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

网上有关“健康科普‖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健康科普‖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一篇~与简友们相遇,荣幸之至!

复杂的环境?

可以一并列举出一大堆……典型的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紧张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文关系,波动的生活方式,有待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而这些都将使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面临更多危险与挑战。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环境,趋利避害,你准备好了吗?

一: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可导致中暑,而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发病率可因此增加。

2.高温伴空气湿度大时,汗液聚集在人体表面,蒸发散热困难,人会感到食欲下降,闷热难受,甚至可出现眩晕。

3.冬季空气干燥寒冷,尤其在我国北方,呼吸道疾病、肺心病发病率较高。

4.注意控制微量元素的摄入。当碘元素缺乏时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氟摄入过多可导致地方性氟中毒,患氟骨症。

5.空气污染分为室外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小于 10um 颗粒物几乎都能通过眼、鼻、喉、皮肤等器官和组织,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肺内尘粒一旦超过肺本身的清除能力,就会沉积于胸腔内,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疾病。

6.成年人肺泡总面积约 100平方米 ,而且布满毛细血管,毒物能够很快被肺泡吸收并由血液输送至全身,因此毒物由呼吸道进入机体时的 危害最大 。低浓度毒物的慢性作用下,呼吸道的抵抗力减弱,会诱发支气管炎等疾病。

7.烟尘、二氧化硫、硫酸雾、氯气、臭氧等,能刺激上呼吸道黏膜表层的迷走神经末梢,引起支气管反射性收缩和痉挛、咳嗽、打喷嚏等。

8.烟草中含有特殊生物碱—— 尼古丁 ,对人的神经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作用;被动吸烟(二手烟)的危害尤为严重,对儿童来说可引起 呼吸道症状和疾病 ,并且 影响正常发育 ,对孕妇来说可导致 死胎、流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对成人来说可增加成人 呼吸道疾病、肺癌、心血管疾病 等发病率。

9.噪音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干扰睡眠和休息、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听力损害等。

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社会经济:经济是满足人群的基本需求以及卫生、教育的物质基础。

2.社会阶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趋于多样化,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差别逐渐扩大,健康状况也随之出现差异。

3.社会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有着积极意义。

4.文化因素:文化的发展促使社会更适宜群体的生存,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模式。

5.生活方式及卫生服务体系

上面提到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些常见因素,其中伊小护认为,健康的心理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下面,伊小护将在这里分享几个减压的好方法~

一.扩大社会关系

二.写日记,随笔等

三.克服嫉妒心理

四.学会巧用语言艺术

五.语言暗示

六.让音乐伴随你的生活

七.运用色彩效应调整情绪

八.饮食调理

九.补偿或转移

十.做家务,做饭,清理日常用品等

科普几点科学养生的小知识

高血压预防“十步曲”

1、一袋牛奶一个蛋

新鲜牛奶中的丰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功能,预防疾病的必需物质。鸡蛋是最价廉物美补充蛋白质的食物。

2、二便自调心不烦

大小便通畅是人体消化和排泄功能正常状态的反映。

3、三餐饮食宜平衡

平衡饮食的概念包括荤素搭配和粗细搭配,还需注重营养成分的多样化和适量控制。

4、四体勤动控体重

选择合适的项目,坚持适度锻炼(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为宜),再结合饮食控制,有助于保持正常体重,消除高血压风险因素。

5、五克食盐不超过

6、六色果蔬不间断

建议保证每天400克新鲜蔬果的摄入量。

7、七情调节莫失控

精神情绪的变化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8、八方交友心欢喜

9、酒要少喝烟不抽

10、十分松弛心不烦

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要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即当心但不担心。保持轻松的新泰、坚持 健康 的生活方式、进行规律性的药物治疗。

  晚餐少且偏素:

 俗话说,“常吃八分饱,延年又益寿”,晚餐更要以七八分饱为宜。因为晚上人的心跳和血液循环都会比白天慢,胃肠运动也会减慢,如果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容易使血脂升高、血液循环更缓慢,不但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肥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孩子则可能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积食。

 晚餐的荤素搭配要视家人的身体状况来定。一般老人的晚餐应以素为主;小孩可以荤素搭配,稍微偏素;有些年轻人晚上还要学习、工作,也可以适当增加荤菜。总原则是,晚餐要避免大鱼大肉、辛辣食物;可以适当多吃杂粮、谷类食物和新鲜蔬菜。

 建议上班族最好回家和家人共进晚餐,借着这个机会,与家人分享工作学习的成果和乐事,能让人心情愉悦。家里做的饭菜通常营养也更全面,不会太高油高盐,更利于健康。

  晚餐8点前吃完:

 晚饭应安排在8点之前,也就是睡觉前3~4小时吃完。如果晚餐太晚,晚上吃的食物留在胃里,会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导致抵抗力减弱,出现胃溃疡;如果刚吃完饭就睡觉会增加肠胃负担,时间长了易导致胃癌风险升高。

 年轻人要尽量改掉吃宵夜的习惯。夜宵对胃的伤害非常大,因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再生一次。这个再生过程一般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黏膜就不能得到及时修复。老人则要防止因吃饭太晚导致血脂升高。另外,人体排钙高峰期是餐后4~5小时,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还容易引起尿路结石。

 冬季天黑得早、亮得晚,人们也应按照这一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晚上稍微早点睡,早上晚点起。冬天晚饭时间更要尽量提前,一般下午六七点较适宜。

  睡前温水泡脚:

 脚是离心脏最远的部分,每晚睡觉前用40℃~50℃的水泡泡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加速血液循环、舒筋活络的作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的说法。无论哪个季节,无论小孩、中青年,还是老人,睡前泡脚都是不错的养生方式。

 在水中加一些中药,还能起到更好的养生效果,比如菊花有助于安眠,干姜能暖胃。冬天泡脚,可以在水中加适量食醋,不仅能缓解疲劳,还有助于安眠、祛除风湿。不过,醋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妇、经期妇女不宜使用。泡脚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时间太长,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另外,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有下肢缺血症状的人、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脚部有外伤者需慎重。

 晚上睡前用温水洗脸也很重要。生活中处处有辐射,睡前洗脸可以把这些辐射粒子和灰尘洗净,使皮肤清洁,让睡眠更舒适、轻松。

  10点半上床睡觉:

 晚上10点半上床睡觉,11~12点进入深睡眠状态最好。研究认为,深度睡眠对促进孩子身体生长发育,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有重要作用。正常成年人一般在入睡60分钟后才会进入第一次深睡眠。因此,没有睡眠障碍的成年人应在晚上十点半前开始进行睡前准备工作,如洗漱、放松、上床,保证11点前入睡,以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从中医角度讲,晚上11点是胆经排毒时间,此时熟睡能使胆经得到很好的保养,第二天精神状态也会更好。有些老人躺在床上半小时还无法入睡,此时应离开卧室,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安静坐一会儿,待有睡意时再回到床上。

 冬季可以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但也不宜睡得过多。儿童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以10~12小时为宜,青少年睡9~10小时,成人一般睡7~8小时,老年人一般在5~7小时即可。

  看电视、用电脑不超过10点:

 电脑、电视都有一定辐射,不宜长时间盯着屏幕看。在睡觉前的一个小时内看电视、电脑、手机等,其信号会对大脑造成干扰,人造光线还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使人难以入睡。很多老人晚上睡不着,就一直看电视到很晚,但看得越晚就越睡不着。因此,应在睡前一小时关闭电视、电脑,躺在床上慢慢进入睡眠状态。睡前更不要看让人情绪激动、恐怖、悲伤或抑郁的电视剧、视频等。这些都对大脑有刺激作用,会使血流速度加快,让人难以入眠,降低睡眠质量。年轻人晚上可能要学习、工作,但看电脑时间不宜超过11点,也不要一直盯着电脑,坐一会就起来走走。小孩在10点前就要上床睡觉了,充分休息有利于长身体。

  不喝茶、不醉酒,喝点蜜或奶:

 “喝茶不过午”。茶叶中含有的咖啡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同时,咖啡也是利尿剂,加上喝茶摄入大量水分,会增加夜晚起夜次数,从而影响睡眠。如果习惯了喝茶,下午可以适当喝些红茶,因为发酵茶的.咖啡含量较低,对睡眠影响相对较小。红茶温中驱寒,对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也有一定好处,但晚饭后就不要喝茶了。

 酒“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夜晚醉酒对人体伤害尤甚。中医认为,酒性温,具有行气散气的作用,而夜晚是人体阳气收敛的时间,夜晚醉酒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易使人生病。同时,夜间新陈代谢大都减缓,对酒精的代谢也会变慢,酒对人体的伤害就更大。醉酒还会对神经系统、肝脏、心脑血管、胃等多个系统和脏器造成伤害。

 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水,晚饮蜜糖水。蜂蜜有助于夜间保持血糖平衡,避免过早醒来。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还可以喝一杯白开水,吃半个水果。糖尿病患者喝蜜水则应慎重。

  遛弯、快走、跳跳舞: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晚上适当运动,能舒缓情绪,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消化、入睡。长期坚持,对改善身体状况大有益处。晚饭后可以放松地散步15~30分钟,傍晚可以适当快走、跳跳不太激烈的广场舞。但睡前两小时不适合做较剧烈的运动,也最好不要外出散步。如果运动时间距睡眠时间太近,身体还处于兴奋状态,反而不利于入睡。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外出要注意保暖,散步时间尽量提前。

  如何科学的运动健身

  晨练时间适当

 夏天天亮比较早,很多有晨练习惯的人都是天一亮就出门锻炼。事实上,早晨太阳出来之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难以呼吸到新鲜氧气。另外,经过夜间睡眠,早晨人体的血液黏度比较大,流动不畅,再加上天热,身体内的水分蒸发较多,过早进行晨练,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因此,习惯晨练的人夏天可以起得比冬天稍稍早一点,但不能太早,以免影响正常睡眠时间。

 其实想锻炼身体也不一定非在早上,最好根据自身的习惯和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时间,比如傍晚天气凉爽的时候。

  避免阳光直射

 夏季的阳光十分充足,尤其是每天上午11时到下午4时是紫外线最强的时候,对人的皮肤会造成直接伤害。因此在健身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时候在室外健身,更不可光着上身锻炼,最好穿着吸汗、透气、舒适的纯棉运动服装。需要在阳光下锻炼时,可以戴上太阳镜、太阳帽,也可以使用一些防晒护肤产品,保护眼睛和皮肤。

关于“健康科普‖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8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