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教案

网上有关“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案#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给动植物简单分类。

 2、知道分类必须有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

 3、能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探究思路,小组合作做出寻访动植物的书面计划。

 4、经理按照计划寻访动植物的活动过程,并能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

 5、小组合作,画一张“校园动植物分布图”,从中体会到校园动植物的多样性。

 6、在寻访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建议

 本课的活动内容较多,建议分两课时进行。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人新课。

 谈话:(播放校园环境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生机勃勃。你知道吗?还有好多动植物朋友和我们一起生活在校园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些动植物朋友吧。

 2.交流关于校园里的动植物的已有经验。

 (1)把自己知道的校园里的动植物的名称写在书上,熟悉但不知道名称的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2)学生交流,分享已有知识。(这一阶段要让学生充分发言,学生如对自己熟悉的动植物说不出名称,可以让学生展示该植物或动物的简图,同学之间相互答疑,教师也可以作适当指导。)

 3.小组讨论,制定寻找、观察校园动植物的计划。

 (1)小组讨论,做寻访计划,然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学生完善计划。(在短时间里写出书面的探究计划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还是有难度的,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学生逐步完善计划。) ’

 ①明确任务、确定路线图、确定观察工具和小组成员的分工等。

 ②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怎么办?要不要记录?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些资料上的准备,也可以跟学校里的园工商议,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主动积极地寻求帮助。)

 (3)师生讨论观察中的注意事项。

 ①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哪些小动物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的问题。(包括关注和爱护动植物的问题,保护观察地的环境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观察者。)

 4.小组按计划寻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

 (此项活动所需时间较长,提醒学生需要利用一些课外时间完成活动计划。要求学生坚持做好观察记录)

 第2课时

 1.交流。

 你们在校园里寻找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可采取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交流小组成果的形式。)

 2.给动植物分类。

 (1)小组讨论:怎样给观察记录下来的植物和动物分类,填写植物分类卡和动物分类卡。(分类的方法不必拘泥于生物学上的科学分类方式,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给动植物分类。)

 (2)交流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统计全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3.画一张“校园动植物分布图”。

 (1)讨论:怎样来表现校园里的动植物分布?(怎样将校园动植物分布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现,对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图,给学生一些启发。)

 (2)学生观察:从图中看懂了什么?(学生可以直接画出实物图,也可以用平面图来表现学校的各个区域,用某种图标来表示动物或植物。)

 (3)设计小组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

 (4)交流并展示几个小组的作品。

 4.分析校园里动植物分布状况。

 (1)观察动植物分布图,什么地方的动物最多?什么地方的植物生长得?

 (2)你还有什么发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关系。例如,有的动物需要躲藏在植物中,有的动物要以植物为食物;动物为植物传粉,为植物提供肥料,为植物松土等等。明确动物、植物与人和睦相处的关系。)

 5.活动小结。

 各小组对自己寻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的活动进行小结和评价,然后采用涂亮智慧星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观察一棵树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较准确、完整地知道一棵树的主要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对树的观察结果。

 4.用实际行动爱护树木,呵护它的成长。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对每个观察小组的观察对象做一个大致分工。

 2、学生准备:科学记录本、蜡笔或油画棒、白纸。

 3、小组活动材料:软尺、小尺子、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植物,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最熟悉的一棵树,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棵树。然后,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树。

 (2)学生思考,展开游戏。

 (3)提出问题:怎样进一步观察这棵树?

 2.讨论观察计划。

 (1)讨论:我们还可以观察树的那些内容?用什么方法观察?需要什么观察工具?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提出的内容和方法不要局限于教材列举的三个方面。适时评价,鼓励学生中有创意的想法。)

 (3)实施完成观察计划,并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3、观察一棵树。(室外活动)

 (1)划分观察区域,领取观察工具。

 (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

 ①观察时一定要做好记录;

 ②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

 ③注意安全;

 ④不伤害树木。

 (3)小组活动。教师要关注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发现学生在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4)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

 4.给树做张“身份证”。

 (1)小组研讨:“身份证”上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制作“身份证”?

 (2)小组活动:设计个性化的“身份证”。

 (3)展示、评价各组的作品。

 5.认养一棵树。

 (1)谈话:我们都是爸爸妈妈呵护的快乐宝贝,校园里的小树,谁来呵护它们呢? ‘

 (2)师生商讨认养小树的责任和义务。

小动物的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动物都生活在它适应的环境里,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动物。了解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生活的环境,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并坚持观察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4.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在校园里做一次调查活动,估计一下学生可能找到哪些小动物的“家”,设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划分好各小组的观察区域。

 (3)准备一些防蚊虫叮咬的药物。

 2.小组活动材料:

 (1)工具:小棍子、放大镜、昆虫盒、小铲子。

 (2)给动物做“家”的材料:纸盒、深色的布、土壤、小水壶等。

 3.学生准备:糖果、饼干、水果片等食物,手套,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在本单元第1课时画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谈话:在我们的校园里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小动物的“家”。

 2.讨论探究活动计划。

 (1)在校园里我们能够找到哪些动物的“家”呢?你知道它们

 的“家”在哪里吗?(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

 (2)明确探究目的:观察小动物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交流:我们打算怎样去观察小动物的“家”。

 (4)小组讨论:为了观察小动物的“家”,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工具准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思考。)

 (5)指导做观察记录的方法。

 3.小组活动:观察小动物的“家”。

 (1)各小组领取观察工具,到活动场地,开展探究活动。

 (2)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观察,了解小组活动进程,分享学生的快乐,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并注意安全。

 (3)每组选择一种喜欢的小动物,用昆虫盒带回教室,然后整理观察记录表。

 4.交流观察结果,分析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1)小组汇报:我们观察了……动物的“家”,它的“家”在……,它的“家”周围是……,它的“家”的特点是……,我们还观察了……。(给学生一个描述的句式,帮助学生把表格上的内容变成有条理的描述性语言。)

 (2)比较:这些小动物的“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小动物的“家”也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是它们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3)讨论:为什么它们的“家”各不相同呢?能让它们交换一下居住地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4)小结: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5)小组讨论:你知道动物有哪些适应环境的办法?(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5.课外拓展:给动物做个“家”。

 小组活动:根据小组选择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给小动物设计一个家。

 (这个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活动,选择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都交给学生自主去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周的时间,然后选择一个单位时间进行交流。)

观察蚂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经历探究捉蚂蚁、观察蚂蚁的过程,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3.经历观察蚂蚁生活习性的过程,感受到观察、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4、用材料制作蚂蚁模型,能准确地表现蚂蚁的外形特点。

 5、能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6、在活动中体会应该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说明蚂蚁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课件或挂图。

 2.学具准备:昆虫盒或透明的瓶子、干净的毛笔、放大镜、羽毛、白纸、水槽、石头、水果、饼干、白糖、蜂蜜。

 3.制作材料:橡皮泥、牙签或火柴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人。

 蚂蚁是我们的老朋友,它现在过的好吗?同学们想不想去看望这位老朋友呢?看望老朋友可别忘了带上它喜欢的礼物,蚂蚁喜欢吃什么呢?(把蚂蚁当做老朋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朋友的身份去探望使学生对蚂蚁有一种亲近的感觉,携带礼物既是日常礼仪又为后面的观察做准备。)

 2.你还记得蚂蚁的家吗?还能找着蚂蚁的家吗?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回忆蚂蚁的生活地点,寻访蚂蚁的栖息地,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

 3.蚂蚁的邻居住着哪些动植物?蚂蚁与它们相处得好吗?蚂蚁的家门口又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蚂蚁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了解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看,小蚂蚁正在家门口玩耍,它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拿出我们的礼物,看看谁的礼物蚂蚁欢迎?(让学生观察蚂蚁的食性及偏好。)

 5.我们的礼物太丰盛了,蚂蚁怎样享用这顿美食呢?吃不完的食物它们是怎样带回家的?(观察蚂蚁吃食物及搬运食物。)

 6.我听说蚂蚁最爱学习,特别擅长书法,我们请蚂蚁给我们题几个宇,好不好?(将事前准备好的白纸拿出来,放在蚂蚁窝边,白纸上事前用蜂蜜写上“点燃激情,传递梦想”。这一环节利用蚂蚁的食性写字,既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育了学生。)

 7.我们已经看望了操场上的蚂蚁,老师想邀请操场上的蚂蚁陪我们一起到花坛上的蚂蚁家做客,好不好?怎样不伤害蚂蚁,并把它请到花坛上?(这一环节着重研究蚂蚁的种群关系,如果操场上的蚂蚁不受欢迎,别忘了将它们送回家。)

 8.快下课了,同学们邀请小蚂蚁到自己家里做客好不好?同学们想一想,请回去住在哪里?用什么去招待蚂蚁?(下课前捉蚂蚁,喂蚂蚁,一方面进一步深入观察蚂蚁,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第2课时

 1.导人。

 小蚂蚁在同学们的家里做了几天客,它们住得习惯吗?请同学们谈一谈喂养蚂蚁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了解蚂蚁的外形。

 (1)上一节课蚂蚁送给同学们一幅书法作品,这一节课蚂蚁听说同学们的画画得好,想请同学们给它画一张全身像,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像。(让学生凭印象给蚂蚁画全身像。)

 (2)画画得像不像呢?我们与真实的蚂蚁比较一下,怎样才能看清楚蚂蚁的真面目呢?这个爱动的小客人怎么才能安静一会呢?

 (3)学生交流,老师指导。(可以在水槽中央放置一块石头,让石头在水面上只露一个小尖角,把蚂蚁放置在石头的尖角上,用放大镜观察。)

 投影或实物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 ?

 (4)通过投影,让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通过与实物的对比看看哪里画得像,哪里画得不像?在点评中让学生认清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有几只眼睛?几只触角?几条腿?它们分别长在蚂蚁的什么位置?

 (5)学生交流后,对蚂蚁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后请一位同学再画一只蚂蚁,其他同学补充和修正。

 (6)小组合作,做一个蚂蚁模型。(展示、评价作品,进一步认识蚂蚁的形体结构。)

 3.课堂小结。 、

 通过对蚂蚁的观察,你有什么收获?

更多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做昆虫。

 2、经历比较、分类、找共同特征的过程,通过比较给事物分类。

 3、经历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

 4、形成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各种小动物的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捕捉一些小动物供课堂上观察。

 教学过程

 1.导人。

 (1)谈话: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蚂蚁,谁能说一说蚂蚁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复习蚂蚁外形的特点,为学习新课打基础。)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能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吗?

 2.比较蚂蚁和其他小动物。

 (1)小组活动:观察课前捉到的小动物,把它们和蚂蚁进行比较,看看会发现什么。(这个观察、比较的环节也可以用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用实物观察。)

 (2)交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简单陈述理由。)

 (3)分类。把与蚂蚁相似的动物分为一类。(在这个过程中,蚯蚓和蜗牛是很容易被排除的,可能出现的困难是学生认为蝴蝶、蜻蜓有翅膀,蚂蚁没有,它们不是一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特点,例如,提示“除了翅膀,其他的特点呢?”)

 3.找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1)小组讨论:把外形和蚂蚁相似的动物和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外形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2)学生交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

 (3)教师讲述:像蚂蚁这样的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叫昆虫。

 (4)学生将结果记录在书上。

 4.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1)说一说,你们今天捕捉到的小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学生做出判断时,一定要提醒陈述理由,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师出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学生观察,找出其中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5.拓展。

 (1)除了昆虫,你还知道哪些类别的动物?(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前三类学生已经学过了。)

 (2)动物世界多种多样。你认为,这些具有不同特点、不同习性的动物对我们人类和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人类和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动物。)

 (3)课外观察:搜集更多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并试着给它们分类;继续关注校园里的小动物们,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校园里的各种动植物,观察并探究它们的特点。

 2、能针对一些动植物的特点,确定研究课题,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教学过程

 一、了解本单元自由研究活动的主题。

 校园动植物探秘

 二、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

 1、学生分组自由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及内容。

 研究课题可以是关于动物的,也可以是关于植物的,还可以是关于动植物关系的。

 2、师出示部分研究课题,学生将小组讨论结果与教师提供的课题相结合,确定本组的研究课题及内容。

 如:1)校园植物用途的调查

 2)植物的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3)蚂蚁会游泳吗?

 4)蚂蚁有视力吗?

 5)植物和动物的关系

 三、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

 1、研究准备。

 2、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四、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完成研究报告。

 学生围绕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分类、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研究,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五、各小组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师生共同评议

中班《认识动物卡片》的科学教案

(一)科学概念

1、蚕蛹经过10天——15天,会变成蚕蛾。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科学词汇:蚕蛾,交配,繁殖,昆虫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科学方法:观察描述,对比认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核心价值观:了解蚕蛾和蚕蛹是蚕的不同生命形态,认识到生命的神奇。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教学

准备

教具

学具

说 明 与 提 醒

蚕蛾

蚕蛾

教学流程

交流:蚕茧的变化——观察:蚕蛾的形态——观察:蚕蛾的行为——比较:蚕蛾和蚕蛹——认识蚕蛾是昆虫

活动过程

基 础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又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一、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1、交流: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

2、了解:蚕的这种形态叫蛾。

3、讨论:蛹到哪里去了?茧里钻出来的蛾子是蛹变的吗?

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蚕茧里现在还有什么?让我们剪开来观察一下。

4、小结:这个依据是我们的推理,我们还需要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二、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观察蚕蛾的形态,注意有序地观察,思考并交流:

(1)蚕蛾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2)蚕蛾与蛹相比较,有哪些不同?

(3)画一只蚕蛾和蚕蛹,观察比较,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身体哪部分发育而成的?并将相关部分用线连接起来。

(4)小结。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

2、观察蚕蛾的行为。

(1)讨论:蚕蛾钻出蛹后,它在干什么?

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

(2)小结:交尾。

3、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

4、观察蚕蛾怎样产卵,数一数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颜色会变吗?

三、蚕蛾是什么

1、回忆:昆虫的特征。

2、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汇报交流。

4、分析:蚕蛾是昆虫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观察蚕蛾产卵,收集产卵。

板书设计

4、蛹变成了什么

蚕蛾和蚕蛹的比较

蚕蛾 蚕蛹

蚕生长阶段中的不同形态

蚕蛾——昆虫

 一、目标

1.复习汉字“兔、猪、鼠”,新授汉字“虎、鹿”。

2.区别各字发音的不同之处,能念准字音。

3.激发幼儿学念绕口令的兴趣。

二、准备

1.布置场景(山、路、树、草、洞)。

2.动物、字卡。

三、过程

(一)引发兴趣

1.出示“兔、猪、鼠”。(幼儿自然表示欢迎:兔、猪、鼠欢迎你)

2.猜谜:(1)“头上长着树权,身穿梅花衣”(鹿)(鹿、鹿、鹿,欢迎你)

(2)“像猫不是猫,森林里面称大王。”(虎)(虎、虎、虎,欢迎你)

(二)新授绕口令

1.提问:“想想这些小动物会躲在哪里?”

2.出示场景(山、树、路、草、洞)。

(1)提问:“这些是什么地方?”

(2)区别“鹿”“路”。

(3)从场景中找出各动物并出示相关的句子,组成绕口令。

(4)如:“虎、虎、虎、在哪里?”(幼儿在场景中找虎)“虎、虎、虎、在山上。”出示“山上一只虎”的短句。

(5)完整念绕口令。

(三)游戏巩固

1.幼儿任选动物字卡,看看扮演谁?然后玩捉迷藏的游戏。

2.幼儿念绕口令,念到谁,谁站出来,举起字卡(音乐伴奏)。

3。集体游戏。

关于“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6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