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常识判断题

网上有关“小学科学常识判断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科学常识判断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关于鸟的科学常识小学

关于鸟的科学常识小学 1.我想要一些关于鸟的科学知识

鸟给人的启示

鸟对人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鸟类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探求理想的技术装置或交通工具,提供了原理和蓝图。可以说,在结构、功能、通讯等方面,鸟类是人类的老师,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科学家常常需要去请教鸟类。

鹰击长空,鸽翔千里,鸟类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这对人类是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励啊!传说,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著名工匠鲁班,曾研究和制造过木鸟。据历史文献记载,19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够滑翔百步以外。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来扑动飞行。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试验,人们才弄清鸟类定翼滑翔的机理,认识到机翼必须像鸟翼那样前缘厚,后缘薄,构成曲面才能产生升力,再加上工业提供了轻质的金属材料和大功率发动机,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渴望飞上天空的理想。

人类自从发明了飞机,飞上天空以后,就在不断地对飞机进行革新改造,不论是体积、载重、速度,都很快超过了鸟类。现代飞机已经比任何鸟类都飞得更快、更远、更高,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飞行器,可以到星际间航行,更是鸟类所望尘莫及的。尽管这样,在某些飞行技术和飞行器的结构上,人造的飞机仍然不如鸟类那么完善而且精致,更不要说消耗能源方面了。例如,金鸻可以连续在海洋上空飞行4000多公里,而体重只减少60克,如果飞机能用这种效率飞行,那将会节省许多燃料。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鹰的眼睛是异常敏锐的。翱翔在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两眼扫视地面,它能够从许多相对运动着的景物中发现兔子、老鼠,并且敏捷地俯冲而下,一举捕获。鹰眼还具有对运动目标敏感、调节迅速等特点,它能准确无误地识别目标。现代电子光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研究一种类似鹰眼的系统,帮助飞行员识别地面目标,同时可以控制导弹。

候鸟的迁徙路程,短则几百公里,长则几千公里。但是,它们总能准确地到达世世代代选定的目的地。这说明候鸟有极好的导航本领。科学家们早已对这些现象展开了研究,认为鸟类所以有很好的导航本领,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殊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和分析自然界不同地域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辨认方向,寻找迁徙路线。有的靠辨认太阳的位置,利用太阳作定向标;有的靠辨认星星的方位,利用星象导航;有的靠感觉地球磁场的变化,利用地磁导航;还有的利用地球的重力场导航。弄清鸟类导航的原理之后,仿生学家蜕杓剖

2.关于鸟的科学知识

鸟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飞翔生活。

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骨多孔隙,内充气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

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翼,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

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

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

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公元前414)也是阿里斯托芬的杰作之一,是现存的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剧中有两个雅典人和一群鸟一起在天和地之间建立了一个“云中鹁鸪国”。

这个国家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剥削,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条件。这部喜剧讽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

在艺术性方面,《鸟》无疑是阿里斯托芬最优秀的作品。剧中情节丰富多彩,由合唱队扮演的飞鸟出入林间,五色缤纷。

全剧富于幻想,抒情气氛浓厚。在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这部喜剧的结构最完整。

3.关于鸟的科学知识

鸟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飞翔生活。

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骨多孔隙,内充气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

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翼,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

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

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

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公元前414)也是阿里斯托芬的杰作之一,是现存的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剧中有两个雅典人和一群鸟一起在天和地之间建立了一个“云中鹁鸪国”。

这个国家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剥削,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条件。这部喜剧讽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

在艺术性方面,《鸟》无疑是阿里斯托芬最优秀的作品。剧中情节丰富多彩,由合唱队扮演的飞鸟出入林间,五色缤纷。

全剧富于幻想,抒情气氛浓厚。在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这部喜剧的结构最完整。

4.有关于鸟的知识

展翅高飞(成语科学)

“展翅高飞”这个成语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鸟类的翅膀是它们拥有飞行绝技的首要条件。在同样拥有翅膀的条件下,有的鸟能飞得很高,很快,很远;有的鸟却只能作盘旋,滑翔,甚至根本不能飞。由此可见,仅仅是翅膀,学问就不少。

鸟类翅膀结构较复杂,如果鸟翅的羽毛构造,能巧妙地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当它们作上下扇动或上下举压时,能推动空气,利用反作用原理向前飞行;羽毛构造合理,能有效的减少飞行时遇到的空气阻力,有的还能起到除震颤消噪音的作用。各种不同种类的鸟在各自翅膀上有较大不同,飞行的速度、高低也有较大差别。同时,鸟除了翅膀之外,还要靠特殊的骨骼。鸟骨坚薄而轻,骨头是空心的,里面充有空气,解剖鸟的身体骨骼还可以看出,鸟的头骨是一个完整的骨片,身体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愈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钩状突起,互相钩接,形成强固的胸廓,鸟类骨骼的这此独特的结构,减轻了重量,加强了支持飞翔的能力。鸟的胸部肌肉非常发达,还有一套独特的呼吸系统,与飞翔生活相适应,鸟类的肺实心而呈海绵状,还连有9个薄壁的气,在飞翔晨,鸟由鼻孔吸收空气后,一部分用来在肺里直接进行碳氧交换,另一部分是存入气,然后再经肺而排出,使鸟类在飞行时,一次吸气,肺部可以完成两次气体交换,这是鸟类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了鸟在飞行时的氧气充足。

另外,我认为在鸟类身体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机能的构造,都趋向于减轻体重,增强飞翔能力,使鸟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飞。

选自罗本森著《成语科学200条》

鸟(知识)

鸟纲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脊椎动物亚门下的一个纲

鸟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骨多孔隙,内充气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翼,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5.关于鸟的一些知识

不会飞的鸟 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是非洲鸵鸟,但鸵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

鸵鸟不会飞主要是因为它太大,而且它的翅膀又极度退化,小得与它的身体的其他部位极不相称。鸵鸟高达2~3米,从它的嘴尖到尾尖长度有2米,体重90千克左右。

这么重的身体,靠它那对长着几根羽毛的翅膀是飞不起来的。鸵鸟虽不会飞,但跑得非常快,能追过良种赛马,而且它的脚力很大,大脚迈出可以击伤人。

不会飞的鸟还有企鹅。企鹅的翅膀已转化成一种特殊的鳍脚。

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企鹅的翅膀已不再是飞行的工具,而是企鹅在水中游动时的“双桨”了。在新西兰还栖居着一种人们不大熟悉的鸟,这种鸟叫几维,也叫无翼鸟,它的翅膀几乎完全退化,没有任何运动功能,几维无翼,自然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了。

“倒行逆施”的蜂鸟 要说是鸟却不会飞,这会令人奇怪,但要讲能飞的鸟类中,还有会倒着飞的,那就更稀罕了,蜂鸟就是这种专门“倒行逆施”的飞鸟。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身体只比蜜蜂大一些,它的双翅展开仅3.5厘米,因此,蜂鸟只能和昆虫一样,用极快的速度振动双翅才能在空中飞行,双翅振动的速度达每秒50次。

蜂鸟不仅能倒退飞行,而且还能静止地“停”在空中,当它“停”在空中时,它用自己的细嘴吸取花中的汁液或是啄食昆虫,这时在它身体两侧闪动着白色云烟状的光环,并发生特殊的嗡嗡声,这是蜂鸟在不停地拍着它的双翅而产生的光环和声响,蜂鸟的嘴细长,羽毛鲜艳,当它在花卉之间飞舞时,像是跳动着的一只小彩球,非常好看。所有鸟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新陈代谢非常快,而这种微小的蜂鸟表现得更突出。

它的正常体温是43度,心跳每分钟达615次。每昼夜消耗的食物重量比它的体重还多一倍。

蜂鸟大约有300多种,绝大多数都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有趣的鸟类居室 橡人类要盖房子安居一样,鸟类的居室其实就是它的窝巢。

盖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建筑材料构建居室,以及把房子建在什么地方,百鸟百态,十分有趣。燕子称得上是大师级的能工巧匠。

它以巧夺天工的泥塑工艺来建“房”,那一嘴接一嘴衔来的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和粘土,是用燕子口中产出的天然粘合剂——唾液来粘结成型的。半球形的是家燕的栖息空间;毛脚燕的“居室”上部封闭不见天日,出入经过侧门;金丝燕盖“房”用料考究,它口衔嘴叼,用自身的唾液混合海藻筑巢,难怪,人们都将这种上等“进口”材料盖的房当作滋补珍品享用,不知有多少燕窝葬身于人腹,好端端的“房子”硬是让嘴馋贪吃的人吃掉了。

一种名叫格伐杰玛的雨燕用植物的纤维和唾液筑巢,由于选用了质轻而又极具韧性的建筑材料,因此这种“房子”可以高高地悬挂在细小的树枝上。攀雀的巢也都悬挂在细长的树枝上,它是用植物的茸毛建造的,质地更柔软更轻巧,看上去攀雀的居室更像是羊毛毡子制成的曲颈瓶。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它们便成了“瓶中鸟”,而不是通常所说的“笼中鸟”了。惊鸟、啄木鸟、鸮和山雀都是在树洞里安家建房的。

它们当中,只有啄木鸟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用嘴啄出树洞来,其余的鸟都是不劳而获地利用啄木鸟用过的旧树洞或天然形成的树洞,这样它们就只能一辈子都住旧房子了。翠鸟(又叫鱼狗)和灰沙燕专门选择在陡峭的河岸上凿洞挖穴,它们在不辞辛劳挖掘出来的狭长洞穴的尽端,拓展出一个较大的空间。

翠鸟是吃鱼的鸟类,它甚至也选用鱼骨和鳞片作为室内装修材料——翠鸟的巢里铺满了鳞片和鱼骨。雕、鹰和鸢是一些性情凶猛的禽类,别看它们体形硕大,盖的“房子”也很宽敞亮堂,但工程质量却很糟糕。

它们的巢是用粗细不等、长短不齐的树枝搭起来的,看上去就像是人们盖楼房搭起的脚手架一样,既简陋又很粗糙。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俄罗斯有一种极普通的鸟燕雀,却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造了极为精致的居室,它们精选建材——将地衣、青苔和榆树皮由表及里地编织成了精美绝伦的房子,这种鸟巢伪装得就好像生长着地衣的树干和树枝。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厦鸟,单从名字里的一个“厦”字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建筑天赋。厦鸟结成群体共同建造一个伞形的公共棚屋,然后再在同一个屋顶下,成双结对的鸟又各自分别盖自己的小屋——挂巢,这种集体宿舍楼似的鸟巢(公共棚屋)外形像一口大钟,而各自独立的挂巢又像是钟摆,风儿吹来,似乎还会发出金属的声响呢!鸟类的保护色 天高任鸟飞,大自然在赋予鸟类非凡的活动能力的同时,也并没有忘记给予它一些保护自身免受凶猛动物攻击的色彩。

鸟类的保护色在总体上虽说不如昆虫、鱼类、哺乳动物等,但习惯于在地上筑巢垒窝的鸟类却拥有较强的保护色,这是因陆地上的活动比空中更容易受到敌对攻击。当雌性丘鹬、山鹑、百灵静卧巢穴中孵卵的时候,它们的身体色彩往往与周围的环境色彩能融合得非常和谐,而不易为外界所察觉。

即使是地鵏那样体形巨大的鸟类也莫不如此。母鸟之所以能稳坐巢中孵化小宝宝,全在于自身的保护色给了它们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一般他说,保护色和鸟的活动能力与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凤头麦鸡、金鸻 、山鹑的幼雏在得到雌鸟发。

大象的科学常识

#二年级# 导语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动物气味语言

 一位昆虫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把一头新羽化的天蚕雌蛾,装进一只用纱布缝制的口袋里,然后在桌上放了一夜。翌日清晨,他发现,竟有40多万头同种雄蛾闯进了这间房子,将那头雌蛾团团围住。天蚕雌蛾既无声音语言,又无色彩和运动语言,它是靠什么和雄蛾取得联系的呢?

 原来,许多昆虫都是靠释放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微量物质(即气味语言)进行通信联系的。这种微量物质称之为传信素。目前,人们已查明100多种昆虫传信素的化学结构,并根据这些气味语言物质的作用进行了分类:借以吸引同种异性个体的性引诱剂;通知同种个体对劲敌采取防御和进攻措施的警戒激素;帮助同类寻找食物或在迁居异地时指引道路的示踪激素;以及维持群居昆虫间的正常秩序的行为调节剂等。

 这种气味语言的作用是十分强烈的。舞毒蛾是一种森林害虫,一头雌蛾虽仅能分泌0.l微克的性引诱剂,可是这微小的数量已足以诱来100万头雄蛾!

 现在,人们已从昆虫的食物源中提取出昆虫的传信素。例如,从红松中提取的苯甲酸能引诱松树甲虫;从人的汗液中提取的赖氨酸和乳酸会引来蚊子;从粪便中提取的粪臭素能吸引家蝇。看来,许多昆虫都是凭借气味物质寻找食物的。

 人们发现,运用气味语言的绝非昆虫一家,鱼和某些兽类也有这种本领。鱼的皮肤一旦受损伤,其中的特殊细胞就会释放出警戒激素,这些物质进入水中后,同种和他种鱼便逃之夭夭了。

 有些雄兽(如许多鹿和羚羊)在生殖季节,能用特殊的气味物质进行“圈地”,借以警告它的同伙:有我在此,你须回避。有时,被人抓住的老鼠会撤出尿来,起初有人以为这是因为老鼠极为恐惧,岂知这本是老鼠天生的一种信息,其中的气味物质会告诫其他老鼠:此地危险,赶快逃命!

 各种传信素的发现、分离和人工合成,不仅为我们揭示动物行为的秘密,也为进而控制、改造生物开辟了诱人的前景,如今,棉红铃虫、梨小食心虫、麦蛾、二化螟等20多种农业害虫的性引诱剂已人工合成,并陆续用于消灭这些有害昆虫。据报道,最近已研制成功一种香味浓郁的“假激素”,蚊子、蛾子和小甲虫等害虫闻到之后,便会大倒胃口,停止吃食和排泄,中断发育周期,并不再繁殖后代了。一旦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对于使用农药的后顾之忧,也就可以彻底解除了。

篇二

动物冬眠的启示

 在朔风刺骨的寒冬中,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大多不堪寒冷的侵袭,早已光技秃条沉睡了。此时,再也听不见蟋蟀的鸣叫,看不到蜜蜂的舞姿,找不到蛇、蛙等动物的踪迹了。

 那么,蟋蟀、蜜蜂和蛇等动物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严冬给许多动物带来了致命的威胁:寒冷和饥饿。这些动物为了适应寒冬的环境,维持自己的生命,便各自去寻找“安乐窝”,躲藏起来不再吃东西,一直昏睡到春天的来临,这就是动物的“冬眠”。

 让我们深入地下,揭开动物冬眠世界的内幕吧:

 瞧!蛇都躲在一二米深的洞穴里,它们有的单独躺着,有的三五成群,甚至几百条挤在一起冬眠哩。别看它们在春夏季节是那么活跃、凶狠,但一到冬天,连老鼠都可以任意摆布它们了。蛙在他泪的污泥底下,把自己埋在那湿土里,既不吃,也不呼吸,如同死了一般。其实,蛙在冬眠期间,是通过皮肤从泥土里吸收氧气来进行呼吸的。睡鼠是冬眠动物中有名的“瞌睡虫”,它一睡就是6个月。这时,它的呼吸变得非常微弱,身体变得僵硬,可以把它当球那样滚来滚去。蟋蟀和蜜蜂躲进自己建造的巢穴内或树洞中,泥鳅潜到水底的淤泥里,蝙蝠藏在山洞或岩石的裂缝里,蜗牛的“隐蔽所”选择得就更稳妥,它除了钻进深洞外,还把自己介壳的口封闭起来,只留一个小孔,用来呼吸空气。那些害人的苍蝇、蚊子,大多是躲在墙洞泥缝或阴暗的屋角等地方过冬。此外,有些动物在冬眠中偶尔还会患“失眠症”,如小松鼠,它在冬眠中,有时却要出来活动一会儿。北极地方的白熊,雄的不冬眠,雌的却要冬眠。奇怪的是当雌的苏醒过来时,有时在它的身边竟多出一、两只小熊。原来,它是在冬眠中养下的小白熊。熊在冬眠时间,偶而醒过来舐一舐自己的脚掌,这就算“吃”过东西了。

 科学家在研究动物冬眠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竟低到2℃,它们沉睡得像麻醉了一样。于是,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降低人的体温,也能够使人麻醉。在近代医学上常用的低温麻醉手术中,先把病人施行全身麻醉,然后把水袋围在四周或用水浴的方法,使病人的体温降低到34℃-30℃左右。在低温期间,病人的血液循环和脉搏都变慢,肌体的新陈代谢率降低,氧的消耗量显著减少;受麻醉的病人,好像冬眠的动物一样,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迟钝,因此医生可以有较充裕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比较复杂的手术。

 国外科研人员发明一种水果冬眠法,它能使水果保持新鲜。为了促使水果进入“冬眠状态”,在新鲜水果外表喷上一层液体,这层液体干燥后形成一层薄膜,水果在这层薄膜的包裹中,“呼吸”受到限制,可以延长“生命”。

 “冬眠”,还能为发展空间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众所周知,银河系中的许多星球离我们十分遥远,用一个人的有限生命去探索其它星球的奥秘,的确毫无希望。但是,富于幻想的科学工作者,根据北极熊冬季减缓心跳的机能,设想使宇宙飞行员自动进入“冬眠”状态,当快到某星球时,再自己加温,从“冬眠”中苏醒过来。

 可以相信,随着空间技术和冷冻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其他星球上一定会传来宇宙飞行员“人工冬眠”获得成功的喜讯!

篇三

第一个飞人之死

 1783年11月21日,法国巴黎米也特堡广场人山人海,连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室人员也出来了。他们都来干什么呢?原来人们正在这里等待观看一次史无前例的表演:人亲自乘气球飞上天去。

 那时,气球刚在欧洲出现不久,人们对这种飞行器还不十分相信。虽然在两个月前,已经用气球成功地把鸡、鸭和羊送上了天空,但人还从来没有离开过地面。因此,第一个乘气球的人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国王决定叫两个判处了死刑的囚犯去冒这个险,失败了就算执行死刑好了。

 这个消息被一个叫罗泽尔的血气方刚的青年知道了,他愤愤不平地说:“人第一次*是一种极大的荣誉,荣誉不能给囚犯!”他决心要去作第一次飞行。可是,他是一个普通的杂耍艺人,见不到国王。后来,他想起了一位叫马库斯?达兰德的贵族青年朋友。他先说服了马库斯?达兰德,叫他和自己一起去作第一次乘气球的飞行,然后又当面向国王表达了他们的决心。国王终于被说服了。

 飞行的时候到了。罗泽尔和马库斯?达兰德登上了停在广场中心的气球吊篮。这是1只热气球,气球的气囊口正对着熊熊的烈火,热空气把气囊充得鼓鼓的。一切都已就绪。下午1时45分,气球在礼炮声中冉冉升起。在气球下面还挂了1个火盆,为的是在空中继续给气囊里的空气加温,控制气球升降。火盆里飞起的火星不断地*气囊上,那位贵族青年躲在角落里吓得不敢动弹,只有罗泽尔在奋力用海绵里的水去扑灭火星。气球飞行了20多分钟,飞行了8千米远,终于平安地降落到了地面。人类第一次飞行成功了!

 人们用热烈的欢呼声迎接了“飞人”的降落,他们的壮举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可是,那位贵族青年马库斯?达兰德,本来就对航空探险毫无兴趣,被罗泽尔强拉着上了天,在天上吓得魂飞魄散,降到地面以后就和罗泽尔分道扬捕了。

 罗泽尔呢,他倒是一个对航空探险充满激情的人,可惜他只凭一般热情,却缺少一副科学的头脑,结果很快就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就在他第一次飞上天的第二年,他又心血来潮,要乘气球飞越英吉利海峡。那时,已经发明了氢气球,他就把氢气球和热气球组合在一起,准备用这种组合式的气球去横渡海峡。结果,气球在海峡上空爆炸。他根本没有想到,用氢气球和热气球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多么大的错误。氢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遇到火星就要爆炸,而热气球正好是火星的发源地。罗泽尔的悲剧教训了人们:一位真正的科学探险者,他既要有勇敢的精神,又要有科学的态度!

科普课恐龙小知识

1. 大象的常识

大象的常识 1.关于大象的知识

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有上百只大象的大群。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交流,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能传播11千米,如果遇上气流导致的介质不均匀,只能传播4千米。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交流,那象群会一起跺脚,产生强大的轰轰声,这种方法最远可传播32千米。

大象用骨骼传导,当声波传到时,声波会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到内耳,而大象脸上的脂肪可以用来扩音,动物学家把这种脂肪称为扩音脂肪,许多海底动物也有这种脂肪。

扩展资料:

大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喜欢群居。

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百度百科—大象

2.有关大象的小知识

动物名。哺乳纲,长鼻目 ,象科。通称象,是世界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长鼻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

象肩高约2米,体重3~7吨。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曲。鼻长几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细物。上颌具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长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 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每足5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被毛稀疏,体色浅灰褐色。雄象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 *** ,妊娠期长达 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3.有关大象的知识(简写)

非洲象 分布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

非洲象生活在从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我认为这里有误,海拔5000米之地在非洲不多见)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雄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北京动物园

1954年开始饲养

亚洲象

学名:Elephas maximus

英文名:Indian elephant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亚洲象(又名大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群居,由一只雌象率领,无固定栖地,日行性。视觉较差(主要是由于象的睫毛比较长所以影响视力),嗅、听觉灵敏,炎热时喜水浴。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个月,每产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北京动物园1951年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4.大象的知识

①动物名。

哺乳纲,长鼻目 ,象科。通称象,是世界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长鼻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

象肩高约2米,体重3~7吨。头大,耳大如扇。

四肢粗大如圆柱,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曲。鼻长几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细物。

上颌具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长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 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每足5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

被毛稀疏,体色浅灰褐色。雄象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 *** ,妊娠期长达 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

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

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

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现代象是从始祖象进化而来。

据化石发现,始新世的始祖象仅吻部较长,体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变成现代象。

非洲象 分布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 非洲象生活在从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群居,要由一只雄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60-70年。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非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体长6-7.5米尾长1-1.3米,肩高3-4米,体重5-7.5吨。最高纪录为一只雄性,。

5.有关大象的知识(简写)

非洲象 分布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非洲象生活在从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我认为这里有误,海拔5000米之地在非洲不多见)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雄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亚洲象 学名:Elephas maximus 英文名:Indian elephant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亚洲象(又名大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群居,由一只雌象率领,无固定栖地,日行性.视觉较差(主要是由于象的睫毛比较长所以影响视力),嗅、听觉灵敏,炎热时喜水浴.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个月,每产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北京动物园1951年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6.有关大象的小知识

动物名。

哺乳纲,长鼻目 ,象科。通称象,是世界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长鼻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

象肩高约2米,体重3~7吨。头大,耳大如扇。

四肢粗大如圆柱,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曲。鼻长几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细物。

上颌具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长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 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每足5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

被毛稀疏,体色浅灰褐色。雄象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 *** ,妊娠期长达 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

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

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

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7.求关与大象的知识and人和大象的相似处

泰国有“大象之邦”的盛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导游曾炫耀道,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我很不以为然。在我的印象里,一头笨拙的大象,仅是一观而已的蠢物,没有什么可故弄悬虚的,不过是吹牛罢了。

我们驱车来到了乡下。清迈市以北的丛林山区,是泰国大象的主要出没之地,20世纪的60年代,泰国 *** 在这里建立了第一所“大象学校”,人们将捕获来的3~5岁的野象送入学校进行训练,经过12年的教育和实习,一般年满18岁的大象经过考试合格,就可“毕业”到社会上参观工作了。这些大象可工作40多年,身体无病,要到60岁才能“退休”

在泰北山区,大象是最能吃苦耐劳的劳动模范。它能载重上千千克,单那1米多长的大鼻子就能卷起1000千克重的东西。山高林密,坡陡路滑,大象从崎岖不平的山上把用铁链缚住的巨木拉拽到积木场。积木场上专门有两头归拢木头的大象,它们呼扇着簸箕般的大耳朵,用两颗长牙一铲,用鼻子一卷,犹如吊车轻轻地把粗大木头夹了起来,按照主人的手势放到指定的位置,横七竖八的木头,很快就给你码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游客还可以骑上象背,在蜿蜒的山道上悠哉游哉地逛上一圈,大象会毫无怨言地毫无索取地满足你的要求。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大象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乡村的山区里,大象默默无闻地劳作着,用汗水给人们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果实。而在城市的游园里,大象则学人卖艺,哗众取宠,用智慧给人们带来了愉快的精神享受。位于芭堤雅东南的东芭文化村,每天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游人观看大象的精彩表演。踢足球是人类的一项悠久的体育运动,而大象踢足球一点也不亚于人类,显得格调外地稳健沉着,一脚凌空踢起,大于正常足球1倍的大象足球,准确地射入球门,有时游客去做守门员也无济于事。进了一个球,大象则扇乎两下大耳朵,向空中扬起鼻子,然后洋洋自得地绕场一周,不时地抬起前腿向人们示意。看到它那不可一世的骄傲神态,世界球星罗纳尔多的风采也要黯然逊色。表演完了节目,大象要向游人收取小费:发展市场经济,我的节目不能白看。它向四周张望着,把游人给的小费用鼻子准确无误地送入驯象师的衣袋中。有的游客和大象合影,它用鼻子将人轻轻地卷起,让你舒舒服服地座在上面和它亲昵,直到照完相交了小费,才把你慢慢地放下来。如果不交小费,它就用鼻子卷着你在空中荡秋千。泰国的大象贪嘴好吃,谁的手中拿着香蕉一类的水果,它就会走到你的面前,先给你跳一段舞,然后站起来用两个前腿给你作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你顿生欢喜。可是,没等你把食物给它,它早已把东西用长鼻子卷进了自已的嘴里。

最逗人最有趣的是大象表演过人。寻求开心和 *** 的游客,可以跑到场地上一字排开,然后让大象从你身上走过。对于男性,大象玩一些惊险的动作,它把前脚抬起来放在你肚子的上空悬而不落,那情景真让人把心提上了嗓子眼儿,一脚下去就能把肚肠子踩冒了。然而有惊无险,它对男性不理不采,显得漠然冷淡,倏然间从你身上一跃而过。而对于女性,大象则是兴致勃勃,情有独钟,先用鼻子在两个脸蛋上轻轻地 *** ,接着 *** 两个 *** ,慢慢地一下一下地,似乎怕弄疼了妙龄女郎。有的女性吓得发出尖历的惊叫,大象依然故我,忘情地欣赏。而此刻的驯象员站在大象的腿下,用手摸着大象的肚子,表情漠然,似乎大象对女性的戏弄与他全然无关,其实他这是老母猪的鼻子插大葱装象,大象的动作全时在他的授意下进行的。当这些滑稽的动作进行完了,大象向天空发出一声兴奋的长鸣,恋恋不舍地走了,那有点飘飘然的神态似乎在向人们说:“泰国是男人的天堂,女人的世界,我们大象也要潇洒走一回。”

有生以来,我一直以为呆头呆脑、愚傻笨懒的大象不过是一头仅观而已的无用之物。古老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可以想见,其耳如箕,其头如石,其鼻如杵,其脚如木,其脊如床,其肚如瓮的大象,肯定是个顽冥不化的蠢货。泰国的大象心有灵犀、与人相通、勤劳能干、灵性聪敏,打破了我多年的思维观念,流传千年的瞎子摸象的故事直到今天我才有了一点新的理解。看来,无论对待什么问题,都不能凭片面主观,靠自己的想当然。

1.儿童科普知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灭绝假说质疑与解释陨石撞击地球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经有很多生物种类出现后又消失了,这是一个生物演化史中的必然阶段。

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种种猜测。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的地球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科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

有的说是地球在6500万年前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因为平地上长出许多高山来,沼泽便减少了,气候也变得不那么湿润温暖了。恐龙的呼吸器官不能适应干冷干热的空气,而且一到冬天,恐龙的食物也没有了,所以就走上了绝路。

有的说是超新星爆发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强烈变化,温度骤然升高后又降得很低的缘故。还有的说是恐龙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恐龙又食量很大,所以中毒而死。

证据是白垩纪晚期开始出现了有花植物。还有人别出心裁地说,是因为恐龙这种巨大的动物因吃的太多且不断放屁,向空中释放大量的甲烷气体。

由于它们数量太多,生存时间又长,所以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造成毁灭性气候。甚至还有人说是外星人跑到地球来猎取的结果,因为它们觉得恐龙肉特别好吃。

证据是他们在北极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有像被激光切割的痕迹。有的科学家还认为,是由于海面下降,新的陆地出来了,有的恐龙有迁移的习惯,去了其他地方,不适应那里的环境,最终灭绝。

总之,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

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左右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

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

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300公里之间。

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们开始为我们描绘6500万年前那壮烈的一幕。

有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刺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冲天大水横扫着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浪席卷地球表面后会合于撞击点的背面一端,在那里巨大的海水力量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喷发,同时使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的灰尘,极地雪融化,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天空。

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

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对于恐龙的灭绝[1] ,当然不止这些说法。

其余的例如: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

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食肉动物将有毒的肉吃下后也被毒死了。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陨石撞击说火山爆发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有一个叫做希克苏鲁伯的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它和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什么关系?答案就隐藏在这层白白的岩石里。这层岩石被地质学家称为K-T边界(K-T boundary),意思是白垩纪-第三纪界限的标记线。

下层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但在K-T边界以上,恐龙消失了。K-T边界岩石中含有铱,铱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球中的平均含量只有十亿分之一。

然而。

2.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真的有恐龙吗》教案

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

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

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3.中班整合活动明星恐龙的教案

活动意图:

恐龙对于孩子们永远充满好奇。他们喜欢看关于恐龙的书籍,听关于恐龙的故事,玩关于恐龙的玩具,“恐龙”是种神秘奇特的动物,没人见过真正的恐龙是什么样子,人们见到的恐龙图案全是科学家通它的化石还原的形象。这给孩子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孩子对恐龙世界探秘的渴望。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牙齿扁平。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活动二:绘本《永远永远爱你》

●认识恐龙

播放视频,认识霸王龙和慈母龙。

慈母龙:最爱自己孩子,吃植物和野果等。

霸王龙:凶猛的食肉恐龙。

●角色介绍

认识绘本《永远永远爱你》

●阅读绘本

(1)解读封面

封面上有谁?故事名字是什么?

(2)故事中谁永远永远爱谁?

(3)阅读绘本,教师指导。

●理解绘本

(1)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理解故事情节。

观察——猜图——理解

主要问题:

1.慈母龙妈妈捡来的蛋是谁的蛋?

2.蛋孵出霸王龙为什么要把他送走?后来为什么又留下?

3.大的霸王龙是良太的什么人?为什么?

4.果子山是谁送给慈母龙的?

5.故事中谁永远、永远爱谁?你怎么知道?

●欣赏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亲情。

●情感体验

(1)视频:《父母的爱》,感受父母无私的爱。

(2)幼儿动手操作,采用绘画、粘贴的方式制作感恩卡,送给妈妈。

活动三:区域活动《恐龙的故事》

图书区:将收集的恐龙书籍、视频投放活动区。

科学区:将沙盘投放在科学区,隐藏恐龙化石。

建构区:收集恐龙以及恐龙模型、废旧牙膏盒、废旧报纸、以及饮料品和易拉罐、积木,用于搭建和游戏。

美工区:恐龙,让幼儿自由绘画,投放橡皮泥,动手捏恐龙。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我想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和几张进行教学,很难使幼儿充分感知了解,教学效果可能不尽人意。为此,课前我鼓励幼儿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网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寻找恐龙的模型玩具或图书等,然后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观看,为这次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和准备。

4.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

提到恐龙我想说的是,恐龙是一类生存于中生代时期的古爬行动物,且都是陆生的。

也就是说,像翼龙、鱼龙、蛇颈龙等都不是恐龙,它们虽生存于中生代时期,但只是和恐龙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恐龙分两大类:蜥臀目和鸟臀目。

蜥臀目恐龙又可分为兽脚类和蜥脚类;鸟臀目又可细分为角龙类、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和肿头龙类。还要特别提一下,恐龙最繁盛的时期应该是白垩纪,而不是侏罗纪(不要被《侏罗纪公园》误导了,其实**中的恐龙大部分是白垩纪的)。

在655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恐龙在此后的数年内全部灭绝。

5.小学二年级语文 31.恐龙的灭绝 资料

一、教材简说 打开课文,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

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象,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切断了恐龙的繁衍之根,还是流行的传染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团可能会被正在捧读本文的孩子们揭开。

本课共有15个生字需要认读,也许,您会觉得既多又难。建议您“走出”课文,与孩子们一起搜集一些恐龙的资料,让孩子们赋予每个生字以生动的语言环境,可能会见奇效。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积累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本课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较多。

除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外,主要要把生活识字与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如,“遮住、偷吃、书籍、躲避、死亡、孵出”等都是二年级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词语。

要通过反复朗读词语,认识词语中生字的读音和意义。“枯萎、尘埃、耐不住、庞大、哺乳、或者”等带有生字的词语不容易感悟,则需要学生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或者查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教师也可作一些简单的解释。

读音方面,注意“类”( )不读 ,“哺”( )不读 ,“或”( )不读 。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 “染”九缸水放在木架上,“九”别写成“丸”。

谜:先写言字旁,再写“米”,最后写走之。“寒”字下边是两点。

(2)写美观。 长横要突出:亡、染、类。

短横宜收敛:“谜”字右边的短横,“传”字上边的短横,“类”字上边的短横,“严”字的上下两横,“寒”字中间的三横。书写“寒”字要特别注意,三个横都不能太长,以不超出宝盖为准。

撇捺应伸展:“染、类、寒”三字下面的撇、捺。 结合“类”字的书写,再次强调“一般情况下,一个字中不要写两个捺;如果出现,就将其中的一个捺变成点”。

(二)朗读感悟 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朗读课文时,重点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要在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同时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

教学进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教师可通过介绍恐龙(有条件的可放映一段有关恐龙的音像片),激发学生了解和研究恐龙的兴趣。

教师可提问导入:你想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看看课文里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 2.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几种说法。这样处理是顺应学生想了解恐龙的急切心理。

3.自由交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几种说法。为了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可让学生先正确、流利地读一读介绍某种说法的段落,教师随机检查学生生字的学习情况,相机感悟理解一些重点词语。

然后要求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 4.引导学生质疑。

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5.认识第四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帮助科学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

可在小组里开展讨论。 (三)积累运用 1.除课本后面“读读抄抄”中列出的词语外,建议再积累如下词语:庞大、冬眠、躲避、耐不住、尘埃、遮住、枯萎、哺乳动物、偷吃、传染病、孵出、雄性、书籍。

2.在科学探究中,发现与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阅读教学中理解感悟一些科学小品文需要弄清楚有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学完本课后可让学生用线条将下列事情之间的关系连起来。

地球上的条件变化 引起一些事物的变化 结果 地球变得十分寒冷 偷吃恐龙蛋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恐龙耐不住严寒 恐龙灭绝 地球上哺乳动物增多 尘埃遮住太阳,动植物大量死亡 全球气温下降 不能孵出雌性的恐龙 (四)实践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有关恐龙的资料、,在教室的一角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以“活”和“动”为总特征。

“活”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动手和动脑。本课内容具有探索性,因此,可采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质疑 1.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2.播放课文插图动画。

3.学生质疑,择主要问题探索。如: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二)读文,收集事实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几种说法?其理由是什么? (三)根据课文内容,解释自己的观点。

选择自己赞同的一种说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1.一种说法是:寒冷使恐龙灭绝。

2.另一种说法:没有太阳光,植物枯萎、动物死亡,恐龙也随之灭绝。 3.其他种种说法:恐龙蛋被偷吃;传染病流行;气温下降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四)用不同的观点加以肯定或反驳 (五)阐述和论证自己。

6.找一本书,有有文字的,讲的是关于恐龙的,主人公和他儿子(好

恐龙大陆:国内第一套"科普+故事"恐龙绘本

由于气候的变化,原本茂密的森林和草原逐渐枯萎,三角龙群为了生存决定向南方迁徙。大角是三角龙群的首领,他的儿子小角是一只活泼顽皮、聪明勇敢的小恐龙。前往南方旅途艰险重重,不仅有恶劣的气候和环境,还会受到来自各种各样的肉食恐龙的威胁。小角他们不畏艰险,齐心协力,最终克服了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到达了南方新天地。

在众多的以资料性内容为主的恐龙图书中,这套书别出心裁,不仅有活灵活现的人物,还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书后还增添了许多有关恐龙的科普知识,寓教于乐。惊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文字,丰富的知识,带你走进神奇的恐龙世界。

7.八年级上册"恐龙无处不在"的教案,现在我要来上这课我该怎么讲

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一)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二、教学设计(一)导入1、恐龙的相关画面,并解说: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最重的可达90吨(目前的大象只有6吨),曾以900~1200属类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

可在6500万年前,恐龙却灭绝了,只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各样恐龙的化石,那么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2、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请你谈谈读过题目后有什么样的结论?预设:生:是说恐龙遍布世界各地师:南极也有?生: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师:在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说说。

读第二自然段。师: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怎样的?真实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了什么?生1:是翼龙,会飞,飞到南极。

生4:大陆发生了灾难。恐龙迁移而去。

比如火山。师:为何每块大陆都有?结合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

生:是大陆在漂移。把恐龙带走的。

师:你们有很多说法,你们觉得哪个理由更有说服力?师:看来还是大陆漂移猜想更有说服力。(二)初读课文 明确说明内容多媒体依次显示下列问题: 讨论:并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回答这两个问题(三)研读课文 理清说明的顺序1.思考: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的。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各小组学生发言整理作者的思路。

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寻找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2.根据以上的分析,作者得出什么结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结论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形成板书)(四)再读课文 品味周密准确简明的语言过渡:作者之所以能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介绍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除用恰当的说明顺序,还得益于他周密准确的说明语言。(备:如果说优美抒情的散文是华丽的晚礼服,那么平实严谨的说明文就是一件朴实的衬衫,如果说优美抒情的散文是一幅丹青渲染的画卷,那么平实严谨的说明文就是一张严密精确的图纸。)

1.可老师读这篇文章,发现阿西莫夫一点都不自信。你看下面的句子:⑴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⑵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⑶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也许、似乎。

可能”用的太多,给人不自信之感。你赞同我的意见吗?讨论,得出说明用语的准确。

2.老师发现阿西莫夫有时又太自信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你认为呢?讨论,得出说明用语的周密。3.第12段的“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换成“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气候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恐龙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界所提供的食物毕竟有限,而恐龙的胃口实在惊人,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机体没有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可以吗?讨论,得出说明用语的简明。

4、你能从文章中举出体现说明语言周密、准确、简明的例子吗?(指导方法——删除法、替换法等)/link?url=-fr--GzwPU6WgHjOdHiw7。

关于“小学科学常识判断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6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