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

网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

 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心理健康的知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的相关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1

  1、 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良好心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处于积极的认知活动、情绪反应和意志行为状态,具有正常和适当的调节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2、 心理健康“灰色区域”示意图

 如果把人们的正常心理比作白人,把异常心理比作黑人,那么在白人和黑人之间就有一个巨大的缓冲区——灰色区域。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的灰色地带,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或另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智力正常,学习兴趣强,求知欲强;3、能够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受自我;4、能够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5、坚强的意志和自控能力;6、能够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性;7、人际关系和谐,愿意沟通;8、完整和谐的人格。

  4、 走出误区正确理解心理咨询

 误解1、做心理咨询的人有精神病误区

 2、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是一样的谬论

 3、心理咨询是万能的心理咨询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咨询师,主要通过访谈的形式,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助来访者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自己,更有效地解决成长中的烦恼或挫折,从而获得心理成长,更独立、更积极地走向自我实现。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你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正常人,关注人们的正常需求和问题。咨询的“你”不是患者,而是正常人。只是你在应付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时有困难,需要帮助。

  5、 你什么时候需要咨询

 1、在选择工作时,你需要准确判断自己的适应能力;2、当某件事引起你强烈的心理冲突,自己难以解决时;3、当你情绪低落,难以自拔时;4、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5、当你经常厌食和暴饮暴食时;6、当你总是对睡眠感到不好时,如失眠、做噩梦或梦游;7、当你的爱情遇到困难时;8、当你有明显不寻常的感觉和行为时,例如,你总是感觉有人在说你的坏话,你总是听到一个声音在指挥和控制你,等等;9、当你害怕不可怕的东西时,你害怕花、水、笔、人等;10、当你一直在想一些毫无意义的小问题或在脑海中洗手时;11、当你对生活中的重大选择犹豫不决时;12、当你有很大的学习压力,无法承受,但你无法调整自己;13、当你遭受挫折后感到沮丧时;14、当你自尊心太低,经常感到沮丧时;15、在经历失恋、丧亲等情况后,无法“治愈”精神创伤;16、当你的性格发生重大变化或行为怪异时;17、当你患有身体疾病并承受心理压力时。

 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你因为坏心情而感到沮丧超过两周,并且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么你需要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2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2、心理健康“灰色区”示意图

 如果将人的心理正常比作白色,心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域。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处在中间的灰色区域,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3、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4、关于心理的纠正

 (1)做心理咨询的人不等于有精神疾病

 (2)心理咨询不是无所不能

 (3)心理治疗不等于“催眠术”。催眠术是一种治疗技术,适合特定的症状,人群中约有15%的人并不适用。

 (4)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例如心理问题,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以及急性精神分裂症等都可以治愈

 (5)心理学不是骗人的东西,它有赖于求助者的主动意愿和积极参与,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5、什么时候你需要心理咨询

 当你觉得自己心理的负面情绪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或者你心中的负面情绪已经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了,这时,你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

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3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所致,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都可能干扰睡眠。焦虑往往导致入睡困难,抑郁则常常伴随着失眠早醒等问题。另一方面,睡眠不良会影响心理健康,加重心理疾病。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果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抑郁症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观厌世。抑郁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需要及时防范。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频等症状。公众要提高对自身情绪健康的觉察能力,及时寻求科学的评估方法,尽早求治,防止问题加重。抑郁症、焦虑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相结合而治愈,及时治疗有助于降低自杀风险,预防复发。

  第六条:服用精神的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药物治疗是针对许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精神的类药物种类繁多,药物在用量、适用范围与禁忌、副作用等方面各有特点,精神的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某些药物的滥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及其他危害。在用药期间,要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尊重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类别及用量的调整。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应继续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不可急于停药。自己任意调整药量甚至停止用药可能带来病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其表现和程度因人而异,应向医生沟通咨询,切不可因为担忧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儿童心理发展包括感知觉、认知、语言、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各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在存在普遍规律的同时,不同的儿童在发展的速度、水平、优势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养育者需了解儿童发展特点,理性看待孩子间的差异,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和特点。越是早期的发展阶段,对一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就越大。如果儿童的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缺乏社交,将不利于大脑发育,阻碍心理成长。儿童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惩罚是短期有效但长远有害的管教方式。比奖惩更有效的,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科学引导。养育者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成长。养育者要把握好尺度,即要支持引导,又不要急于干预。在儿童发展中,有些“问题”其实是常见的过程,会随着成长逐渐消失。养育者有时可能会夸大或忽视孩子的问题,要开放地听取他人的反馈,或向专业人员求助。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达到治愈效果,所以早期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老年痴呆主要症状包括:记忆退化乃至影响生活、难以完成原本熟悉的任务、难以做出决策、言语表达出现困难、性格发生变化等。通过认知功能评估可早期发现老年痴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老年人要多运动、多用脑、多参与社会交往,包括:保持规律运动的习惯、增加有益的户外运动、保持学习与思考的习惯、积极进行社会交往等。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实际上,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乃至康复。因此,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经过有效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可以承担家庭功能、工作职能与社会角色。把患者排除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工作环境之外,是不必要的,也是不恰当的,会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压力。对于能够维持工作能力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为其提供适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缓解。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减压方式看起来当时能够舒缓心情,但弊大于利,是不健康的减压方式。例如,吸烟、饮酒、过度购物、沉迷游戏等方式。虽然当时可能带来心情的缓解,但是也会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适应的问题。通过学习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可以更好的应对压力,维护心身健康。第一,调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第二,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判断什么是科学的减压方式,主要是看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更好的应对现实问题,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心身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有哪些内容

1、幼儿的一些心理健康常识 1个人在他的幼儿时期就已经有生理活动,因此生理学家以为要想让1个人保持生理健康,那么就因该从婴幼儿时期做起,这一点就要依赖母亲。那么怎样在婴幼儿时期做好生理健康催进健康工作呢?首先就要完成好孩子的留恋转移。 生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刚出生时,在生理上并不能认识到有1个外部世界,他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中,近似于一种自闭,被称为原型自恋状态。这种状态一般会连续两个月,这段时间,孩子生理成长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完成留恋转移,即由对自我的留恋,向对母亲的留恋或他人的留恋转变。 在这个时期,假如母亲性情暴躁,动作不细致,对孩子疏于照管,时常让孩子处于口渴、饥饿、寒冷、潮湿等不安状态,那么孩子就不能与人形成良好留恋。这种环境还会使孩子浮现生理成长滞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自闭。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完成幼儿期的这种留恋转变呢?  2、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父母的拥抱、亲嘴、爱抚等肢体抚慰。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才能与父母、与他人,形成信任、安定、亲密的留恋关系,才能形成活泼、热忱、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事实上,这段时期孩子留恋的完成,一般都是妈妈协助她们完成的。除哺乳、给孩子1个舒适的环境之外,还需要妈妈不断地对孩子进行爱抚、拥抱和亲嘴,并不时地轻声与孩子\说话\,让孩子感知自身之外的世界,感知母亲的存在,感知他物的存在。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生理留恋就能很好地完成。 当然,还有很多妈妈由于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而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完成这种留恋。其实,妈妈们的这种担忧是纯粹没有须要的。小童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虽然婴儿不会说话,但他会用表情来暗示他心田的感受与欲望,例如,饥饿时,他会高声哭闹,而高兴时,他又会载歌载舞。所以,对于孩子的这种抒发,大人要赐与积极的反应,当孩子哭闹时,要及时通过哺乳、爱抚等安慰孩子;当孩子高兴时,家长也要通过说话、动作等,让孩子大白,你在分享他的快乐。 还有一种特殊环境,那就是一些家庭由于某种原因,妈妈不能陪在孩子的身边,而孩子对妈妈并没有留恋。浮现这种环境,妈妈也不必过度担忧。实际上,孩子对妈妈的留恋是可以进行补偿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补偿必须在孩子5岁以前完成。否则,这将不利于孩子生理的正常成长,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幼儿的一些心理健康常识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01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02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03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不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  04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05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06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主要因素  01 动机 小朋友在活动中不断产生需要和满足需要,但偶尔也有受挫的时候。所以,幼儿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机动冲突的简单技巧,以协调机动需要与现实的反差,保持平衡的心态。  02自我意识 小朋友的自我意识虽不成熟、不稳定,但对其人格发展和行为适应影响很大。幼儿通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和态度,通过与同伴的比较,通过在游戏与交往中的成败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行为与情绪。自我意识不强的幼儿,对挫折、冲突缺乏预测性和处理技巧,往往造成任性执拗、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等情绪和行为障碍。所以,应该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03情绪 焦虑、恐惧的情绪对小朋友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焦虑使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失败,常处于紧张与不安之中。恐惧会使幼儿产生剧烈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度的焦虑严重损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01  日常生活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和行为指导而实施,也可以结合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不同方面的教育活动影响儿童,还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实施形成心理健康教育。  02  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03  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 心理咨询师通过有效的谈话方式,提供需要的知识,增进幼儿的自我认识,并充分发挥其潜能,协助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追求自我实现,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04  家园同步教育 家庭是儿童生活初级社会化的场所。教育的一致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协调同步,才能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园同步是实施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教育的重要途径。 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父母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从“心”出发,守护心灵。让我们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种子,用心呵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心里常识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的内容如下:

1、环境适应教育

丰富的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能缓解幼儿的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2、人际关系教育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久而久之,他们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关心自己身边的人,还要宽容幼儿的无心之过,与幼儿交流时态度和蔼,平视幼儿。

3、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因没做好某些事而不愉快时,应该安慰和鼓励,不要表现出失望的表情。只要幼儿努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避免只根据结果评价幼儿。教师不要比较幼儿的长相和身体特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4、情绪情感教育

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教育幼儿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要理解孩子,允许幼儿发泄。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降低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的挫折感,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加经验、接受教训,丰富阅历,从中接受积极的信息。

幼儿园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内容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方面呢

1、环境适应教育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

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环境适应教育,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培优班、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商场等环境。 2、人际关系教育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

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3、学习困难教育幼儿入园之后,学习就是幼儿的一大任务了。

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

2.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来源:童讯网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一、环境适应教育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环境适应教育,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培优班、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商场等环境。

二、人际关系教育 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三、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入园之后,学习就是幼儿的一大任务了。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

四、情绪情感教育 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幼儿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与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幼儿!

3.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有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3岁~6岁的幼儿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予他良好的心理教育,他会健康成长;如忽视,则反之。

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与模仿能力,他们的思想是不成熟的,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师、家长帮幼儿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由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处于“幼儿园——家”两点一线的状态,因此,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园密切配合。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我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发展辅导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亲切、平和、尊重幼儿的态度对待任何一位幼儿,我认为这一点相当重要。

由于幼儿心理、思想发展还不够完善,当教师板着脸用尖刻的语言、声调对他们说话时,他们会受到惊吓、感到害怕,心灵就会有创伤。我们应该用微笑和亲切的言语与幼儿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是被人赞同的,并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存在。

在孩子获得成功的时候,能及时给予赞扬,说一句:“你真的很不错”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在孩子心中注满爱,让孩子心中充满爱,从而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愉快的心情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为幼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做到“师幼如亲人,同伴如朋友”,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每一项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幼儿的一日活动都是在游戏中开展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心理教育就能将游戏活动发挥到最佳状态,很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例如,在幼儿园将环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和早上愉快的音乐等。

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愉快的心情和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鼓励幼儿多与同伴、师长交往、交流,懂得尊重、合作、帮助、宽容等良好的交往品质。

在交往中培养幼儿对爱的感受能力,以及和同伴一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

三、倾听幼儿的讲述,并能给予鼓励和认可 教师应抽出时间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心理情况,拉近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愿意向你倾诉。当倾听幼儿的倾诉时,可以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注意听他讲述。

教师应感到荣幸,因为幼儿相信你、喜欢你,才会说给你听,尽管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此时教师以一种不理睬的态度,或是听了幼儿的讲述给予嘲笑和挖苦,会使幼儿心理受到打击,慢慢变得不爱说话。

所以,教师不但要注意倾听,还要对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 四、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认识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例如,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

于是,会有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很好,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首先,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和家长学校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措施,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其次,家长要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和帮助。

再次,家长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当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懦弱无助、自闭内向型,一种是暴力挑衅、攻击型。最后,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宣泄,这是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但要注意向积极的方向引导,从而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相互配合,共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

五、针对个性化的幼儿实施个别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面对幼儿,教师要观察其性格与家庭环境,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有目的地实施教育。

有这样一个案例,男孩浩浩一遇到问题就哭,一听到批评的话语就乱发脾气。根据老师的观察,发现这种现象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家里,无论谁对谁错,都听孩子的,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遇到困难,家长全权包办,不给孩子自己学习与探索的空间;孩子一不高兴,就说一大堆好听话来哄孩子……日日累积,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自信,自我服务能力、自我。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四大基础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是围绕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活动。

《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其实践性与实效性;坚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和尊重学生等教育原则,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尊重、理解、真诚与威严相结合,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辅导与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5.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是围绕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活动。

《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心理健 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 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学会学 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立足 教育,重在指导,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其实践性与实效性;坚持根据学生心理发 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和尊重学生等教育原则,做到科学性与针对 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尊重、理解、真诚与威严相结合,预防、矫治与发展 相结合,辅导与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使幼儿懂得保护心理 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预 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从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

幼儿园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内容如下:

一、适度关心孩子,不溺爱孩子,过度关心和溺爱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贿赂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义务与权利的关系,每个人不尽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

三、帮助孩子拓展交际圈,鼓励孩子与多和小伙伴一起生活、学习、玩耍,在交往中学习得和人友好相处的方法。

四、不强求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需由成功的体验逐渐积累慢慢培养,不能强迫孩子做力所不及的事。

五、对孩子的态度要温和而坚定。避免高控和高压。这样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等不健康心理。

六、不能无谓和欺骗地吓唬孩子,这样会磨灭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良好印象,经常如此,父母的权威逐渐消失殆尽。

七、在公众场合和他人面前不伤害和贬低孩子,以免造成孩子怀恨和羞怯,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八、合理适度表扬孩子,孩子取得了成绩,对所做事情略表赞许,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虚荣的不良心理。令孩子明确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受到赞许的真诚。

九、保持平稳的情绪态度,对待孩子,不能喜怒无常,令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形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的性格。

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26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