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招,考大学会更容易吗?(高校扩招对录取线的影响有多大)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贾晓燕

再过两周就要高考了,7所在京高校近来联合发布的2023年高招政策中,新增招生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成为高频词。高校扩招是否意味着大学门槛的降低?近几年推出的强基计划进行得怎么样?大类招生是如何实施的?考生从高一就开始填写的综合素质评价跟升学有什么关系?在此,我们邀请教育界人士为考生和家长作集中解答。

【问题一】扩招是否意味着大学好考了?

扩招不能与降分画等号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 邹海燕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从全国多地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有所上升,仅北京高三年级在校生就有约6.1万人,比去年增加近1万人。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高校已明确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入学需求。

和往年相比,今年北京化工大学优化调整了专业,新增3个本科专业,即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资源化学专业和应用物理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专业招生计划大幅增加:今年设有4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招生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大数据双学士学位)是首次招生。此外,化学专业(基础拔尖)招生计划增加至60人。

扩招是个好消息,但扩招不能与降分画等号。在此,我提几个重要的建议,帮助考生和家长读懂高校的招生简章,以免进入误区。

首先,要关注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了解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投放的专业。比如,我们学校宏德书院的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法学(卓越实验班)、化学(基础拔尖),实施的是“三制三化”(书院制、双院制、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模式。为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打造了以院士为主体的特聘导师、以高层次人才(长江、“四青”人才等)为主体的学业导师、以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干部为主体的班级导师、以杰出校友为主体的成长导师、以优秀高年级学长为主体的朋辈导师等多层次导师育人体系。

其次,要充分考虑大类分流和转专业等入学后专业变动的要求。高校为学生提供入学后专业转换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不代表转了就一定好。考生要在报考前充分考量,入学后谨慎选择。大类招生的专业一般在学习一年后,分流大多数具有竞争性,成绩越高越具有选择主动权。我们学校提供多次转专业的机会,大一到大三均可申请,考核合格后转入。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也可申请转入学校指定的部分专业,且不受高考录取分数的限制。

第三,要理性看待扩招的专业。一般高校的扩招名额会分散到招生的大多数省份,所以具体到考生生源地,数量变化不会特别大。而且,增加的计划多为热门或优势专业,报考人数也会相对较多。还有的专业扩招,其实只是学院内部的人数调整,是此消彼长,而不是总体招生计划的增加。所以,扩招不一定带来录取分数的降低。

第四,要前瞻性考虑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变化趋势。ChatGPT火遍全网,对未来职业的影响众说纷纭。ChatGPT能“生成”,但不能“负责”。有“知识”,但缺少“常识”。所以,结构化或标准化的职业很容易被取代,而创造性强和社会性强的职业仍很难被取代。例如,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中有所应用,医疗影像专业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但医学和医疗专业仍然需要人类医生、护士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AI生成海报又快又好,但高阶的创意和艺术更细腻的表达仍然需要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ChatGPT虽然已经会写代码了,但是计算机行业需求会更加旺盛,因为计算机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苹果砸到机器人的头上,绝不会发现“牛顿定律”,分析人类情感也一直是AI的短板。因此人类行为、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的深度理解需要人类的研究和分析,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仍然重要。

(0)
上一篇 2023年05月26日
下一篇 2023年05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