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老斋说收藏】之初识古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老斋说收藏】之初识古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玩"即古代的文人雅玩,清代以前称"骨董”,宋代称 "古物"。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中对骨董的含义做了解释:“又谓'骨'者,所存过去之精华,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明晓也,'骨董'云者,明晓古人所遗之精华也。'‘在 明代诸家的记载中,又有将"骨董”写作“古董”的,有人认为, 这可能是因为"骨"与''古"的发音相似而混同,并且'‘古董”所指的都是古物,意思也相符合,于是就流行开来了。这和"景泰琅"又称为'‘景泰蓝"相似。
古玩中的''玩"字,在古代既可用作名词,又可用作动词。作为名词,有"玩赏的东西"之意,如陆机《叹逝赋》:“若夫白布,先王之玩也。‘作为动词,既有"弄"、"戏弄"之意,又可解释为''欣赏”、"观赏"和''研习"、"钻研",如《易?系辞上》:“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王充《论 衡?案书》:“刘子政玩弄《左氏》。'‘(指《春秋?左传》)所以,“玩古玩”正确的解释应为欣赏和研究古玩的意思。
在不少场合,"古玩"的名称常常和"文物"名称互用,那么,古玩和文物是否为同一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文博界的专家学者对文物下的定义为:"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这里,文物的概念包含了一切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存。在年代上,不限于古代的遗存,也包括了近现代的,甚至是当代的;在形态上,既有可作几案摆设的小小古代工艺品,也包括了古代的宏伟建筑物和巨型雕塑等;在内容上,既有历史文物、少数民族文物,也包括科技文物、革命文献资料等。古玩是古代的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属于文物的范畴,但仅仅是文物中的一个部分,文物的概念涵盖了古玩,但古玩却不能涵盖文物。
尽管在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古代帝王收藏古物的记载,但是,真正对古物既进行收藏、欣赏又进行研究的,应该说是从宋代才开始的。宋代文人收集 和研究钟鼎彝器、书画碑帖和古钱、古玉等器物,拉开了在社会上风行文人雅玩的序幕。
文人雅玩的品类有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宋代好古及寄情文玩还局限于文人学士的范围,各式的文人雅玩主要有十项,包括古琴、古砚、古钟鼎器、石刻、古翰墨、古书画等。宋代文人的嗜好,偏向于欣赏古玩的自然朴素,重视古玩自身所能给人以联想的深广度,这 种品味表现在古玩上,以''清雅”为特点。到了明代,寄情文玩之风已扩散到了民间,文人雅玩的范围也扩大了,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所列的雅玩,包括 古铜器、古画、古墨、古碑法帖、古琴、古砚、古窑器、古漆器、锦绮、金铁、珍奇、 异木、怪石等十三类,宋人未曾提到的象牙、犀角、珠玉、锦绮等品种,在明代已引起人们玩赏的兴趣。富商巨贾不惜以大量的资财投入古玩市场,他们收藏的品类和内容,不仅影响了市场的价格,同时也对欣赏古玩的审美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人们对古玩品赏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明代,人们对古玩的欣赏已不再是追随宋人所提倡的那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而是偏向于崇尚圆润光滑的外貌和精致的纹饰,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古玩的制作工艺的发展。清代基本沿袭明人的欣赏口味,一些品类的工艺制作技术也发展到了极致,人们在领略清代工艺品那繁缚的纹饰和精湛工艺的同时,也会深切地 感受到在商品经济影响下清代社会流行的审美观。
从清代到民国,古玩的范围又进一步的扩大,赵汝珍《古玩指南》中罗列了四十多种,除了宋、明时代都有的古铜器、古书画、陶瓷、玉器、漆器、墨砚等 之外,还包括宣德炉、景泰蓝、紫砂壶、鼻烟壶、木刻、料器、印章等明清时期出 现的器物,可以说古玩的范围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今天,被人们纳入收藏范 围的器物,据说已多达七百余种, 邮品、磁卡、门卷、钟表、相机、报纸、火花、徽章、明清家具、三寸金莲……令人 眼花缭乱,有些显然已超出了目前所说的古玩的范围。
古人云:“乱世藏金,盛世玩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玩古玩之风也悄然形成,并很快上升为热 潮,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如今,古玩收藏者的队伍已蔚为大观,古玩市场也十分热火,喜欢古玩的人空前的多,这与我国已进入小康生活阶段是分不开的。
在玩古玩的人群中,除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文化人、企业老板和古玩商贩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初涉古玩的年轻人,他们中大多数是在校学生或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人,没有很多的积蓄,经济条件有限,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玩古玩,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精神文化富有的鉴赏家。古玩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没有钱照样玩古玩,有人提出的"雅玩,不必很有钱"的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
玩古玩是一件雅事,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中说:“骨董,今之玩物也,唯贤者能好之而无敝。。。。。”
‘董其昌的“唯贤者能好之而无敝"观点,在今天看来固然不可取,但“其进有不可量者"说法是对的。古玩是祖国文化艺术遗产精华之一部分,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结晶,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辉,我们不仅可以从探索古玩的奥秘中增长历史文化知识,领略古人的艺术风采和魅力,同时也可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使个人精神得到升华。
有钱能够成为一位古玩收藏家、鉴赏家,这自然很好,但事实上不可能人人都具备这样的优越条件;没有钱,也不妨碍我们了解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精华,培养对古玩的兴趣爱好,并从中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物质上的富有,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有。一个古玩鉴赏家未必在金钱上很富有,但他在精神文化和审美能力方面一定是个富有者。对刚踏入或准备踏入古玩收藏和鉴赏行列的青年朋友们来说,首先能够成为一名精神文化的富有者可能比成为物质的富有者更有意义。如果老斋分享的一些文章在这方面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的话,老斋也就满足了。
预告:
古玩入门——陶瓷篇(一)
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区别
词目:文物
拼音:wén wù
基本解释:
[cultural relic;cultural treasures] 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指礼乐制度 1.指礼乐制度。古代用文物明贵贱,制等级,故云。《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旧唐书·褚无量传》:“请旁询硕儒,俯摭旧典,采曲台之故事,行圆丘之正仪,使圣朝叶昭旷之涂,天下知文物之盛,岂不幸甚。”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尧 时文物也麄踈,礼乐犹带鸿荒馀。” 2.文彩物色。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宫室居处则有堵雉之限,冠盖旌旗则有文物之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诗云‘为章於天’,谓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
3.指车服旌旗仪仗之类。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文物空严,銮和虚卫。”《南史·齐豫章王嶷传》:“ 嶷 身长七尺八寸,善持容范,文物卫从,礼冠百僚。”《隋书·炀帝纪上》:“丙辰,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 唐 宋之问 《驾出长安》诗:“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关于 秦 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无所知。”
4.文人,文士。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 宋 叶适 《刘子怡墓志铭》:“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齐衡一州,自君始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窦叔向》:“有卓绝之行,登第於 大历 初,远振佳名,为文物冠冕。”
5.历代相传的文献古物。 唐 颜师古 《等慈寺碑》:“即倾许之人徒,收亡 隋 之文物。” 宋 文天祥 《跋诚斋》:“呜呼!庚申一变, 瑞 之文物煨烬十九。” 徐迟 《凤翔》:“精美贵重的文物,几座珍宝馆也陈列不了。”
6.借谓文化悠久。 清 冯桂芬 《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故数文物之邦,必曰东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将见普天率土,仍是文物华人。”
1、从范围上看
文化遗产的范围要比文物广,文物是包含在文化遗产的范围之内的。文化遗产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文物单指有物质形态的遗存。
2、分类的标准不同
文物有多种分类方式,比如时代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来源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属性分类法等等。如果按照时代分类法,那么文物就可以分为史前文物、古代文物和近代现代文物。而文化遗产的分类最常使用的分类方式就是按照文化遗产的形态来分,即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3、反映的内容不同
文物可以反映多种内容,比如天文图可以反映当时的科学技术,法器可以反映宗教文化,《清明上河图》等书画文物可以反映的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相较于文物而言,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反映传承下来的表演、手工技能、礼仪等内容。
百度百科——文物
百度百科——文化遗产
关于“【老斋说收藏】之初识古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