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小学科学课有哪些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科学课有哪些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新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1、科学课程内容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
2、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公平的学习机会。倡导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科学课变化:
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保障一二年级学生每周至少一课时,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学时保持不变。这不仅对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与国际上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科学教育的主流一致。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
也就是说,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每周都将上至少一节科学课。同时,小学阶段科学课时总量的增加也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扩充,具体变化和效果还有待新版课程标准深入实施后一探究竟。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学教师,对于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也是新的课程标准顺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障。这意味着,今后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专业的科学教师,而加大经费投入将能够保证满足孩子们开展科学实验的需要。
应该说,《通知》对小学科学课程设置、内容、教学实施及师资环境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必将引发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系列变化。我们拭目以待,小学科学教育开启新时代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_小学科学教育开启新时代
小学科学教育是什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责任和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进行具体操作,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科学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科学太难教了!”这是我在刚教科学后,听到的来自不同单位的不同教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目前许多农村科学老师共同的感慨.目前大多数农村科学老师仍是“兼职状态”.一般身兼数职,主要是语文或者数学,还要体育、音乐、美术等多门课程.因此多数老师都把科学课当作“搭头”,认为学校只看语、数的成绩,不重视科学,因此,照着书本念成了他们普遍的方式,认为考之前让学生死记结论就行了.殊不知现在的《科学》和以前的《自然》不一样,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很多结论都必须由学生在实验中生成,于是老师告诉学生结论,再要他们背,这严重违背了设置科学课的初衷,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是被动的接受,成了盛东西的容器,就更谈不上具有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了.
对于理念与实验器材相对缺乏的农村小学来说,科学教学要取得实效的确有一定难度.就我本人来说,真正教科学才是第二年,在科学教学的队伍中算是一名“新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刚才几位教师的经验介绍,下面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还需要明确,探究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在以探究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留意新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遇到学生提出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科学教师不能采取置之不理或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而是要积极地肯定学生,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新问题与本课教学内容的紧密情况来决定解决的时机.在听评课活动中,我注意到很多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活动时,学生不断地就许多新的情况问老师,老师都挺有耐心地在课堂上一一作答.其实,许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与交流就可以解决的,教师大可不必有问必答,要给学生留下一些质疑的探究的空间.在面对科学探究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踏实、谨慎,切不可急功近利.在一节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算教师想解释往往又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变得仓促,这往往也会给学生留下了对科学知识的抽象的印象.科学性的理论知识要是没有结合实验活动进行的话,学生理解起来是会相对困难一些的,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所不愿看到的结果.相反地,在科学课堂上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悬念空间,反而有利于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教学顺利进行.
比如自制紫甘蓝试剂,学生就问我:“老师,为什么用紫色的?而不是用其他颜色的?”因为这个地方就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酸碱物质,其中的道理不需要细讲,而且这涉及到初中物理化学的有关知识,于是我就告诉学生,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上网查找一下或是问问家长,也可以借来初中的物理化学课本研究一下,相信你一定可以解开这个谜团的.
二、科学探究要以学生为主体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以及有效的指导.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比如讲铁钉生锈了,我送给学生两个问题,让他们分组后选择;一是,如何让新铁钉生锈?二是,如何让生锈的铁钉变得光洁如新?选择好后,自己先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再给其他同学演示并讲解.
三、教师要转变观念,勤学多思,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科学课是研究小学生身边的事物,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
我们翻开小学科学课本就会发现课本内容的涵盖面几乎包括了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理应不断地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胜任科学教学工作.
另外,在面对科学知识时,我们科学教师的教态应当朴实、自然、无华,不可在课堂上表现出急躁的情绪,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实实在在的探究科学问题的态度,一个踏实的、谨慎的印象,体现出了对科学知识的严谨性和严肃性.长期如此,对于培养学生在对科学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比如做实验,难免有失败,即使课前做过,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碰到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沉着,和学生一起寻找原因,一起解决.并告诉他们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科学家就是这样反复试验不断探索,最终有了新的发明和创造.
再比如讲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由于学生在五年级下册的品社课中学习过相关的内容,所以我就让他们自由结合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搜集资料,如果有实验,我们可以一起研究完成,但是课堂上全是学生在讲在做,我只是起个指导总结的作用.试过几课之后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真的是超出我们的想象.
四、教师要“聪明”,利用好身边的科学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
比如讲《衣服的学问》一课,我先让学生自己回家洗自己的衣服,再洗家里有油渍、汗渍,水果渍的衣服,想办法洗干净,可以问家长,可以上网去查,然后把你的成果汇报,结果有的学生用到了刷子、汽油、还有棒槌、白醋,等等.虽然不是很了解其中的原理,但是已经很有成就感了.回到课本,老师只是讲解一下做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就行了.
我们都知道要给学生提供探究为主的学习空间,就需要很多的实验器材,于是有很多老师就抱怨学校实验器材太少,其实,学校除了准备化学、物理试验需要的诸如: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显微镜等器材外,由于科学知识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学生生活,也就要求教师或者学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再说你平时只要留心,做个有心人,也可积累一些实验器材的.
动画片 相信每个孩子都喜欢看,我也是个动画迷,因为我从中发现了许多科学知识和小窍门.比如《蛋神奇踪》讲的就是2090年的地球,一片荒凉,没有任何生物,而造成这一切的居然是人类自己.因为人类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从不知道要保护.所以我就选择其中的一段视频用到了科学课中,讲解我们的家园,让学生看完之后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大大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真是一举多得.
再比如讲冷热变化对地表的影响,我就用到了《龙脉传奇》中李冰修建都江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看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学到了什么精神,因为《龙脉传奇》讲的就是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所以学生受益匪浅.
小动画,大道理.只要我们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能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动口、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那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小学科技课?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史上,其名称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教育又称小学物理教育,包括物理学、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生需要掌握数学、物理学的知识以及物理学的实验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并且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物理教育是全世界的中学和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综合大学都拥有物理专业。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也是取得科学和工程学位的必修课程。
小学科技课是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史上,其名称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2001年初,国家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新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
这一改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扩展资料
小学科技课在内容组织上,体现了探究性、整合性和逻辑性。新教材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把科学知识的学习贯穿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以整合方式打通了各学科的人为界限。
建构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整体框架,将内容上有联系的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全面体现大单元综合的编排思想,而且结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应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逻辑性强。这种形式的编排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在呈现方式上,体现了多样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打开一本本新教材,可以发现,几乎册册形式多样,活泼可爱(出现了以童话、诗歌、谜语等形式来表达科学内容)。教材印刷精美,图文清晰,色彩艳丽,文字优美,导语生动,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小学生具有吸引力。
百度百科-科学课
关于“小学科学课有哪些内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