上限定在2次,就是说,当一个客户在第二次还没有购买保险的时候,他就不再继续跟进这个客户了。而是转而寻找新客户。最终的结果就是他将自己的营业额提高了150%。最终成为美国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

因此,当你对面问题感到忧虑的时候,不妨从这四个问题出发思考一下,也许有不一样的效果。

(0)
上一篇 2023年05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05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