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网上有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篇一: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P86~87的内容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四、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五、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数,例如: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产生了1、2、3、4,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这些都是自然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生活中的负数。当然有关负数的很多知识留待我们以后慢慢学,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温度。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全国各大城市的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负数:谁能说一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2、学生汇报收集的温度情况。(可以从看天气预报,看报纸,上网查询,发现各城市的气温有高有低)

 3、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市的温度。那么零下12℃还可以写成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

 4、学生自由发言,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5、谁能说一说12℃代表什么意思?

 6、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还低12度。12℃是一个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负数,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三)学习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试一试:

 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的试一试。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请会看温度计的同学介绍怎样从温度计上看温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线,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零度以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明确:本题的每个图中℃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摄氏气温,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五)练一练:

 1、第1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 。如:2℃和5℃的比较,1℃ 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本题答案如下:(1)上海与天津,上海的温度高。即:5℃2℃

 (2)天津与青岛,青岛的温度高。即:0℃2℃

 (3)长春与天津,长春的温度低。即:8℃2℃

 (4)5℃2℃8℃

 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小题是怎么比较的。

 (六)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篇二: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运算律、方向与位置、除法、生活中的负数和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主要学习三步以内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各个运算律,让学生历经探索的过程并发现和掌握这些运算律,知道运算律在数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对一些计算进行简便计算。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不确定性;

 (2)摸球游戏。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3.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加法和乘法中的运算规律,了解这些规律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5.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6.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8.学生将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生活经验,知道事物的不确定性,通过摸球的游戏进一步了解和体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7课时;

 第二单元“线与角”:9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9课时;

 第四单元“运算律”:6课时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3课时

 第六单元“除法”:13课时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3课时

 第八单元“可能性”: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教案# 导语《商不变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的内容。编者意图是在学生学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知识模型,并能运用该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想、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体验发现乐趣,增强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 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规律;

 (3)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 引探讨发现规律的过程;

 (2) 用语言正确表述变化的规律。

 学生情况:

 兴趣是的老师。而且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喜欢探究新的知识内容。学生之前已分别掌握了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了这些认识基础,再利用知识的迁移,他们一定能经过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与老师的点拨作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利用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来。

 (1) 找两名学生学生,一个扮演孙悟空,一个扮演猪八戒:14块饼平均分,2天分完;140块饼平均分,20天分完。

 (2) 教师提问:真的像猪八戒想的那样,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知道啦。

 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提出问题:大屏幕出示如下的算式。要同学们先计算出商,再从上到下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出结果后,用行动告诉老师。

 (2)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激烈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规律。

 (3) 汇报交流。等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安静坐好后,教师先找两位同学说出他们分别计算出的上面式子的商,然后找位于班级不同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表述他们组发现的规律。

 把几个算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经过对比,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发现规律。先找班里左边的小组表述规律,他们会说“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也乘一个数,商不变”。这时,老师要教师适时加以评论表扬,说“你们组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乘一个数,商不变。有了这么棒的发现,真不错。”再找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全班有21个讨论小组,教师找10个组不断地进行加工补充。10个组占了全班将近50%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同学的补充和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最终会完整地说出这样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4) 教师质疑:还有其他问题吗?引出条件:0 除外。为什么是 0 除外呢?生:因为 0 乘任何数都得 0 。老师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在这个规律中,哪几个词比较关键?学生会发现:同时、相同、0 除外。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从而得出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的方式把这个规律表达出来。

 教师板书

 (5) 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发现并总结规律和过程,再从下到上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有了刚刚总结规律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能很快发现并说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教师在刚刚板书的位置下面一行板书

 (6) 教师总结: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两条规律。

 (7) 学生们发现了这两条规律,再回看课堂导入过程中分饼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在刚才的故事中,孙悟空正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教育了贪婪的猪八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题目的设计都是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

 1.我来问,我来答

 (1)被除数乘 2,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除数除以 10,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判断对错。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5 ,商就应乘 25 。 ( )

 (2)两数相除的商是 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 3,商还是 6。( )

 (3)已知14 ÷ 2 = 7,则(14×5)÷(2×3)= 7。 ( )

 3.从上到下,根据第一行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直接由第 1 个式子到第 4 个式子,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用第 2 个式子和第 3 个式子作为过渡,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得知第 4 个式子该如何填写了。

 4. 自主评价,促进反思

 和大家分享一下,本节课你的收获吧!只要学生说出和本节课有关的学习内

 容,教师都适时加以表扬鼓励。让同学们自己反思学到的知识,既注重了学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说练习的内容

 课堂作业:课本 P95 5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篇二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一 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 预设)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子。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生:……(计算的)

 师:能列出算式吧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板书把算式补充完整。

 板书 ①8÷2=4②80÷20=4③800÷200=4

 二 1、这些都是什么运算的算式,第一竖的数叫什么?第二竖的数又叫什么?第三竖的数又叫什么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意图 :这样预设,给学生创设发挥的空间,要比直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大,课堂上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学生发现不了,再逐步引导。〕

 生独立观察思考。

 师:你有重要发现吗?把你的重要发现说一说好吗?

 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

 师:她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师:商不变,谁发生了变化?怎样变的?

 (预设)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了10(扩大10倍)。

 师:这个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词吗?“同时”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

 生:……

 师:“同时”指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而不是一个扩大,一个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不变。)

 (预设) 生2:②式和①式比较……

 师:他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发现规律,用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呀!你能像他这样去发现其它算式的一些规律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那么多的规律,真聪明!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吗?

 生:……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那么从下往上看,有规律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

 师:是不是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变呢?那你能验证吗?请你多写几个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

 生写算式,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观察,汇报。

 师引导:看来这里扩大和缩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数,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们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数”了。

 师在板书上改写。

 师:这里所有数都可以吗?

 (预设)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我们发现的就是重要的“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请请同们列一组算式验证一下。

 生验证,指名汇报。

 师小结:看来这个规律对所有除法都适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这一规律理解了吗?智慧老爷爷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可以吗?

 1、 请你计算。

 8000÷2000=

 80……0÷20……0=在板书下补充

 100个0100个0

 生做过后师:你们是一部高级电脑,比普通电脑快多了,看来这个规律的作用太大了,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计算出来。

 2、 P75 T1 板书到小黑板。

 3、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不对?

 14÷2=715÷3=5

(14×2)÷(2÷2)=7( )150÷30=5( )

(14×5)÷(2×3)=7( )150÷30=50( )

(14×0)÷(2×0)=7( )1500÷300=500( ) 5、比赛。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 赛后,让第1名同学说说取胜秘诀。

 6、P75页,观察与思考

 感受规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习,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运用所探索的规律,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概括梳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数学有趣吗?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发出了那么重要“商不变规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带着你们把它运用到竖式计算中,还可以使竖式计算简便呢!

 五、作业

 列举出几组数学算式,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①8÷2=4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48÷24=2

 8000÷2000=4120÷60=2

 80……0÷20……0=4

 100个0  100个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材分析:

 这个教材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后,教材再次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其宗旨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商的关系,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的学习过程,感受探索与发现的成功与快乐,进一步掌握探索与发现的方法;并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计算中和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课件演示故事内容) 请看大屏幕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大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少,还少。”“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吧。” 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猴王一拍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80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0只小猴子,这下你该满 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我看大家也笑了)

 师:为什么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让更多的小猴都吃到了桃子。师:你心地真好!真善良!)

 生1:因为猴子吃到了更多的桃子了。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2:因为无论怎样分,每个猴子吃到的个数都一样,都是4个。

 师:是这样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为什么每只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规律,概括性质。

 (一) 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 课件出示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2)观察讨论

 A、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后,代表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数,商不变。)

 B、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个别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数,商不变。)

 C、再看第二个例子,是不是也这样呢?

 D、你能举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中写出一个例子 (师巡视,收上展示)

被除数

除数

商 E、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 生可同桌讨论,再汇报,举例说明)

 师:真棒,能把你的发现用一句话说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尝试归纳发现的规律,师板书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二)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课题)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填数。

 20÷5=4

 ( 20 ×6 )÷( 5 × □ )=4

 ( 20 ÷ □ )÷( 5 ÷5 )=4

 ( 20 × □ )÷( 5×8 )=4

 2、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⑴(48×5)÷(12×5) =4 ( )

 ⑵(48×3)÷(12×4) =4 ( )

 ⑶(48÷6)÷(12×6) =4 ( )

 ⑷(48÷4)÷(12÷4) =4 ( )

 3、抢答。

 ⑴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⑵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⑶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观察与思考

 下面是淘气计算“400÷25的过程,仔细观察计算的每一步,你受到什么启发?

 400÷25=(400×4)÷(25×4)=1600÷100=16

 请你说说这样做的好处:看到25想到4,把除数变成100,除以100就是把被除数去掉两个0,这样便于简便计算。

 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50÷25 800÷25

  2000÷125 9000÷125

 四、课堂总结。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你的感受或收获。(思考半分钟后作答)

 五、作业布置。

 1、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填空(在□中填数,在○中填运算符号)

 200÷40=5

 (200×4)÷(40×□)=5 (200÷2)÷(40÷□)=5

 (200×3)÷(40○□)=5 (200÷4)÷(40○□)=5

 (200×□)÷(40○□)=5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索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 认识一些功能键。(1)

 由学生来说明。(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凉拌豆腐:3元

 肉丝:5元青菜:3元

 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活动课本第36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具准备:

 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自制CAI课件、计算器、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引出新知识

 师:(实物投影一个计算器)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计算器!(板书:计算器)

 师:是啊!咱们地球人都知道,那么你在哪些地方看过计算器呢?

 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师: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那么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教师随即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计算器>

 二、分组活动,操作计算器

 1、推销员比赛

 师:课前你们都准备了一个计算器,是吗?下面呢,我们来进行一场计算器推销员比赛,看看谁介绍得,推销得最棒!

 (课件出示: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呢?)

 生1:我们会介绍计算器的面板、显示器;

 生2:我觉得应该介绍键盘和功能;

 生3:还可以说一下这款计算器的优点!……

 师:那就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推荐出一位伶牙俐齿的“推销员”到台上来和其他组比一比,开始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重点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课件配乐)

 小推销员上台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很多知识,我这儿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计算器这个新朋友的信息,我们一块儿来听听它的自述吧!

 (课件播放“小知识”,由“计算器王国的小使者”自述发展历程以及计算器工作的二进制等相关知识。)

 2、复习基本按键

 师:刚才我们班的小推销员们把手中计算器的情况说得很清楚了,而且计算器王国的小使者也对计算器进行了介绍。下面我们一块儿来回忆一下这个新朋友各个按键的名称。

 课件出示计算器面板图,教师随机提问,如:键盘里有哪些键?“on/off”是什么意思?小数点键在哪儿?“CE”的作用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

 3、计算器的简单计算

 (1)尝试练习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计算器,那么现在你会用计算器吗?(教师指向课题)

 生:会。

 师:那开始试试吧!准备好了吗?请大家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课件逐一出示教材第30页11题的部分练习)

 128+284= 24×7.6= 532-178= 371÷7=

 0.092÷1.15×25= 8765-32×21=

 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前五题可以让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重点说说是怎样使用各个按键的。

 (2)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师: 那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生1:等于183393,我是直接从左往右输入数,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计算的。

 生2:我计算出的结果是8093,我先算乘法32×21,然后记录下这个答案,最后再计算减法。

 师:那么究竟哪个答案是对的呢?

 (学生争论不休。)

 师: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吗? 请大家看看,计算器的键盘上是不是有两个键 “M+”、“MR”?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课件演示。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进行操作,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你对于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我觉得我们计算的时候要看清楚和符号,操作要细心。

 生2:我还想知道“MC”、“MS”……的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学生:要看清数据,仔细操作,遇到不清楚的还可以向说明书求助,从而了解其他按键的使用方法。

 三、男女竞赛,看谁算得快

 1、师:掌握了这么多关于计算器的使用知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男女生大比拼,看看下面的这些练习谁做得最快?请全体男同学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女同学必须用计算器来计算。准备――开始!

 课件演示。

 第一组: 17+83= 62-12= 1000×5=

 第二组: 7865+3497= 835×23= 1305÷45=

 (比赛结果:第一组比赛男生胜,第二组比赛女生胜。)

 2、师:从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想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揭示计算快的规律:第一组口算快;而第二组数据大,用计算器操作更快。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浪费时间,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又快又准。

 师小结: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四、走进生活,解决新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课件播放一个水龙头滴水的短片,出示具体条件和数据。)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现场将答案填入课件中。

 (3)通过算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五、开展游戏,探索规律

 师:(出示主持人李咏)知道他是谁吗?

 生:《非常6+1》的节目主持人李咏。

 师:下面我们也来玩一个砸蛋游戏,怎么样?

 (课件出示3个金蛋,由全班同学一起举手决定先砸几号金蛋,每个金蛋后面链接了不同的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和练习。)

 金蛋1:9999×1= 9999×2=

 9999×3= 9999×4=

 9999×5= 9999×7=

 9999×9=

 由学生一起用计算器计算前2个算式,然后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交流,用发现的规律算得数,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让学生知道计算器有时还可以用来检查计算是否正确,起到一个验算的作用。

 金蛋2:课件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集体汇报答案。

 师:请大家继续算一下这个答案!

 111111222222÷333334=

 当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位数不够时,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寻求新的方法。

 师: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来了。

 问:那怎么办?你发现规律了吗?

 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继续算得数。

 111…122…2÷333…34=

 N个 N个 N-1个

 师:通过这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看来啊,计算器这个新朋友的作用还真不小。

 金蛋3:课件出示,对计算器这个新朋友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六、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就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篇三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每人都带来了计算器,各种品牌的计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比较复杂,而这一个比较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区、加减乘除符号区和开关键、归零键这些基本的按键,其它按键以后再学习。今天我就想请你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你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2、比赛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

 出示

 第一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1002-634698+18360.5×60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身边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来算算身边的什么呢?

 课前以同桌四人为一组,调查了一些数据。现在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最想算什么。(汇报)

 四人一组,用计算器来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数据吧!

 问: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计算的情况?

 一人说题目,一人汇报,一人补充。

 4、发展性练习

 棋盘题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看着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个惊人的数字了。这里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说故事: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小伙子在一次战役中,拯救了整个国家,于是国王把他召进宫,要对他行赏。国王说:“小伙子,你要什么?是金银财宝还是凌罗绸缎?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小伙子什么都没说,只是叫人拿来一些米和一个象棋的棋盘。他在棋盘的第一格摆了一粒米,在棋盘的第二格摆了2粒米,在第三格摆了4粒米,第四格摆了8粒米。他说:“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满整个棋盘的米就送给我吧。”国王哈哈大笑着说:“你就只是要些米而已?”于是,国王请来了几个大臣,算算一共该给小伙子多少米。可是大臣们都算不个结果来,于是国王又请来了全国的数学家一起算,算了三天三夜也没算出个结果来。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伙子摆米有什么规律吗?(揭示规律)那么第五格的米该怎样计算?第六格呢?第七格呢?第72格呢?

 这么多2连乘,难怪他们算不出了。现在,我们有了计算器,让我们一起来帮国王算算吧。

 为什么你们都停止计算了?(计算器内的位数不够了)看来,我们手中的小型计算器还是有局限性的,也许还有待你们去开发呢,其实有没有办法算啊?(大型计算器,电脑)

 老师已经在电脑内算出第72格应放多少粒米了。(出示数据:2361183241434822606848)这是个22位数,这个数据几乎是全世界几年的粮食总产量。把这些米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约3亿圈。仅仅第72格就这么多米了,更不用说摆满整个棋盘有多少米了,你说,国王给得起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87654321

 想一想: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键入99999999-)

 师: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关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8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