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教案

网上有关“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认识蟋蟀、螳螂,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能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3、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知道爱护益虫。

 活动重点:

 了解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仔细观察蟋蟀、螳螂间的异同,并能大胆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在生活中见过螳螂、蟋蟀;

 (物质准备):

 1、画有螳螂、蟋蟀的记录板6块、表征圆点若干;

 2、课件、蟋蟀叫声音频、蟋蟀&螳螂生活习性的音频;

 3、展示板(空间准备):幼儿围半圆&围桌坐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一)猜螳螂提问:身穿绿衣裳,挥舞大刀忙,左一下右一下,消灭害虫美名扬!这是谁呀?

 (二)猜蟋蟀提问:家住暗角落(播放课件),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窸窸窣窣叫。(播放音频)听,它还会唱歌呢!

 二、幼儿观察、操作、比较、感知蟋蟀与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并分组记录表征螳螂和蟋蟀腿、翅膀的数量。

 (一)幼儿观察,分享各自发现,了解蟋蟀、螳螂的不同之处。提问

 1:看一看蟋蟀、螳螂分别长得什么样子?它们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上有什么?

 小结:原来螳螂和蟋蟀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身体的颜色不一样;螳螂前腿有大刀一样的武器,头呈三角形,这是蟋蟀没有的;而蟋蟀能发出好听的叫声,螳螂却不能。

 (二)幼儿操作、记录,并分享交流蟋蟀、螳螂的相同之处。

 过渡语:但我们也发现了它们身上有相同的地方——各自有翅膀和腿,到底有几对翅膀和几条腿呢?请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一看,用贴圆点的方式记录下来。

 (观察要求:2名幼儿为一组,观察、表征蟋蟀与螳螂腿和翅膀的数量,请一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与表征进行分享)提问: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它们的腿有几条?翅膀有几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最短的时间把螳螂和蟋蟀翅膀、腿的数量观察的又快又准确,发现原来蟋蟀、螳螂分别都有6条腿、2对翅膀,都会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三、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播放视频)

 提问1: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由交流各自想法)

 提问2:蟋蟀和螳螂各自有什么本领呢?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播放视频)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丛里的植物上,有自身的保护色,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它是益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里或者砖块的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农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过渡语: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又了解了蟋蟀和螳螂更多的小秘密,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小昆虫,春天到了,它们也开始出来活动了,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多去观察、探索更多昆虫的小秘密,有时间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延伸活动:

 1、鼓励家长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认识、了解更多的昆虫,探索、发现其中的秘密。2、在科学区,投放其它相关昆虫的标本,供幼儿观察、学习。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昆虫,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语言教案:昆虫1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昆虫。

 2、巩固生字:蝴蝶、蟋蟀、蝉、蚂蚁、蜈蚣、螳螂、蜘蛛并认识生字蚊子、蜗牛、瓢虫。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字卡(后有图),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引出要复习的生字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昆虫王国里去,我们先来听听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听课文朗读一遍(课件)。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字卡认读一遍。

 3、提问:“它们都是昆虫吗?什么是昆虫?”(课件演示)

 二、复习生字

 1、游戏:变戏法。“下面昆虫宝宝要和大家玩一个变戏法的游戏,只要我们说对它的名称,它就会出来和我们出来做朋友。”(课件)每个词读三遍。

 2、游戏:捉谜藏。“小动物们还想和小朋友玩游戏,瞧,它们都躲到了字宝宝的后面,请小朋友们一个个的把它们找出来。”两遍a:按说的名称找b:按序数找从左到右,从右到左a1:什么不见了,把字卡藏起来幼儿找

 3、送礼物。幼儿把字卡一一对应送给飞来的小动物。“小动物们看到小朋友们都这么聪明,给每个小朋友都送来了礼物――进入森林王国的入场券。请幼儿按上面的名称分别送给到场的小动物。送对了它们就会带你们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课件)问题:幼儿此时有点乱

 4、认识生字:蚊子、蜗牛、瓢虫。“森林里还来了几位神秘的嘉宾它们也是我们今天的小考官,看看是谁”

 a:瓢虫认读。用虽然```但是```说话。“瓢虫说虽然大会没有请我,但是我还是来了”

 b:蚊子认读。学蚊子叫

 c:蜗牛认读。“蜗牛是昆虫吗?”复习学的生字并模仿它们。

 5、游戏:找朋友。

 A:“螳螂大哥问小朋友都认识森林里的嘉宾了吗?演出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请幼儿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什么是昆虫”

 B:“第二个节目找朋友,请小朋友将字卡宝宝正确的找到朋友交到昆虫的手上。”

 6、结束。

  活动反思:

 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孩子的兴趣。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感受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常见昆虫,知道昆虫的本领,了解昆虫的生长环境与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习兴趣。

大班语言教案:昆虫2

 活动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昆虫

 2、趣味练习:正确地找出昆虫的名字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昆虫

 1、 PPT课件:昆虫

 (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

 提问:它们中那些是昆虫?

 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二、讲述:昆虫运动会,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教师:昆虫要开运动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

 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3、出示毛毛虫

 教师: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

 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

 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

 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

 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

 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故事《昆虫运动会》

 森林里的昆虫们决定举办一个运动会,比一比谁的本领最大。

 一大早,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来了,螳螂也来了。接待员小蚂蚁热情地招呼他们,为他们报名。

 这时,蜗牛和蚯蚓慢吞吞地爬过来,他们也想报名参加。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没有脚,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蜗牛和蚯蚓只能回去了。

 蜈蚣和蜘蛛也来报名。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不能报名。”蜈蚣说:“我们有脚啊,为什么不能报名?”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蜈蚣和蜘蛛也只能回去了。

 一条毛毛虫一扭一扭的过来了,小蚂蚁见了,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在一旁的蝴蝶姑娘赶紧说:“不对不对,毛毛虫是我的孩子呀。过些天他长大了,也会像我一样有头、胸、腹和六条腿,它也是昆虫呀!”于是,小蚂蚁就为毛毛虫报了名。悄悄告诉你,毛毛虫要参加两个项目——爬行和飞行,你知道为什么吗?

大班语言教案:昆虫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看图谱,表现简单的节奏型。

 2.初步尝试听旋律拍出简单的节奏型。

 3.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型。

 4.对器乐演奏活动产生兴趣,并喜欢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螳螂、蟋蟀的外形特征及叫声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昆虫音乐会》教学挂图、音乐CD。

 3.节奏图谱一张,打击乐器木沙铃、沙锤、沙蛋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创设游戏情景,激发活动兴趣。

 森林里面要举办一场隆重的昆虫音乐会,有很多昆虫都要来参加,你觉得会有哪些昆虫会来呢?

 2.教师出示三种旋律及节奏型,以螳螂、蟋蟀及蝗虫三种昆虫依次出场为线索,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用身体进行表现。

 (1)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踏脚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2)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拍手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3)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模仿蟋蟀的叫声表现节奏型XXX XXX︳XX- - -︳,并跟随音乐旋律表现。

 3.播放《昆虫音乐会》乐曲,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连贯的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4.尝试学习用乐曲进行演奏。

 (1)逐一出示沙蛋、沙锤、木沙铃,介绍乐器,分发乐器,让幼儿尝试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指令、哼唱旋律带领幼儿尝试演奏乐器。

 (3)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4)播放乐曲,带领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

大班语言教案:昆虫4

  活动目标:

 1.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性。

 2.熟悉故事中的对话,尝试分角色进行表演。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及头饰

  活动过程:

 1、昆虫运动会“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观看活动材料,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故事表演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故事内容。

 附故事《昆虫运动会》森林里的昆虫们决定举办一个运动会,比一比谁的本领最大。一大早,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来了,螳螂也来了。接待员小蚂蚁热情地招呼他们,为他们报名。这时,蜗牛和蚯蚓慢吞吞地爬过来,他们也想报名参加。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没有脚,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蜗牛和蚯蚓只能回去了。蜈蚣和蜘蛛也来报名。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不能报名。”蜈蚣说:“我们有脚啊,为什么不能报名?”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蜈蚣和蜘蛛也只能回去了。一条毛毛虫一扭一扭的过来了,小蚂蚁见了,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在一旁的蝴蝶姑娘赶紧说:“不对不对,毛毛虫是我的孩子呀。过些天他长大了,也会像我一样有头、胸、腹和六条腿,它也是昆虫呀!”于是,小蚂蚁就为毛毛虫报了名。悄悄告诉你,毛毛虫要参加两个项目――爬行和飞行,你知道为什么吗?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语言教案:昆虫5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

 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昆虫

 (出示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它们中那些是昆虫?”

 “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2、讲述《昆虫运动会》,使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昆虫运动会

 “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

 (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

 “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昆虫运动会会歌》: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大班语言教案:昆虫6

  活动重点及难点:

 幼儿能够掌握五个词组,认识昆虫名称,对昆虫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轻松、活泼、师幼互动的氛围中学习有关昆虫的五个词语:蜜蜂、蚂蚁、蝴蝶、螳螂及蜻蜓,并了解五个词语的共同特征--都有虫字旁。

 2、扩散幼儿思维,幼儿了解各种昆虫的习性和特征。

 3、在交流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律动--《去郊游》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发生,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我们出发吧。

 二、幼儿了解参加音乐会的昆虫,学习词语。

 1、幼儿听声音乐,猜昆虫。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蜜蜂)蜜蜂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大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会,昆虫们都想参加,我们看看这么热闹的音乐会都有谁来报名了?

 2、在观看课件基础上,教师与幼儿互动,进行识字活动。

 (看课件认识蜜蜂两个字)教师提问:第一个来报名的是谁呀?(幼儿看后回答蜜蜂)教师配着旋律提问:谁来了?(教师引导幼儿说:蜜蜂)哦,勤劳的小蜜蜂来报名参加音乐会,我们在看看还有谁来了?

 (看课件认识蚂蚁)教师提问:第二个来报名的是谁呀?(幼儿看后回答:蚂蚁)教师配着旋律提问:是谁呀?(幼儿说:蚂蚁)教师:小蚂蚁也来报名参加音乐会了,大森林里太热闹了,有一只昆虫都等不及了,急忙忙的赶来报名,它是谁呢?

 (看课件认识蜻蜓两个字)教师提问:第三个来报名的谁呀?(蜻蜓)教师配合着旋律重复提问,让幼儿认识词组。

 (看课件认识螳螂两个字)教师:这么热闹呀,有一只昆虫从这里经过,也来凑热闹,这回谁来报名了?(螳螂)。螳螂是第四个来报名的,这时,有一只昆虫正在远处传花粉,它听到大家的议论,也跑过来报名,谁来报名了?(幼儿回答:昆虫)(看课件认识蝴蝶两个字)教师:第五个来报名的是谁呀?﹙蝴蝶﹚,教师配合着音律问:是谁呀?﹙蝴蝶﹚教师:有这么多的昆虫报名参加音乐会,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只昆虫来报名?点数1、2、3、4、5,有五只昆虫来报名了。

 教师:大森林里要求昆虫们用2天的时间练习节目,2天之后在音乐会上表演。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了,小昆虫们都排练了节目。两天过后,音乐会要开始了,你们还记得谁来报过名?

 三、师幼互动,巩固认识的昆虫名称。

 教师:谁是第一个来报名的?﹙蜜蜂﹚哪只昆虫是最后一个来报名的?﹙蝴蝶﹚谁是第3、4个来报名的?﹙蜻蜓和螳螂﹚第二个来报名的谁?﹙蚂蚁﹚教师小结:小朋友的记忆力真好!小昆虫们都精心准备了节目来参加音乐会,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四、在游戏中,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领域间的整合。

 1、蜻蜓将登上紫色的舞台为大家表演节目,谁愿意送蜻蜓登上舞台?谁知道蜻蜓有什么本领?

 2、下面小蜜蜂将登上蓝色的舞台,谁愿意送蜜蜂登上舞台?蜜蜂每天为什么在花丛中忙碌?蜜蜂怎样采花蜜,谁能学一学?

 教师:蜜蜂真勤劳,每天采蜜忙,我们一起学一学蜜蜂采蜜的动作。蜻蜓和蜜蜂是益虫还是害虫?对了,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3、螳螂将登上粉色的舞台,谁愿意送螳螂登上舞台?谁知道螳螂的故事?

 4、这么多昆虫都登上了漂亮的舞台,美丽的蝴蝶着急了,谁愿意送蝴蝶登上舞台?如果你是蝴蝶你会表演什么节目?﹙请幼儿表演﹚

 5、还有谁没有登上舞台?谁愿意送蚂蚁登上舞台?

 教师:小蚂蚁是怎样来参加音乐会的?﹙全体幼儿学一学﹚教师小结:昆虫们都登上了星光闪闪的舞台,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字宝宝都有一样的地方,哪些地方一样?

 寻找规律:这些词语都带有"虫"字旁。对了,所有的名字都带"虫"字旁,这么多昆虫都来参加音乐会,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吗?今天,也有一些昆虫来参加音乐会,它们是来做观众的,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谁?

 五、了解带"虫"字旁的其他昆虫。

 1、我们先看看蚊子的名字,蚊子的名字中有没有"虫"字旁?

 2、我们再看看蝉的名字?"蝉"的名字中有没有"虫"字旁?

 3、前两只昆虫我们看到了,下面再看看蚱蜢的名字长得什么样?"蚱蜢"的名字中有"虫"字旁吗?有几个虫字旁?

 4、再看看蟋蟀的名字?蟑螂的名字呢?

 教师:这些观众都是昆虫,它们的名字中都有"虫"字旁,有的是一个虫字旁,有的是两个虫字旁。下次活动时,我们来学习它们的知识。

 六、幼儿猜谜语戴词卡,音乐会开始,一同跳舞。

 教师:昆虫音乐要开始了,昆虫们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参加,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可是小朋友们必须回答问题,回答正确了才能带上词卡,我们看谁会得到词卡?

大班语言教案:昆虫7

 教学目标

 1、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 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 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

 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

 教学过程:

 1、 什么是昆虫 (出示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它们中那些是昆虫?”“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2、讲述《昆虫运动会》,使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 昆虫运动会“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 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昆虫运动会会歌》: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大班语言教案:昆虫8

  活动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

 PPT、昆虫。

  活动过程

 1、什么是昆虫

 播放PPT课件:《昆虫》(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提问:它们中那些是昆虫?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二、教师讲述:昆虫运动会,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教师:昆虫要开运动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3、出示毛毛虫

 教师: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4、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

 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附故事:《昆虫运动会》

 森林里的昆虫们决定举办一个运动会,比一比谁的本领最大。一大早,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来了,螳螂也来了。接待员小蚂蚁热情地招呼他们,为他们报名。这时,蜗牛和蚯蚓慢吞吞地爬过来,他们也想报名参加。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没有脚,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蜗牛和蚯蚓只能回去了。蜈蚣和蜘蛛也来报名。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不能报名。”蜈蚣说:“我们有脚啊,为什么不能报名?”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蜈蚣和蜘蛛也只能回去了。一条毛毛虫一扭一扭的过来了,小蚂蚁见了,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在一旁的蝴蝶姑娘赶紧说:“不对不对,毛毛虫是我的孩子呀。过些天他长大了,也会像我一样有头、胸、腹和六条腿,它也是昆虫呀!”于是,小蚂蚁就为毛毛虫报了名。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奇异的物种,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而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觉得神奇,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让孩子主动地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想了解认识的奇异动物很多,一些物种不是我们随处可见,通过故事《谁丢了尾巴》,让幼儿了解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保护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

 活动准备

 1、挂图二幅,图一:蝴蝶、蟋蟀、瓢虫、蜻蜓、枯叶蝶、花螳螂,竹节虫变色龙、树蛙、斑马等;图二: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

 2、幼儿、家长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碟片、图书等资料。

 3、没尾巴的动物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活动,讲述故事《谁丢了尾巴》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丢了尾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去交流,发现) (2)根据上述内容让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挂图1(枯叶蝶、蟋蟀、瓢虫、竹节虫等)讲解它们为什么不容易被敌人吃掉,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自己有特殊的“保护色”。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正是利用随着周围颜色变化面变化,从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出示挂图2(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让幼儿先自己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壁虎断尾保护自己,蚯蚓断掉身体、海星的再生等这些动物的再生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自主表述乌龟、乌贼鱼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出示家长幼儿图书、碟片等资料,让幼儿观察。

 放碟片,自我保护的动物,让幼儿观赏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4、连线涂色游戏<找尾巴>,每人一张没尾巴的动物,每人一盒彩笔。

 5、分组欣赏,共同。

 延伸活动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虫动物有自己的自卫能力。

 2、到图书区让幼儿观看关于动物的图书。

 活动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对孩子们来说有着致使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通过观察、表述、连线游戏、观看图书等方式,使幼儿更直观、生动地认识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2

 教学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利用保护色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昆虫生活环境复杂,形体相对较小,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有关昆虫“保护色”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认知型科学活动。如何摆脱老师传授、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我设计活动时思考的重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活动中我以枯叶蝶等几种昆虫为桥梁,通过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几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有效互动,获得有关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前科学概念的学习,而不是准确科学概念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我没有刻意教给幼儿“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真正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另外,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视频、等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给幼儿间接的、虚拟的操作体验,帮助幼儿间接经验的获得和提升。

 教学策略

 1、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活动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增加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猜测、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体验寻找、躲藏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小鸟找,昆虫藏”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昆虫能利用身体的形状和颜色隐藏自己的本领;运用“寻找躲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两个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师幼互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提问和简洁准确的,采用“反问”、“追问”等策略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判断、验证一步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注意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

 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进行验证。

 :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结束语:还有许多动物都有这样特殊的本领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资料,找找看,再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3

 活动分析:

 中班的小朋友已经对各种昆虫比较感兴趣了,可是见到的也只是在菜园地里最常见的那几种,许多别的孩子们都没见过,通过展示相似于各种植物的昆虫,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在以后生活中的探索发现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螳螂、枯叶蝶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副(画面有蝴蝶、蟋蟀、瓢虫、蜻蜓、螳螂、枯叶蝶、木枝虫等昆虫)。

 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四页。

 3、幼儿、家长收集关于动物自我保护的、图书等资料。

 活动流程:

 1、寻找昆虫。

 (1)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发现了哪些昆虫。

 (2)引导幼儿寻找不容易发现的昆虫,如: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2、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被发现?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本领。

 (1)请幼儿欣赏科学小知识《捉迷藏的昆虫》。

 (2)提问:小鸟为什么找不到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3)阅读幼儿第三册第四页,仔细观察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4、游戏《捉迷藏》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幼儿相处好办法不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提醒幼儿躲藏是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将相关、图书等资料投放在发现区,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 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录音;小记录表6张;小昆虫4只为一组共6组;保护色前期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一个人抓,其余人躲)

 2. 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认识他们吗?

 3. 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认识昆虫。(蝴蝶、瓢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节)

 二、基础部分

 (一)昆虫捉迷藏

 ⒈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吧!

 ⒉找昆虫

 ⑴(出示图二)谁躲在了这里?花螳螂为什么躲在这里?(看看它的颜色,花的颜色:花螳螂的颜色和花的颜色一样,这样子不容易被发现)哦!花螳螂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什么事保护色呢?(这种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护的方法就叫做保护色)

 ⑵还有许多昆虫也藏了起来,你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出示木枝节)

 木枝节为什么要躲在树枝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所以藏在树枝里不容易被人发现)

 总结:原来木枝节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⑶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那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你们找到它了吗?(出示枯叶蝶)

 枯叶蝶为什么要躲在树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像枯叶,躲在树上就不容易发现)

 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藏在了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⒊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先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

 ⒋其实,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昆虫可不仅仅只有花螳螂、枯叶蝶和木枝节,还有一些昆虫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你看!它是谁呀?(纺织娘、尺蠖)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

 (二)帮助昆虫藏一藏

 ⒈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好吗?

 介绍操作方法:我在后面桌子上分别放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些小昆虫,待会每张桌子坐四个小朋友,然后这四个小朋友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帮这些小昆虫找一找最合适它们的隐藏地方。操作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这一栏表示什么?(隐藏的地方)那么另外一栏就请你贴上隐藏在这的昆虫。昆虫后面我贴了双面胶,待会把双面胶拨下来后请你放在盒子里就行了。行动!

 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⒊评价:谁来介绍一下?这是谁?为什么躲在这里?能不能躲在其他地方?为什么?(颜色相近的地方都可以用来躲藏)

 总结:原来,你们都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帮小昆虫们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的。

 三、本领迁移

 ⒈(过度)其实,除了一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好吗?

 ⒉(播放动物)

 ⑴狮子:这是谁,它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⑵猫头鹰:你看谁藏在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⑶雷鸟:这又是谁?它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雪地的颜色和自己的颜色相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们的雷鸟可厉害了,它还能根据季节的变化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呢!冬天的时候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可是到了夏天它的羽毛又变成了与周围颜色一样的颜色呢!

 ⒊那我们人又是怎样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呢?(出示)(看看衣服、脸上的颜色和周围的颜色怎么样?)哦!他们为什么要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四、活动延伸

 ⒈其实,我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也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谁愿意说说你想躲在哪里,为什么?

 ⒉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空的时候就来用保护色的方法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头到尾,幼儿的参与性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再次利用游戏将本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提升,并与开头的游戏相呼应,使幼儿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下达到了预设目标要求。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当然,在活动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活动过程中,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幼儿答案,没有让幼儿尽情地回答;环节设计方面,感觉还是不够新颖,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继续完善。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5

 教学理论依据

 《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活动将昆虫拟人化,和小朋友捉迷藏,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纲要》指出要“寓教育于游戏中”,本活动以游戏为主线,让孩子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新知识。同时科学是严谨的,因此活动中的材料多为实物原型。昆虫的自卫防身方式通常有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三种,鉴于中班孩子的认知水平,只选择了其中一种“保护色”,其他的知识留待以后探讨。

 教学策略

 1、采用观察法和语言交流,引导幼儿对已有昆虫的经验进行梳理。

 2、通过捉迷藏游戏,寻找有保护色的小昆虫。

 3、通过录像,直观的呈现昆虫自我保护的本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及其作用;

 4、采用讨论和直观法拓展,激发幼儿探究更多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5、采用游戏操作法,巩固对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螳螂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螳螂、竹节虫三种昆虫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难点

 理解“保护色”。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捉迷藏的昆虫》

 2、录像:《昆虫的保护色》《动物的保护色》

 3、音乐:《春天》《清晨》

 4、背景图四组,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昆虫,梳理幼儿已有经验。

 随着音乐《春天》表演入场。

 出示昆虫,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这些昆虫你在哪里见过?

 2.寻找昆虫,探究保护色的秘密。

 (1)出示幻灯片,请幼儿寻找躲藏的昆虫——枯叶蝶、螳螂、竹节虫。

 (2)讨论它们身体的颜色和藏身地颜色的关系。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观看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2)讨论保护色的作用和哪些昆虫有保护色。

 4.经验拓展,了解其他动物的自我保护办法。

 (1)提问:还有哪种动物有保护色?

 (2)观看课件:动物的保护色。

 5.分组操作:游戏——帮小动物躲猫猫。

 幼儿分成四组,将小动物放到适合其隐藏的背景图上,然后老师来找小动物,进行纠错和交流。

 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昆虫挂图一张(昆虫的保护色:蝗虫、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瓢虫)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加深对昆虫特征的了解,知道昆虫保护色的作用。

 2、通过相互交流和教师介绍,丰富昆虫的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出示昆虫挂图,寻找昆虫。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昆虫图,这些小昆虫爱与我们捉迷藏,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藏在哪里?

 2、幼儿开始寻找图里的昆虫。

 二、教师设疑,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1、师:小朋友,你们找到了哪些昆虫?为什么有的昆虫你没有发现?

 2、师:你发现这些昆虫中哪些颜色最多?为什么?

 3、师:你认识这些昆虫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三、倾听故事《捉迷藏的昆虫》,认识保护色。

 1、师:昆虫有自己的敌人,许多小鸟都喜欢吃昆虫。小鸟飞得快,一下子就会捉住昆虫。昆虫常常会想办法躲起来,让小鸟找不到自己。

 2、师:花螳螂刚生下来的时候,还是幼虫。它躲在花朵的中间,就像花蕊,小鸟怎么也找不到它。枯叶虫就像一片破叶子,它爬到树枝上,停在那里,就像小枝干。要是不仔细看,谁也找不着它。如果没有这样的本领,昆虫就很容易被它的敌人吃掉。

 3、师:小朋友,想一想,昆虫的这种保护户自己变色的方法叫什么呢?

 四、师幼交流,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保护色。

 1、师:小朋友,你知道昆虫保护色的方式有哪几种?

 2、师: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也可以向同伴介绍一下。

 3、师归纳:有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同相似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有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有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是有毒的,不要伤害自己的昆虫。如:瓢虫。

 4、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请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昆虫,继续探讨昆虫的秘密。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篇7

 教学理论依据:

 草地上的蚂蚱、花丛中的蝴蝶,神秘的昆虫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蚂蚁搬家,喜欢追着蜻蜓飞舞,更想捉一只瓢虫数数到底有几颗星星……

 他们玩着、说着、画着、问着,乐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几种颜色?竹节虫长什么样?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离大自然却越来越远了。

 因此选择《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教学内容正是遵循了《纲要》中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

 在《捉迷藏的昆虫》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想、说、做在前,教师指导、小结在后的原则。皮亚杰还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因此,本次活动将探索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既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维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

 实施策略:

 整个活动的组织以游戏贯穿始终。

 1、师幼游戏,打好铺垫。通过游戏“捉迷藏”,理解 “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做铺垫。

 2、趣味寻找,探索发现。寻找花草丛中、中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小昆虫,探寻昆虫保护自己的奥秘,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

 3、角色扮演,知识拓展。通过扮演角色,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藏有螳螂、蝴蝶、蚂蚱等昆虫的花草丛。

 2、《昆虫躲猫猫》。

 3、《春天》的音乐,昆虫头饰若干,小鸟头饰一个。

 活动重点:

 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活动难点:

 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过程:

 1、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必须要隐藏好。

 2、探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找找、说说

 ①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花草丛中的昆虫。

 ②请幼儿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讨论为什么这些昆虫藏在和身体颜色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以及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看看、听听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枯叶蝶、竹节虫、兰花螳螂等昆虫是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

 (3)找找、认认

 ①教师出示《昆虫躲猫猫》大,请幼儿寻找图中已经认识的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

 ②请幼儿找出中的其他昆虫,拓展幼儿关于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经验。

 3、游戏《小鸟和小虫》,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

 教师带领幼儿玩“小虫和小鸟”的游戏,鼓励幼儿将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游戏中。

 延伸活动:

 激发幼儿继续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1、鼓励幼儿和家长收集关于动物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图书、影像等资料。

 2、鼓励幼儿通过向家长、教师请教或观看图书、影像等途径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动物保护色原理”的应用。

 3、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昆虫。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1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

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小结: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进行验证。

小结: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小结: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结束语:还有许多动物都有这样特殊的本领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资料,找找看,再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2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草地、花园)。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激趣:聆听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饰演小昆虫进入活动场地。

2、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经验,了解多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对前期经验的回顾)

昨天,我们一起讨论了动物的话题,小朋友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关于动物怎样自我保护的书和,请向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观看视频资料。(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调查表,同步观看视频验证)

3、观察枯叶蝶、竹节虫,尺蠖,金花虫的,了解昆虫的保护方法,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作用。

(1)幼儿自由观察,寻找其中隐藏的昆虫。(对昆虫保护色、拟态产生初步的.了解)

上的小昆虫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请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笔来圈一圈。

(2)集中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分析发现昆虫的体表颜色及体型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联系)

原来每幅图里都藏着一只小昆虫啊,你觉得谁藏的最好?谁有什么新发现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小结:昆虫们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会把身体的颜色变的和周围环境很像,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保护色”。有的不仅颜色像,连样子也像,这种方法更高明,我们叫它“拟态。”

4、游戏“比眼力”:幼儿细致观察、快速寻找中隐藏的昆虫。(幼儿新经验的迁移和运用)

是小昆虫藏得好,还是小朋友眼睛亮?我们和它玩个比眼力的游戏吧!

5、游戏“昆虫小侦探”,在躲藏和寻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昆虫的“伪装术”,产生探究的兴趣。(游戏中感知、体验)

昆虫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认识它们吗?藏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呢?

这里有大树、花园和草丛,请一组小朋友帮昆虫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另一组小朋友来做“昆虫小侦探”去找一找,然后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发现的?

6、活动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车、飞机等内容的,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保护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我们人类也向昆虫学习了“保护色”这种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吗?我这儿还有一些,送给你们带回去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发现其中的秘密吧!

关于“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6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