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梦想的征途召唤追梦人再启新程。未来网推出【“未来”看未来】系列评论,听听奋斗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青少年,讲述与党和同向同行的故事,鼓舞激励更多青少年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临近“六一”国际儿童节,当我将目光再次投向曾经支教的那所农村小学时,新一批的孩子们眼睛里同样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不同的是,校园环境、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多方面发展都与十年多以前大不一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一名曾经的师范生,这句话我始终铭记在心。2012年9月,我报名参加了大学母校开展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经过前期教育教学能力系统培训并通过笔试、面试多重考核,我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合格的实习支教生,前往农村学校持证上岗,正式开启了为期半年的支教生活。入校后我才知道,我所带的三年级总共只有12个学生,却已经占到了全校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那时,由于学校条件不好、师资力量短缺,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几乎每半年就会换一个老师。而如今,在“优师计划”等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高质量的补充,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还记得刚开始支教时,我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一方面是学校及周边环境闭塞带来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是苦恼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现代化、信息化一线教育教学培训”知识似乎毫无用武之地。但我也知道,我是带着教育扶贫的光荣任务去的,如果我这个掌握着相对更多知识的年轻人都轻易被困难吓倒,那么孩子们自己又有多少力量去打破贫困的循环?我想为他们做更多。后来我也了解到,有很多人都在关心着乡村教育的发展。连同另一个支教伙伴,我们一起寻求校长的帮助,为孩子们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多媒体教室,修复了多年之前经某一公益捐赠、但因没有老师会用而搁置的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教室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那里,孩子们得以观看人生场英文动画电影;在那里,我再也不用凭借想象的语言空洞地描绘村子外面的世界,以及孩子们好奇的一切事物;在那里,我跟孩子们一起完成了联校的观摩课,获得了与会及老师的一致好评,也为下一步联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更深更远的思路。通过半年的实践,我支教的那所小学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形式愈发生动,孩子们学习起来越来越有兴趣,学习效率也稳步提高,打好了语文及英语的启蒙基础……
十年多来,我每每想起支教结束时,孩子们围在我身边哽咽地唱着“虫儿飞”的场景,心里都升腾起深深的温暖与感动。事实上,我也一直通过社交平台及定期联系交流,关注着支教学校、孩子们的发展与成长。十年多来,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科学合理,正式教职工人员占比大幅提升,再也没有出现学生每半年换一个老师的现象;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进一步飞跃,白板、电脑、多媒体投影、“小蜜蜂”扩音器成为了每一间教室的“标配”,教育信息化配置及数字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更好地满足了让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愿望。曾经搭班的数学老师已经成为了一校之长,班上最调皮的学生考入了一所省内知名高校,有几个孩子来北京求学,听说还有人已经去过好几个旅游。
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高兴,也真切地感受到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资源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如今,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支持的事业。虽然我毕业后没有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但所幸一直从事着与少年儿童、与教育有关的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寄语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也备受鼓舞,清楚了努力的方向。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愿将个人的青春奋斗融和发展的步伐,用心用情、尽己所能投身教育事业,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画卷上留下沉甸甸的青春笔记。(作者:赵清芳,“90后”评论员,现就职于某中央新闻网站总编室)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项目)
来源: 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