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电视节目有讲物理化学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电视节目有讲物理化学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关于化学的电视节目:
1、《美丽化学》
2014年(更新中) | 中国 | 1~6min*11集
类型:纪录片/短片
“ 如果我在中学以前就看过《美丽化学》,我的化学也许就不会那么糟糕了。”
这是看过本片后,网友写给创作者梁琰的留言。甚至还有孩子的家长,直接赞助了梁琰的团队10万元,让他们继续制作化学史的影片。
《美丽化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制作的一个科普项目。一经推出,一个月内点击量就超过200万。
《时代》杂志官网评价它,只要看过“美丽化学”的视频,一定会爱上科学的不可思议。
2、《现代炼金术士》
2012年 | 英国 | 59min*3集
类型:纪录片
《现代炼金术士》,听起来怎么这么像怪蜀黍骗小孩?其实这是2012年英国皇家学会的圣诞节讲座。
这个讲座自1825年以来每年举行,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一系列主题科学科普。
而圣诞节讲座是专门为小朋友们准备的圣诞科普大餐。2012年的主题刚好是化学。
而化学这门学科,最早就是希望点石成金的炼金术士,误打误撞搞起来的。
《现代炼金术士》分为三部分,分别以古代炼金术的核心元素气、水、土为主题,向小朋友们普及化学知识。
别看主持人像个科学怪蜀黍,他可是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的化学主任彼得?沃特斯博士。
讲座不但有各种魔性的实验,还有有趣的表演。彼得博士请来了音乐剧演员上场表演元素周期表歌曲。
还有更厉害的嘉宾——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诺贝尔奖得主克罗托教授,他的表演项目是亲自烧掉他太太的钻石戒指!
3、《你应该知道的科学》
2012年 | 英国 | 43min*6集
类型:纪录片
罗马人竟然收集尿液来漂白他们的牙齿?!
香槟的气压是汽车轮胎的4倍?!
看吧,虽然考了这么多试,还是满足不了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
快快打开《你应该知道的科学》,和孩子一起来补补课。
这部6集小片其实有6个主题,包括“爱因斯坦”,“大脑”,“进化”,“速度”,“工程”,以及上面问题答案所在的第6集“化学”。
这部片最棒的地方在于,不管你是99岁还是9岁,看起来都毫无障碍,这就是BBC的本事。
就说第6集“化学”,本片翻着花样,用各种蠢萌的动画来展示,化学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比如延缓衰老的问题,你肯定到现在还很关心,原来化学也有办法!方法藏在红酒里——
红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可以使实验小鼠的寿命延长50%。
原来这就是爱吃高热量奶酪的法国人,寿命并没有比我们短的原因!红酒赶紧屯起来!
哪有这么不正经的科普片?要是我小时候的化学课也这么有趣就好了。
哪怕孩子们没太明白白藜芦醇,他至少知道,化学可以帮助人类延长生命。
二、关于物理的电视节目:
1、《斗转星移》
2004年 | 中国 | 10min*52集
类型:纪录片
在看过BBC很多美美的天文纪录片之后,丹妈还是决定给大家推荐这部,央视爸爸N年前渣画质的科普小片——《斗转星移》。
《斗转星移》真的是很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甚至有知乎答主慨叹,要不是当年看了这部片,怎么会现在还在学物理!
这部片总共52集,每集只有短短的10分钟,讲述的是浅显的天文物理常识,时长上,就非常适合孩子们观看。
夏至、春分、日食和月食;彗星、时差、闰年和万有引力,本片讲述的是这些日常的天文概念,孩子们容易理解也容易记住。
关键是,这部片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我这样的物理学渣,还有广大"曾经的”小朋友们亲身体验,没有艰深的术语,没有复杂的公式,也没有一本正经的科学家,真的能看懂!
看过这部片的孩子们,有的闹着买了天文望眼镜,有的从此以后开始追“星”,不管怎么说,这部片是很多人的天文学启蒙。
如果孩子们忍不了渣画质,让他听音频也完全可以,B站就有这个功能,非常方便。毕竟央视爸爸的配音实力,还是让人妥妥的放心。
2、 《电的故事》
2011年 | 英国 | 59min*3集
类型:纪录片
我这个物理学渣表示,物理中最难学的就是电学。法拉第、伏特、焦耳……简直就像课本上的紧箍咒。
但是当这些科学家变成一个个故事里的主角,好像物理也变得有趣了起来。
所以啊,科普要趁早!
这部BBC拍摄的《电的故事》,通过物理学家和著名事件,讲述电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强烈推荐大家和孩子们一起看。
片子里的故事,有许多都是孩子们今后一定会碰到的“老朋友”,比如雨中放风筝的富兰克林。
但是《电的故事》就会告诉你,虽然富兰克林提出了这个实验,但他本人实际上从来没有做过这个实验。
还有他,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这位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的名字成了频率的单位名称。
而影片告诉我们,实际上,奥利弗洛奇教授比他更早证实了这一理论,只是因为在发表之前度了个假,就被赫兹抢了先,堪称史上最不幸的物理学家。
这些电学史上有趣的小故事,引人入胜,网友们都忍不住评论,“怎么会讲的这么好!”
科学家是科研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和其他行业里那些杰出的人是一样的。
让孩子们了解科学家的故事,放下对科学的成见和恐惧,他们才能发现科学的乐趣。
3、 《恒星七纪》
2012年 | 英国 | 90min
类型:纪录片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1的BBC纪录片,从内容到视觉效果,都非常赞,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跟片名一样,《恒星七纪》在88分钟的片长里,带领观众经历恒星的一生。
天文听起来很浪漫,星座啊,银河啊,但实际上,天文知识是非常抽象的。
特别是在娱乐信息这么丰富的现在,别说孩子们了,大人们都很难看得进去。
而这部《恒星七纪》凭什么抓住孩子们的眼球呢?那就是,它真的,太,美,了!
几乎每一帧都可以截屏当屏保的画面,分分钟掀起视觉高潮。
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你我皆是星辰。
烘焙小白扫盲科普大全——粉类篇
来源:光明日报
院士科普“刷屏”、短视频版《十万个为什么》“圈粉”、物理“吴姥姥”走红……过去一年,科普类短视频播放量快速增长——
“物理太难”,大概是很多人学生时代的感受。然而最近,中科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规范场论、量子力学、电磁学,一个个听上去艰涩的物理术语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了260万网友观看。主讲人之一、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说:“能够用知识含量超高的科学演讲开启新的一年,很有意义。”此前,中科院物理所曾在短视频平台分享曹则贤研究员公开课上的视频片段。其中一段结合异地恋讲解电磁学的内容获赞超过250万,许多网友感叹:“物理变得有趣了起来。”
“从 娱乐 化转向知识化,这种内容行业的主动升级,正在助力网络 社会 形成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知识风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系主任陈刚说。
1、科普的使命是把人“领进门”
灰白的短发、常穿一件马甲,新奇的实验、简洁而利落的发言,这是网友对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的第一印象。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百万粉丝亲切地叫她“吴姥姥”,并爱上了跟她一起做实验。
前一阵,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不少小朋友也因此开始好奇:火箭到底是怎么飞上天的?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吴於人专门拍摄了一期视频,通过吹气球,让大家了解到火箭飞天的速度来源于火箭燃烧的反作用力;再利用液体氮的下喷实验,让小朋友们可以直观感受突破第一宇宙速度需要耗费多少燃料。
吴於人坚持科普事业已经有16年。“物理很有意思,只是很多学生被考怕了。”她说,自己只是希望告诉孩子们,物理该怎么学。
“科普的使命就是让人放下对高深学科的抵触,把人‘领进门’,弥合科学与公众之间的认知鸿沟。”陈刚说。
科普达人“@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真名张辰亮,是《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2019年11月14日,他在抖音发了第一条视频,开启短视频科普之路。此后,他陆续开了“远方博物学”“身边的花草虫鱼”“亮记赶海”“网络热传生物鉴定”等栏目。“网络热传生物鉴定”系列视频目前已有12.8亿次观看。他的科普短视频引经据典,还会请教蚂蚁专家、水獭研究者等专业人士出镜。
专业之外,冷静直接、人设鲜明是张辰亮科普的特色。由于面孔略方、眼睛略小、眉头微皱,不断辟谣水猴子,网友们戏称他是“藏狐君”“水猴子辟谣协会会长”。
在分享创作心得时,张辰亮表示,视频平台是能产出灵感的地方,“有的背景音乐或某个梗、口头禅能让我拍案叫绝。吸收其中的思路对科普是极有用的。这样知己知彼创造出的视频,才有可能被大众喜欢”。
《报告》显示,在抖音知识视频评论区,共出现136万次“学到了”的感慨以及254万次“懂了”的欣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认为,这些数字是用户对于能足不出户,以极低的时间、空间、经济成本学到不同类型知识的满足,是短视频平台知识属性上升、 娱乐 属性下降的表征。
2、科普难在“普”,听了还想听才是本事
去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 社会 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让高深的科学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些科普红人有哪些“秘密武器”?
吴於人喜欢说的一个词是“好玩”。混沌摆永动机、斯特林热机小模型、牛顿摆、指针验电器、菲涅尔透镜……除了这些专门用于物理试验的小装置、小模型之外,吴於人“百宝箱”里的“玩具”简直五花八门——在她手里,鸡蛋、晾衣架、硬币……生活用品都有可能变身为实验器材。
“国家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更多深入的学习和有益的科普”,这是吴於人做科普的初心。
“害怕,是因为不够了解;不了解,是因为缺乏好奇心。”吴於人说,当下盛行的刷题式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适得其反。
和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授课不同,在视频里,吴於人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物理原理“翻译”出来,准确传达给大众。“最难的还是前期的创意策划脚本,而这部分的工作,很多时候都倚靠‘吴姥姥’的灵感和智慧。”团队成员表示,好在“吴姥姥”点子多、“脑洞”大,而且不怕苦、累,常常和年轻人一起连轴转。
其实,科普的难点不在“科”,而在“普”。
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是一名海洋地质学家,三年前,年过八旬的汪品先完成了9天3次深潜南海的任务。前不久,汪品先又凭借科普海洋知识的视频在各大平台走红。“做一期视频,可以让上百万的网友学习到海洋知识。大片大片的弹幕,像下雨一样,看起来很壮观,很令人激动。”
“越是大科学家的课越好懂,越是小科学家的课越难懂。小科学家生怕讲错了一个字,理就不对了,只敢照本宣科,而大科学家更加随性自由,因为原理很可能就是他发现的。”在汪品先心中,理想的科普境界是,“一个小时,就一张嘴,也没有PPT这些辅助道具,今天盯着听,明天还想来,这才叫本事”。
3、科普新天地里,内容质量弥足珍贵
短视频的热情被点燃,但内容同质化、伪科学泛滥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来自中科院的青年生物学家陈睿是抖音账号“动物学博士”的负责人,他很早就发现,网络上所谓的“科普”常常错漏百出、以讹传讹。他举例说,白蚁不是蚂蚁,反而和蟑螂关系更近;琥珀必须在地下掩埋了数千万年,否则不能称为琥珀。每次看到失实信息在网上大肆传播时,陈睿都会感到科普的迫切性。
《报告》指出,短视频知识普惠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需要着力解决知识视频过度商业化等潜在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昶对此表示认同。他提到,对知识的多样化、全方位、高层次需求,已成为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知识风尚的不断深化,将有益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长远 健康 发展。
在这片科普新天地里,针对人群细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钟琦介绍,当前,半数以上的移动端科普用户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科普的受众已经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覆盖人群也已拓展到白领、大学生、企业管理者、人文学者等。
“对于这类人群我们通常采用深度文章的形式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中小学生、老人以及学历较低的人群的科普需求。”在钟琦看来,中小学生有自己的“圈子”,他们用QQ交流而不是微信,对二次元文化着迷……“如果我们用他们的思维逻辑生产科普内容,用他们的语言制作科普视频,传播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普团队曾经做过一份调查,40%的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40%潜在感兴趣。从前孩子们谈起梦想,都说要当科学家,但现在很多孩子的梦想是当明星、网红。对此,身为科学家的陈睿有些唏嘘,在更多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也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烘焙小白扫盲科普大全——粉类篇
1.高筋面粉
蛋白质含量在10.5%-13.5% ,颜色较深,本身较有活性且光滑,手抓不易成团状; 比较适合用来做面包,以及部分酥皮类起酥点心,也称为面包粉。
2.中筋面粉
蛋白质含量在8.0%-10.5%,颜色乳白,介于高、低粉之间体质半松散; 烘焙中常用于蛋黄酥,一般中式点心都会用到比如包子、馒头、面条等(一般情况下市面上售的普通面粉就是这种面粉)。
3.低筋面粉
蛋白质含量在6.5%-8.5%,颜色较白,用手抓易成团; 蛋白质含量低。薪质也较少。因此筋性亦弱。国内也常叫作蛋糕粉。比较适合用来做蛋糕、松糕、饼干以及挞皮等需要蓬松酥脆口感的西点。如果家里没有低筋粉,可以用中筋粉加20%玉米淀粉混合取代,即”中筋粉:玉米淀粉”为”4:1的比例混合。玉米淀粉可以降低面粉中的筋性。
4.蛋糕粉
蛋糕粉,又叫糕饼粉。事实上低筋粉也不等于蛋糕粉,因为在国外,面粉分类较细的部分地区,低筋面粉还同时分为两种等级,一是蛋糕粉(Cake FLour) ,指低筋面粉经过氯气处理,使原来低筋面粉之酸价降低,利于蛋糕之组织和结构; 一是派粉 (Pastry Flour) 。派粉的筋度比蛋糕粉稍高一点点,但同样都是属于低筋面粉。
5.富强粉
富强粉是指一种比较精细、面筋含量高、杂质少、较白类似于精粉的高筋面粉。
6.全麦面粉
全麦面粉是由全粒小麦经过磨粉、筛分(分级适当颗粒大小)等步骤。保有与原来整粒小麦相同比例之胚乳、赫皮及胚芽等成分制成的产品,全麦面粉营养丰富,是天然健康的营养食品。全麦面粉在掌心搓开,可以看到有粉碎的赫皮在里面,口感较一般面粉粗糙,麦香味更浓郁,常用来制作全麦面包、饼干、馒头。
7.玉米淀粉
又叫玉米粉、粟粉、生粉,是从玉米粒中提炼出的淀粉。在烹饪中是作为稠化剂使用的,用来帮助材料质地软滑以及汤汁勾英之用; 而在甜点制作过程中,在调制面糊时,有时需要在面粉中撞入一定量的玉米淀粉。因为玉米淀粉所具有的凝胶作用。在做派馅时也会用到。如克林姆酱。另外玉米淀粉按比例与中筋粉相混合是蛋糕面粉的最佳替代品,用以降低面粉筋度,增加蛋糕松软口感。
8.澄粉
是一种比低筋面粉筋度更低的面粉,即小麦淀粉,无筋性面糊加热后能呈现半透明状,晶莹剔透,用于制作虾饺皮、水晶饺等(又称水晶粉 ) 。
9.酵母粉
酵母是一种用作面包面团发酵的膨大剂。酵母是单细胞微生物,呈微小颗粒状,可用于酿造生产和发酵面团。酵母与糖作用后。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当烘焙受热后。酒精被蒸发,而二氧化碳会扩张,即产生膨大效果。属于生物发酵。保存时应置于不透光容器内,冷藏保存。
10.泡打粉
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由苏打粉添加酸性材料。并以玉米粉为填充剂制成的白色粉末,又称为发泡粉和发酵粉。泡打粉是西点膨大剂的一种,经常用于蛋糕及西饼的制作。主要用于粮食制品之快速发酵。在制作蛋糕、发糕、包子馒头、酥饼、面包等食品时用量较大。属于物理发酵。
11.小苏打粉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小苏打一般做饼干时候会少量加入,小苏打粉会使饼干酥脆但过量使用会有苦味。在中式面点中如使用小苏打可以配合白醋或者食醋打到酸碱平衡去掉碱味,小苏打可以在面中混合直接用,也可以先溶解到水中再使用(水温不能太高),我们平时常见的麻花,开口笑,都是用它制作出来的用它制作出来的食品的共同特点就是脆。
12.塔塔粉
新手需将它与泡打粉区分开。塔塔粉是一种酸性物质,在蛋白中加入一点塔塔粉调节成弱酸性可以使蛋白打发后更稳定。一般说来,一茶句塔塔粉可用一大匙柠檬汁或白醋代替,但要减少约十公克蛋白用量。使用白醋不需担心醋味,和蛋白的碱性中和及在烘焙后是感觉不太出来的。
13.可可粉
可可粉是从可可树结出的豆英(果实) 里取出的可可豆 (种子),经发酵、粗碎、去皮等工序得到的可可豆碎片( 通称可可饼 ) ,由可可饼脱脂粉碎之后的粉状物,即为可可粉可可粉按其含脂量分为高、中、低脂可可粉: 按加工方法不同分为天然粉和碱化粉。可可粉具有浓烈的可可香气,可用于高档巧克力、饮品,牛奶,冰淇淋、糖果、糕点及其它含可可的食品。
14.抹茶粉
抹茶的原料为“碾茶”。也就是在茶叶采收一个月前即在茶园加上棚盖,约 20天左右便摘采下茶叶嫩芽,经过蒸馏去除茶叶表面水分,即进行干燥碾茶,之后再以石磨磨成非常细嫩的粉末,完工后的翠绿色粉末,便是抹茶了。用于烘焙时增加特殊香味。
15.红曲粉
红曲粉,是一种天然红色素,南方做烧肉或豆腐乳多使用。红曲是用糯米蒸制后接种红曲菌种,发酵繁殖的,产品是发酵后的暗红色糯米,经粉碎后成为红曲粉。着色自然,但容易氧化,故多餐饮行业采用,在烘焙中使用范围广泛,面包蛋糕、饼干等都可以用红曲粉来调色!
16.吉士粉
一定要提醒新手同学,不要错当成了吉利丁粉,吉士粉是一种香料粉,呈粉末状,浅**或浅橙**,具有浓郁的奶香味和果香味,系由疏松剂、稳定剂、食用香精、食用色素、奶粉、淀粉和填充剂组合而成。吉士粉原在西餐中主要用于制作糕点和布丁,吉士粉易溶化,适用于软香、滑的冷热甜点之中(如蛋糕、蛋卷、包馅、面包蛋挞等糕点中),主要取其特殊的香气和味道,是一种较理想的食品香料粉。
17.香草粉 /香草精
从香草豆英中提取而成的增香型香料,是很金贵的植物香料,粉质细腻,带有浓浓的香草味,可耐高温烘焙,适用于点心、蛋糕、冰淇淋等,增加成品的口感及香气,还能祛除鸡蛋的腥味。
关于“电视节目有讲物理化学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