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关爱脊柱 挺出精彩”。脊柱损害是“百病之源”,和70多种疾病相关,如何确保人的“第二生命线”——脊柱的健康?来看看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贾永伟怎么说。
72岁的蔡阿姨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双下肢酸胀,无法正常行走,用蔡阿姨的话说就是“腰里像扎了刺一样疼,走个十来分钟就要休息”。
在家人的陪伴下,蔡阿姨来到光华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贾永伟为她制定了手术方案——实施减压内固定术,将压迫神经的椎间盘拿掉。
住院第二天,贾永伟为蔡阿姨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可以下地,四五天后,蔡阿姨可以正常行走了。
“据统计,在我国80%左右的人都有过因脊椎疾病引起腰痛或腿痛等经历。目前,临床上的脊柱疾病以脊柱退变为主,大多数不需要手术,以药物、理疗、中医适宜技术等保守方式都可以解决或缓解,但如果出现长期的疼痛、肢体麻木、无力,或有巨大的突出压迫了神经,导致行走不稳、手脚麻木、持物不稳等症状,如腰椎管狭窄症导致患者走几分钟就需要休息,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手术了。”贾永伟介绍,蔡阿姨就属于这样的情况。
但是,很多人一提到脊柱手术,就会“望而却步”,在他们看来,脊柱“事关重大”,万一手术有个小“纰漏”,导致终身残疾,那就划不来了,还不如硬扛着心里踏实。
对这样的心态,贾永伟予以了说明:“脊柱手术的也是阶梯化的,从小的微创手术到开放式手术,都是在放大镜、显微镜下进行操作的,无论是神经、血管,还是骨头标志,医生都看得很清楚。而且大多数颈椎手术当天就可以下地,四五天可以出院;大多数的腰椎手术四五天可以下地,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正常。”
因此,如果患者病情已经到了应该手术的地步,就要时间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手术,不要拖到症状严重后再手术,那就得不偿失了。
“脊柱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有三点:骨关节退化;不良的工作、生活姿势,如长期伏案工作、经常低头玩手机;还有受凉等外界因素影响。其中,骨关节退化不可逆,其他问题都可通过日常的锻炼纠正和缓解。”贾永伟建议,尤其是年轻人,用电脑时间不要太久,过一个小时可以起来做一下拉伸动作,也可以进行米字操、“小燕飞”等动作的联系,使脊柱周边的核心肌群强大起来,延缓脊柱疾病的发生。
贾永伟介绍,目前随着脊柱疾病的年轻化,除了老年人,很多白领、学生也成了该类疾病的“主力军”,脊柱疾病的主要症状有,不能直立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颈肩酸痛食欲不振、反胃、呕吐、下肢无力,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
年轻人如果有颈椎、腰椎疾病,就要避免负重运动,也不要逞强做一些仰卧起坐、杠铃、深蹲等锻炼,防止病情的加重;老人则要警惕骨质疏松、肌少症,如果患病,不要去做一些拉伸的动作,不要负重,要多晒太阳,补钙,家里尽量使用无障碍设施,谨防跌倒。
如何才能防止脊柱疾病的发生,贾永伟也向大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不要长期伏案,不要跷二郎腿
长时间持续保持低头姿势容易引起颈椎过度弯曲、颈部肌肉劳损。跷二郎腿时,胸椎和腰椎所受到的压力不均衡,容易出现移位、偏位,压迫脊神经。
不要久坐
长期久坐,身体的重量都交由腰椎和椎来承受,腰椎间盘受到了挤压、变形、劳损,就会出现腰腿痛、腰酸胀甚至脚发麻。
不要睡太软的床
因为太软的床,支撑力不足,身体只能靠肌肉和脊柱支撑,大大增加了脊柱的负担,长此以往还会导致生理曲度改变。
不要经常使用腰力
长期弯腰用力,腰椎间盘承受压力较一般站立时增大一倍以上,容易患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保暖
注意保暖,防止风寒、湿气侵袭,避免颈部受风寒而引起颈椎不适。特别是在夏天,开空调室内温度较低时,寒气会导致脊椎韧带受损,肌肉变得僵硬,血液循环受阻,对脊椎造成伤害。
避免肥胖
肥胖会给脊柱带来过大的负荷同时由于腹肌松弛而不能起到对脊柱的支撑作用,大腹便便会使脊柱受损。
经常锻炼
爬升运动、直立转体站直、游泳等锻炼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脊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摄影:赵 立
编辑:李冰倩
责编:李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