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网上有关“科普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认识宇宙

人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认识到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球体。大地这个球体该放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呢?开始人们把它放在了宇宙的中心。后来,有个叫帕拉多喜的人发现天上的星星有一些在动——人们叫它们行星,与之相应,不动的星星便叫恒星。于是人们就说,天上的月亮、太阳、行星及所有恒星都绕着地球做圆周轨道运动。托勒密第一个用数学方法确定了地球与行星的关系,给古希腊人心目中的宇宙图景做出了定量的描绘。这个图景后来成了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直至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才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移开。在哥白尼的体系中,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与其他行星一样沿正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

17世纪之前,人们—直都是凭借肉眼来观察大象,并借助一些简单的度量仪器来研究天体,主要是太阳、月球和可以用肉眼看到的五大行星。中国人用他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古希腊、古罗马人用他们熟悉的神来给这些行星起了名字。1610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从而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看到了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新的宇宙图景。

从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是近代天文学大发展的时期,这时期建立了完整的大行星、地球和彗星运动理论,发现了一些新的行星、行星的卫星和小行星,并且把观察的视野从太阳系扩展到了银河系的其他恒星系。19世纪下半叶,天文学家将当时物理学中的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天体研究中,创立了天体物理学,从此开始了现代天文学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无论是天体物理理论,还是天体观测方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传统的光学天文学领域,随着反射天文望远镜的出现,一改19世纪折射天文望远镜的局限,天文望远镜的口径不断增大。1908年出现了1.5米镜、1918年出现了2.5米镜、1948年出现了5米镜、1976年出现了6米镜,1993年口径10米的巨型天文望远镜问世,使人们的视野进入到更为遥远的宇宙空间。

1932年,美国工程师央斯基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方向的宇宙无线电波,后来将这种无线电波称为宇宙射线,由此发现了了解宇宙的新途径,并创立了射电天文学。手段的改进是天文学发展的前提,射电望远镜的出现使宇宙全波段地展现在人类的视野中,使人类了解到一些根据可见光无法了解的天体和物质,例如超新星痕迹、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微波背景辐射等。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探索宇宙的立足点不再局限于地球,1962年,美国探空火箭携带X射线探测器飞离地球150公里,发现了在地球表面无法接收的来自宇宙的强X射线,开创了空间天文学时代。1998年6月,美国航天飞机发现者号携带着有中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α磁谱仪,试图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

2、宇宙的结构

●梯级分布和各向同性

宇宙是自然科学最大的研究对象,关于宇宙,人类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包含了可能对宇宙进行某种科学解释、建立某种模型所必需的东西;已经让我们能够理性地推断可测范围之内宇宙的起源和不很久远时段内宇宙的未来;已经让我们能够发射地球卫星和为各种不同目的服务的太阳系际探测器;已经让我们能够以科技的方式展开对宇宙间智能生命伙伴的搜寻……

我们现在对宇宙的基本认识是:在相对较小的时空内,宇宙中的物质依次聚集为星体、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超超星系团……。宇宙在整体上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宇宙没有中心,任何典型星系的观察者所看到的宇宙规律是一样的。

●宇宙在大尺度上是膨胀着的

人们发现天空中有许多云雾状的天体,名之为星云。1924年哈勃把天文望远镜对准仙女座大星云,分辨出构成该星云的单个星体,使河外星系和尘埃云得以区分,并发现仙女座大星云不是银河系中的天体,而是距地球约220万光年之遥的与我们的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谓之河外星系。继而他又对河外星云做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更为遥远的星系。

1912年始,致力于天体光谱研究的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发现,几乎所有河外星系的光谱线都存在着向红端移动的现象。如果按照多普勒效应解释,这就意味着这些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而且运行速度相当大,比如室女座大星云的运行速度是每秒1000千米。1929年,哈勃考察了斯莱弗的工作,结合自己对河外星系的研究,把运行速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每秒2万公里,提出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光谱线的红移量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哈勃的理论被后来的观测进一步证实。也就是说,河外星系的红移是反映宇宙整体性特征的系统性红移——从宇宙中的任何一点都能看到几乎所有的天体都在远离该点而去——宇宙在膨胀。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无中心膨胀,其情形类似于膨胀的气球上各点之间相互远离。

●宇宙的时空是柔性的

在牛顿时空观中,空间是三维平直的,是绝对均匀、各向同性的;时间是单向一维的,像河流一样匀速地流淌着。时间和空间与物质无关,它们就像是盛装物质的容器,亘古存在,永远不变。

爱因斯坦1905年和1915年先后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初步建立了时间、空间的统一性,以及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联系。在狭义相对论中,时空度规随物质的运动而变化。

广义相对论统一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引力场等效于具有相当加速度的参照系。他还揭示了四维时空与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间一时间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状况决定时空的结构。反过来看,引力场是空间几何弯曲的表现,空间的曲率体现引力场的强度。

有人依据爱因斯坦的理论推论,在极强引力场,比如黑洞中,空间收缩为1维的,时间扩张为3维的;而超强理论又认为在极微观高能的世界中时空可能是11维的。

爱因斯坦指出大引力场周围可测到空间弯曲,并预言在日全食的时候观测太阳背景处的恒星位置可以证实这种现象。1919年爱丁顿率队赴非洲观测日全食验证了爱因斯坦关于光线在引力场中发生弯曲的预言,也就是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物质与时空结构关系的理论。

3、太阳系

直至目前,太阳系依然是我们在宇宙中了解最多的天体系统。哥白尼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太阳系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重点。到了19世纪末,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除冥王星之外的其他八大行星和将近500颗小行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文学家们又发现了太阳系中的一颗新的大行星——冥王星,并且发现了一些大行星周围的卫星、7000多个小行星,以及若干颗彗星,从而绘制出更加完备的太阳系图景。

●太阳

太阳是与人类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天体,万物生长*太阳,我们地上生命的全部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但是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直到20世纪,随着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更精密仪器的问世,特别是太阳空间探测器的发射,人类对于太阳才有了深入的了解。

现在我们知道,太阳是个主要成分为氢的气体球,太阳的能量来自其本身氢原子的核聚变;太阳表面平均温度为五六千度,中心温度达数千万度;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外辐射巨大的能量,辐射到地球上的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部分;太阳既是生命的源泉,又是巨大的杀手。因为它有强大的磁场,内部温度极高、进行着剧烈的核反应,所以自然界各种相互作用的机制随时在其中起作用,所形成的强大的由紫外线、x射线等高频段电磁波及各种粒子流组成的太阳风笼罩在地球上。

太阳风是地球所承受的宇宙射线的重要来源。如果宇宙射线长驱直入,地球上绝不会有生命可言,是地球的大气层特别是臭氧层和强大的地球磁场保护着我们,这也是我们今天为南北极的臭氧空洞忧心,并极力倡导保护臭氧层的原因。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它现在已经走完了大约一半的旅程。

●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那肉眼看上去亮丽晶莹的外表曾经寄托过人类数不尽的美好心愿。

从17世纪伽利略第一次把望远镜指向月球看到环形山以后,直到20世纪人类才逐渐了解了月球的物理特性。20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利奥推测出月球表面有一层由火山灰构成的灰土,50年代末,人类所进行的首次空间探测就是针对月球。1959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发回来的照片使人类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的情况。很快,美国也相继发射了一系列月球探测器。1972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迄今为止,一共有12个人分6次登上了月球。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月球是个死寂的天体,它既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活火山,也基本没有“地质运动”,它除了寂静地绕着地球旋转、接受来自宇宙空间的各种撞击和辐射之外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自己天文学意义上的进化历程。可能只有人类才能赋予月球新的生命。

关于月球的起源有三种主要的说法:一种认为月球是在地球产生过程中与地球同时形成的,是早期地球星胚旋转处于吸积盘阶段时盘面上扰动积聚的结果;另一种说法认为月球的起源远比地球晚,月球是从地球上抛出去的,太平洋就是月球脱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第三种说法认为月球是地球掠获的小行星。但三种说法都有解释不清的问题,所以关于月球的起源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现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都有自己探测开发月球的愿望或已经制定了计划,人类未来宇宙空间的第一个落脚点恐怕还得是月球。

●行星

在19世纪下半叶天体物理学创立之前,太阳及太阳系中的行星、彗星和月球一直是天文学家研究的重点。随着航天飞行器的问世,人类得以近距离观察一些大行星。从60年代开始,美国、苏联和德国等国家先后发射了多个星际探测器,主要对火星、金星和水星等内太阳系天体进行科学考察,其中美国的火星探测器“海盗1号”和“海盗2号”于1975年在火星上着陆;1997年,美国的火星探测器“探路者”又在火星上着陆,进一步探索火星的地形地貌,为人类将来可能登陆火星进行深入的考察。从70年代开始,一些行星探测器又飞向外太阳系,考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火星是目前为止人类了解得最多的行星,也是各种天文地质状况与地球最接近的太阳系天体。人类在梦想着以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办法对火星进行地球化改造,使它在不远的将来呈现出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条件,以便在人类走出地球这个人类童年的摇篮,迈开向宇宙空间移民的第一步的时候落户火星。

除九大行星外,太阳系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一个奇异的小行星带。小行星的最初发现是起因于人们的一种困惑——在太阳系中每一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都大约是其前一颗的1.3~2.0倍,惟一的例外就是第五颗行星——木星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第四颗行星——火星到太阳距离的3.4倍。受由理论推导而发现天王星的鼓舞,德国的天文家们认为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应该还有一颗行星,还组织了一个小组准备搜寻。然而,第一颗小行星却是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无意中发现的。1801年1月1日,皮亚齐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发现了一个每天都改变位置的暗淡天体,德国数学家高斯推算出它的轨道正是在人们期待发现新行星的空间内,证明它是一颗行星,皮亚齐名之为谷神星。然而,谷神星太小,半径只有1000千米,只有月球的1/50大,似乎不足以填补火星和木星之间空旷的空间,于是天文学家们继续搜寻。1807年奥伯斯在这个空间内又发现了三颗新行星,分别命名为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天文学家赫歇尔建议称这些行星为小行星,这种叫法延用下来。

至今,在火星和木星间的这个空间内已经发现了数千颗小行星,因此人们称其为小行星带。现在一般认为这个小行星带是由于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强大引力加之火星引力的共同摄动导致的结果。这种摄动使小行星带内的物质难以聚合成星子,故而形不成大行星。

除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外,还有一些分布在太阳系内其他行星轨道上或自己拥有独立轨道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的轨道曲率往往特别大,也就是说特别扁长,远日点特别遥远,近日点特别近,与地球等其他行星轨道有交*。天文学家把轨道近地点比金星与地球的距离还近的小行星称为掠地小行星。与大行星轨道交*以至可以达到相当*近的距离,这一方面导致小行星有可能被大行星掠获,成为大行星的卫星;另一方面,虽然可能性极小,但一旦发生就是灭顶之灾——小行星们有可能与大行星相撞,当然最令人担忧的是与我们的地球相撞。这也是人类必须在宇宙中寻找更多的栖身之所的一个重要理由。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引用西方的一句俗语来解释这个理由说:“我们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只篮子里。”

●卫星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直至近代之前人类知道的太阳系中惟一的一颗卫星,所以自古人们都是把它与金木水火土等行星一道等而观之,并没觉出它与其他行星有什么不同。1610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天,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这件事在当时可谓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就意味着不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宇宙惟一的中心,而这样的结论是为当时的“正统思想”所绝对不能容忍的。现在,人类已经在太阳系中发现了至少64颗卫星;并且知道土卫六上有大气,这是目前所知惟一的一颗拥有大气的卫星。有大气是非同小可的事情。因为有大气就多了一重地球化的可能,而存在地球化可能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未来家园。

●彗星

长期以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彗星的出现都被视为是不祥的征兆。对于西方人来说这种情况在1682年彻底改变了。这一年牛顿的朋友哈雷发现了当年出现的彗星原先也曾经进入过人类的视野,而且他计算出这颗彗星每76年会再来一次。1758年,这颗彗星果然光临。但是,人们长期以来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彗星在太阳系运行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直到20世纪,人们才知道彗星原来也是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但它们的轨道比行星的扁得多,因此近日点往往很近,远日点却非常远。

彗星主要是由冰雪物质和尘埃组成,有人形象地说彗星是个“脏雪球”。彗星远离太阳时,为完全的固体状态,当它*近太阳时,因为炽热,会形成水蒸汽和尘埃,因此,形状变化较大,会有明显的膨胀,多数情况下还会拖出或长或短的彗尾。我们现在还知道,彗星因为每次经过太阳附近时都会损失一些物质,在经过太阳若干次之后,彗星就全部因蒸发和分解为尘埃而消失,或者留下一个由岩石组成的核。

关于彗星的起源,还是个未解之谜。

4、银河系

银河系是一个拥有上千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的天体系统,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极其普通的中等恒星。我们在夏夜晴朗的天空中看到的银白带子是银河系在天球上的投影,熠熠的白色是密集的恒星发出的光辉。

如果从银河系之外看银河系,它应该是一个带旋涡结构的铁饼形星系。银河系的盘面直径约为10万光年,核球直径大约为1万光年,银核直径大约为3光年。我们的太阳处在银河一条旋臂上,距银心约4万光年远的地方。因此在地球上看银河,朝向银心的一侧密集明亮,另一侧则稀疏暗淡。银盘中恒星相对密集,尤其是旋臂上集中着一些比较年轻的甚至是形成中的恒星、疏散星团、星际介质和气体星云;年老的球状星团分布在银晕中;大质量的银核中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银河系的总质量为1400亿个太阳质量,其中90%为恒星、10%为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介质。银河系整体绕过银心垂直于银盘的轴旋转,太阳所在处的转速为每秒220千米。

5、恒星的演化

古人将天空中的星体分为行星和恒星,前者有明显的运动,后者不动。1718年,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三颗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星的位置与希腊时代天文学家的记录有较大的偏差并且不可能是正常的误差,于是得出结论说恒星并非不动,只是因为与我们的距离相当遥远而显得运动相当缓慢,所以看上去好像不动一样。在19世纪,人们发现宇宙中的恒星具有不同的光谱,于是有人提出,恒星是否也发生演化。对于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找出答案。在这期间,美国天文学家史瓦西经过系统研究,将恒星的能源和恒星的结构与恒星的演化结合了起来。弗里德曼·霍伊尔对恒星演化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将恒星生命周期划分为起源、主序星、红巨星、矮星等几个阶段。其中恒星在主序星阶段停留的时间最长,我们的太阳现在正处于这一阶段。对恒星的演化过程,科学家以赫—罗图描述。对恒星演化过程的研究是人类迄今为止对天体问题最精确的科学研究。

恒星的前身是弥漫稀薄的星际物质,由于引力收缩而成为密度较大的星胚。在收缩过程中,星胚中心密度增大,引力势能转化为热能,温度增高,并逐渐发光发热,当中心温度达到1000万度时,在高温高压下,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成为主要能源,星胚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当向外的辐射能足以与万有引力引起的向内的收缩相抗衡时,收缩停止。恒星内部的氢燃烧转变为氦,随着时间的推移,恒星中便积累了大量的氦,随着氢燃料逐渐耗尽,氦逐渐增多,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向外的辐射能不足以抵抗因巨大质量而拥有的引力所导致的向内的压力时,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星体密度增加,同时内部压力急剧增大,引力势能迅速转变为热能,温度陡增,氦被点燃,氦聚变产生碳,燃烧重新开始,向外猛烈辐射能量,导致外壳急剧膨胀,恒星体积急剧增大,表面温度迅速降低,成为红巨星。红巨星之后,如果恒星质量足够大,还会重复如上的过程,点燃碳聚变而为以硅为主的元素,之后如果恒星质量更大,还会发生硅聚变而为铁族元素的反应,甚至发生超新星大爆发。再后,恒星便逐渐走向它的末日。在恒星演化的末期依据恒星质量从小到大的不同可能依次出现四类演化结局:黑矮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6、宇宙中的未解之谜

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在科学上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会打开通往新的神秘的大门,同时最大的发展往往来自意外的发现,即推翻原有观点的发现。”对人类现有的理解能力和科学水平而言,宇宙深奥而神秘,下面所列的只是几个有代表性的现象。

●暗物质

美国女天文学家葳拉·罗宾依据已经发现的一些天文现象及人类已知的一些科学规律,提出宇宙中应该存在大量的暗物质,否则许多现象都无法解释。暗物质可能是黑洞和矮星,但暗物质中的绝大多数应该是一些不发光、不反光、不挡光的透明物质,科学家们有的说是重子物质、有的说是光子、有的说是中微子,总之,宇宙间的暗物质还是个未解之谜。

●类星体

类星体指一类特别明亮、体积特别小、运行速度特别大、发射出的能量特别强又有极快的明暗周期变化的一类天体。美国天文学家马丁·斯密特等人对类星体做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一些现象,提出了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但直至今天,天文学家们连在类星体到底是离我们较近的天体还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天体这一点上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类星体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更是不得而知。

●黑洞、白洞,蛀洞

1939年奥本海默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当恒星质量足够大(相当于我们太阳质量的3.2倍以上)时,可能会由于巨大的引力而坍缩;随着它的体积的变小,引力场会变得十分强大,以至大到将其引力范围(科学上称视界)内任何东西都吸进去的程度,连光线也无法逃逸,像一个无限深的洞。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惠勒将其名之为黑洞。有科学家预言,银河系中应该有100万个黑洞。由于黑洞吞食一切物质和光线,起码现阶段人类还找不到直接观察黑洞的方法,不过科学家已经间接证明了若干个黑洞的存在。

白洞是科学家为平衡宇宙间物质的流动性而预言的一种与黑洞性质相反的天体,在视界之内的物质只向外流不向里流;蛀洞(亦有称虫洞)则是有了黑洞和白洞之后一种必然性的理论假说,它是科学家预言的弯曲空间不同区域间或不同宇宙间可能存在的联系通道。究竟在这样深的层次上宇宙如何结构自己,人类还不得而知。

7、大爆炸宇宙模型

自从爱因斯坦用他的广义相对论给出第一个宇宙模型之后,一门新的学科——宇宙学便诞生了。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物质均匀分布,宇宙的大尺度特征不随时间发生变化。1922年,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宇宙学中第一个动态宇宙模型,提出宇宙有膨胀和收缩两种可能。1932比利时天文学家阿贝·乔治·勒梅特依据宇宙膨胀逆推而提出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最初应该聚集在一起。1946年,美籍俄裔科学家伽莫夫首次将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化学元素生成理论结合起来,提出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高达几十亿度,很快便降低到10亿度,这时的宇宙充满了辐射和基本粒子,随后温度开始下降,宇宙开始膨胀,当膨胀持续100万年,温度降至一定程度时,宇宙物质逐渐凝聚成星云,再演化成今天所见的各种天体。后来伽莫夫的学生阿尔法推断150~20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在今天应表现为温度为几K的背景辐射。这个理论在提出来的时候被很多人当作臆想,并未引起特别的关注。1965年,鲍伯·威尔逊和阿诺·彭齐亚斯用贝尔实验室的角形天线无意间测到了2.7K的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使沉寂的大爆炸宇宙模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宇宙诞生的时候密度极大,空间高度弯曲,能量集中为引力能;大爆炸发生后,空间中充满辐射、各向同性。这就产生了疑问——严格各向同性的均匀辐射场中何以能出现离散性的粒子?有人预言,这个辐射场中可能会出现细微的扰动,是扰动破坏了场的均质性,产生了粒子。1989年,美国发射“宇宙背景探索者”卫星,1992年正式宣布探测到微波背景辐射的不均匀性,这就使大爆炸在最初完全的能量状态:足可以产生出粒子进而演化成现今的宇宙有了前提。乔治·斯勒姆以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早期宇宙图,这个图被形象地戏称为“宇宙蛋”。

不过,大爆炸宇宙学也还有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比方说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是整个宇宙都起源于这场爆炸,还是这场大爆炸仅仅是我们已知范围的宇宙的起源?爆炸之后如今还在膨胀的宇宙是要永远膨胀下去,还是有一天会停下来或转变为逆向的收缩?……

关于太空知识

太空知识大全

太空知识大全。太空英语:Space,汉语字典解释是极高的天空。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了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太空知识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

太空知识大全1

1、我们的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中、只有金星和水星是没有卫星的。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一共有176颗已确认的卫星环绕着它们的主行星、而且有一些卫星比水星的个儿头还要大。

2、如果一颗恒星太靠近黑洞、会被黑洞撕裂。

在20年的时间中、一支天文学家团队一直在观测银河中央一颗围绕黑洞运行的恒星。

目前恒星距离黑洞的位置近的足以出现“引力红移”、也就是说随着黑洞的引力逐渐增强、该恒星的光线会失去能量。

3、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是金星。

很多人会觉得应该是水星、因为它距离太阳最近。

但是金星的大气层中大量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导致金星表面的恒定温度高达462摄氏度。

4、太阳系有46亿岁了。

准确的来讲、太阳系的岁数是45.71亿岁。

科学家预测大约50亿年后、我们的太阳会扩张成一个红巨星。大约75亿年后、其扩大的表面就会吞噬掉地球。

5、土星较小的一颗卫星——土卫二反射了90%的太阳光。

由于其表面被冰覆盖、因此很少能吸收阳光、基本上反射走了。土卫二的表面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1摄氏度。

6、已经发现的最高山峰是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

它的顶峰有25公里高、是珠穆朗玛峰的近3倍高。而且它不仅高、而且面积还有30万平方公里——这跟亚利桑那州一般大了。

7、M51涡状星系是我们发现的第一个旋涡状的天体。

涡状星系庞大螺旋的旋臂是由细长排列的恒星和气体构成的、还洒满了大量的宇宙尘埃。

这些旋臂的作用就像是制造恒星的工厂、压缩氢气并制造出一群新的恒星。

8、一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

光1秒钟能移动30万公里、因此1光年大约相当于5,903,026,326,255英里。

9、银河系的宽度达到105700光年。

我们乘坐现代太空船需要花费4.5亿年的时间才能到达银河系的中心。

10、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还多。

太阳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09倍、填满太阳大约要用到130万个地球。

事实上太阳的质量巨大无比、占了全部太阳系质量的99.85%。

太空知识大全2

1、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骨头中的钙、血液中的铁其实都是来自数十亿年前一颗超新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们身体氢原子是来源于137亿年前宇宙爆炸、而在我们身体里几乎百分之99物质都是空的、所以当把我们空间抽走、地球上所有人体积也就只有方块糖大小!

2、电视机在没有节目时候、出现雪花点并伴有杂音、其中1%的这种情况是来自宇宙大爆炸遗留辐射造成的、这种辐射也叫宇宙微波背景。

3、地球是圆的吗?对也不对、由于地球板块移动、地球外形始终在变、所以它并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圆。

4、太阳是**的吗?不是、其实太阳是黄矮星、事实它是白色的、我们觉得它是**的、是由于地球大气层影响。

5、没有穿太空衣的人类在宇宙会被炸开吗?答案是不会、因为人类的皮肤有足够的灵活度、让我们所有的内部器官都不会跑出来、血管壁也会防止血液喷出。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皮肤细胞中的水会在真空中沸腾、血液的温度将提升到46℃、高于人体正常温度。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中、身体尺寸的确会变大、但肯定不会爆炸。人类在太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没有穿太空衣地进入真空15秒后、我们会失去意识、并在2分钟内死亡。

6、地球在冬天时会比夏天离太阳较远吗?事实上、地球的冬天比夏天更靠近太阳500万公里。除了围绕太阳之外、地球还要围绕着自己的轴旋转。穿过北极和南极的地球轴线、并不完全垂直于其轨道和落在上面的太阳光线。在一年一半的时间里、太阳大部分的热力落在南半球、另一半则落在北半球、因此南半球的夏天比北方的温暖。

7,45亿年前、地球曾经和火星大小的星球发生过撞击。

8、太阳表面温度是一万度、核心温度有1600万摄氏度、当你距离太阳150公里时候就会被烧死。

9、一个光子从太阳内部到表面、需要17万年、当同样速度、光子从地球内部到表面只需要8分钟。

10、太阳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其实它一直在围绕着银河转圈、不过太阳转一圈需要时间是2亿年时间。

11、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有3个人在大气层外丧生、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事情。

12、目前太阳系发现的最大火山在火星上、这座火山面积相当于爱尔兰一个国家那么大。

13、因为月球没有大气、所以1969年阿波罗宇航员留在月球的脚印、现在依旧清晰可见。

14、一个汤勺中子星重量是100多亿吨、而太阳的质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的99.86%。

太空知识大全3

太空垃圾可分为三类:

1、是用现代雷达能够监视和跟踪的比较大的物体,主要有种种卫星、卫星保护罩及各种部件等,这类垃圾当前已达8000多个;

2、是体积小的物体,如发动机等在空间爆炸时产生的,其数量估计至少有几百万;

3、是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这类卫星送到地球轨道上的碎片达3吨。

小学生太空知识

1、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外大气层。

2、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3、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

4、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5、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

6、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2.6万光年。

7、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目前观测到1000亿个星系,科学家估计宇宙中至少有2万亿个星系。

少儿太空科普小知识

小学生太空简短科普小知识有:

1、我们的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中,只有金星和水星是没有卫星的。在我们的太阳系中,一共有176颗已确认的卫星环绕着它们的主行星,而且有一些卫星比水星的个儿头还要大。

2、如果一颗恒星太靠近黑洞,会被黑洞撕裂。在20年的时间中,一支天文学家团队一直在观测银河中央一颗围绕黑洞运行的恒星。目前恒星距离黑洞的位置近的足以出现“引力红移”,也就是说随着黑洞的引力逐渐增强,该恒星的光线会失去能量。

3、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是金星。很多人会觉得应该是水星,因为它距离太阳最近。但是金星的大气层中大量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导致金星表面的恒定温度高达462摄氏度。

4、太阳系有46亿岁了。准确的来讲,太阳系的岁数是45.71亿岁。科学家预测大约50亿年后,我们的太阳会扩张成一个红巨星。大约75亿年后,其扩大的表面就会吞噬掉地球。

5、土星较小的一颗卫星——土卫二反射了90%的太阳光。由于其表面被冰覆盖,因此很少能吸收阳光,基本上反射走了。土卫二的表面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1摄氏度。

月球发现活嫦娥女尸

月球可以说现在已经是被人类给“征服”,很多国家都有过登上月球的经验,而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就是美国了。而据传闻称美国阿波罗20号登月飞船竟然在月球上发现了嫦娥的尸体,并且还长有3个眼睛,这到底是真是假呢?月球上嫦娥的死尸曝光之后,引起了全球网友的围观,下面我们便一起来看看这个事到底是真是假!

美国月球上发现嫦娥的死尸

据新闻报道称,在1976年美国进行了阿波罗20号登月计划,并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飞船残骸,在残骸中发现了一具女尸,女尸的面容和人类接近,并且还长有3只眼睛。于是网友们便结合我国民间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便联想到,这具女尸的身份应该就是“嫦娥”,我只能说一句你们的“脑洞”真的太大了,嫦娥怎么可能是真的存在?她只存在于神话中而已,不可能真的在“月球定居”!

而阿波罗20号所发现的这具月球三眼女尸当然也是不存在的了,下面我就来为你来打假。

上面这个视频就是当时所谓的阿波罗20号登月发现女尸的视频,在视频中还清楚了记载了时间,甚至最后连飞船的残骸、女尸的样貌都拍摄得非常清楚,可以看到女尸的三只眼睛和嘴嘴巴一起用支架支撑了起来,看着还有点小恐怖,但你别怕,这些都是假的,乃人为制作出来的一个视频,其中的报道也都是假的!

月球嫦娥女尸是假的

据视频中的介绍称,这次登月计划是在1976年时进行的,但根据记载,美国在1976年根本就没有发射过已阿波罗20号命名的登月飞船。还有就是介绍中称是美国和苏联合作完成,你觉得可能吗?那个时候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没打起来都是好的,两方还会在一起合作吗?想想都不可能啊!

在就是当年的科技根本就达不到“登上月球背面”的能力,甚至苏联就连载人上月球的科技实力都没有,还能和美国去合作?这不是笑话吗?就算美国有过登月的经验,那仅仅也只是月球的正面,想要到背面去那也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上一页0/3下一页

真实地球照片太吓人

真实地球照片太吓人

真实地球照片太吓人。很多人对于我们生活的地球都是非常满意的,但随着各种各样的污染,我们的地球也变得难看起来了。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真实地球照片太吓人的相关内容。

真实地球照片太吓人1

境外媒体称,许多人对地球的印象大概是美丽的水蓝色,不过其实那张照片是被“PS”过的。最近,日本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拍下地球细部影像,更是第一张呈现“素颜”地球最真实颜色的照片

台湾12月24日援引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在10月7日升空,近日在距离地球35790公里处拍下影像,超高解析度细腻呈现了云朵、海洋、沙漠等细节,更是第一张未经任何颜色修饰前,地球最原始样貌的照片。

日本卫星拍下地球真正的样貌。

过去人们对水蓝色地球的印象来自这张照片。

民众印象中,水蓝色的地球其实是美国太空总署利用色彩校正处理过的照片,和向日葵8号拍下的灰色地球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这张所谓“真实色彩”照片,指的并不是人类肉眼观看的影像,而是呈现地球在太空中的真实样貌。

“@NASA中文”还公布了一张地球的素颜照,这让网友感觉很惊讶,它凹凹凸凸的,这里凹进去一块,那边又鼓出来一块。整体样子,有网友说像地瓜,有网友说像备用轮胎,还有的说,就像一个大石榴。

对于这张照片,天文学专家说,地球确实不是一个正宗的球体,它的长相有点奇怪。地球之所以长成这样,是由于它不仅要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要自转,地球的表面既有陆地,又有水,为了保持内部的引力平衡,各方“争斗”下,就长成了这个怪模样。

其实,关于地球的长相,科学家们也曾经存有争议。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地球由于绕轴自转,因而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只能是一个两极压缩,赤道隆起,像橘子一样的扁球体。但牛顿的理论遭到了反对,当时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长卡西尼父子,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地球长得更像一个西瓜。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出两个远征队,去实测子午线的弧度。结果证明,牛顿的扁球理论正确。

现在,科学手段发达,为地球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38公里,极半径为6356.89公里,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被叫做“梨形地球”。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真实地球照片太吓人2

我们总在谈寻找地外文明,移民外星,我们总渴望能够进行星际移民。可是悲观的是,到目前为止,系外行星虽然发现了4000多颗,可是依旧只有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的刻板印象里,自从43年前人类利用人造卫星拍摄了第一张地球全景图以后,地球就始终是那个生机勃勃,海洋大陆泾渭分明的蓝色星球。

43年前,当第一张卫星全景图最全球公布的时候,人们震惊于地球的美丽,我们为此自豪,70%以上的海洋覆盖,在上陆地上郁郁葱葱的森林,这使得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蓝绿相间,缤纷点缀,地界分明的仙境,从此,这个美丽的形象就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43年过去了,我们地球一点也没变吗?它真的还是那么美丽吗?

43年弹指一挥间,地球变了,你或许不敢相信,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地球已经变了,它失去了它的美丽,甚至可以说是面目全非满目疮痍了,是的,现在的地球已经变得丑陋了,它的容颜被人类毁了,你或许不相信,但是这是真的。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其实并没有机会直接进入太空观看地球的真实面目的`,就连第一手的从太空对地球拍摄的原始照片我们也没机会看到。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经过处理的的信息,而发布出来的关于地球全景的照片都是经过了技术处理的,这就让很多人以为地球这么多年并没有发生变化,会让我们以为地球依旧美丽。

是的,地球很美丽,只不过那是1978年的时候,那是人类拍摄的地球确实是美丽的,清洁的大气环境,浩瀚的蔚蓝海洋,那时的人类对地球的破坏真的很小,几乎是没啥影响,那时的地球有足够的能力消化处理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但是现在变了,我们的破坏力已经超越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

这些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真的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太空往地球看,海洋已经没那么蔚蓝了,陆地也没那么绿了,大气层也没那么正常了,地球有点往灰褐色的方向转变了。

这还只是地球的内部,你知道吗,外太空也不是净土了,近些年随着人类对人造卫星的依赖越来越大,大量的航天器飞往太空,成功的正常投入使用,失败或者失效的就成了太空垃圾。于是可想而知,我们的地球空就多了一层飞速运行的垃圾。太空环境本来就危险复杂,尤其是在多了这么多的人造太空垃圾后,地球就更加危险了。尤其是,我们对于太空垃圾几乎是束手无策,毫无回收办法,所以“太空垃圾”只会越来越多。

这个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政体,大家关系复杂利益纠葛,但是有一点大家要记住,那就是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在我们还没有能力星际新民之前,大家还是要好好地保护她的,因为它是我们所有人存在的根本。我们要让海洋一直蔚蓝,让天空一直洁净,让大地长青,我们不要为了经济发展就彻底地抛弃了环境保护,因为最后吃苦的一定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地球是我们的,但终究也是那帮孙子们的,所以你觉得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我们应该及时的出手保护吗?

真实地球照片太吓人3

1、全球今天共有73亿8000万人,在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预计2056年时全球人口将突破100亿人!这张图是墨西哥城人口过剩的现状,一座城市要居住超过2000万人就是这样的结果!

2、因为有动物产品的需求存在,非洲每天都有许多非法猎杀事件发生,用尽各种残忍的方式屠杀大象及犀牛,来满足象牙和犀牛角的非法动物产品市场!

3、每两秒,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森林大火!

4、伦敦天空上留下许多飞机留下的轨迹。

5、一辆运送着油砂的巨型卡车将油砂送往加工,这种资源被视为是未来世界的重要能源之一。

6、加拿大艾伯塔省开采油砂后留下满目疮痍的地表。

7、一名内蒙古的牧羊人无法忍受受污染后的黄河发出的恶臭味。

8、孟加拉的一处垃圾掩埋场。

9、极端气候造成美国科罗拉多州野火连连,森林大火每年给全球造成严重的人命伤亡和经济损失。

10、洛杉矶的夜景看似美丽,但美丽背后的代价却是源源不绝的能源需求。

11、在美国俄勒冈州,这片千年森林被夷为平地,就只为了建造新的水坝。

12、为了种出不适合当地气候的农作物,西班牙阿尔梅里亚建造了一望无尽的温室农田,为了让当地居民吃到想吃的食物。

13、俄罗斯曾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区,但在采完矿后也给俄罗斯留下了世界上最大的废弃矿坑。

14、摄影师ChrisJordan在中途岛上发现遍地的信天翁尸体,死去信天翁的肚子里装满了大量的塑胶垃圾,最讽刺的是中途岛是世界上离陆地最远的岛屿,证明人类每天制造的垃圾无所不在,无所不害!

15、和墨西哥城面临同样的人口过剩问题,印度新德里住了超过2200万人,空中秒看图肯定让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不下去!

16、人间天堂马尔地夫即将在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下,在本世纪被海水淹没。

17、每天都有数以万吨的电子废弃物被运往第三世界国家,除了压榨当地人民之外,电子零件中的有毒物质更是严重危害当地人民的健康!

18、加拿大的原始森林也正在一天一天地被砍伐、焚烧殆尽!

19、美国内华达州用来堆放废弃轮胎的地方。

20、北极冰层的消失让北极熊失去了猎食海豹的平台,找不到食物的北极熊最后只能吃掉自己的幼子充饥,最后活活把自己饿死。

2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被人类无情地开发直到完全干枯为止!

22、南北极的冰川每天都以惊人的速度在融化,冰层消失减少了反射太阳光的能力,海水吸收太阳光升温后加速冰缘融化的速度!

23、燃烧石化燃料加剧全球暖化、造成气候变迁的发生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古代印地安人有一句谚语说得非常好,「只有等到最后一棵树被砍倒、最后一条鱼被补捞、最后一条河被污染被污染之后,我们才会明白,钱是不能拿来吃的」!

关于“科普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眼科科普题目" rel="prev"> 眼科科普题目
上一篇 2024年08月11日
科学地球与月球的手抄报 关于月球的手抄报" rel="prev"> 科学地球与月球的手抄报 关于月球的手抄报
下一篇 2024年08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