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

网上有关“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想要有一个好的开始,父母首先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以及注意的事项,那么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1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2

心理健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的.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的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心理健康问题:

小儿多动症。

社会行为问题。 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

性格和情绪问题。 包括人性、自私、固执、娇气、胆却、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

神经功能障碍。 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语言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

不良习惯。 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

学习上的问题。 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未来需要的是健康、充满自信、乐观进取、有爱心和责任感、有独立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孩子。只有具备这些优良品质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才能经受挫折,才有勇气迎接新的挑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培养这样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期开始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

一、转变教养观念,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理解幼儿、尊重幼儿、解放幼儿是我们转变教养观念的有效措施。我们要将幼儿视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对待。在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应成为维护儿童心理权益的典范,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幼儿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幼儿的胆却,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许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如:对待单亲或性格内向的孩子,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讲话要亲切和蔼,多鼓励,慎批评,让他们敞开心扉,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们树立起做人和学习的自信心。在对待固执、任性的幼儿时,则应对其循循善诱,而不是横加干涉,或按教育者的愿望行事,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结果不如人意。

二、拓宽教养思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活动育人是我们根据新的教养思路所采取的教育手段之一。因为幼儿活动的过程,也是个性和品德形成的过程。所以科学的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也很重要。如:在活动室门口设三种不同脸部表情的进园牌,称“表情牌”分别放在三个小桶里,幼儿每天进园要在自己的名字下面放一个表情牌。如果不高兴,就选一沮丧的表情牌,心情一般,就挂一个表情一般的牌子。幼儿心地纯真,不会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如果发现哪个幼儿连续几天不高兴,就可以与家长一起寻找原因,设法改变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心情愉快地生活。这个活动一是在于每天都做,十分自然;二是用适合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把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

三、是对每个幼儿进行心理“调查”及时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通过挂牌引导幼儿释放不良情绪,这对幼儿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为给幼儿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师应从幼儿上午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无条件的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保持亲切感,使幼儿与教师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和合作态度。二是充分接纳和尊重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的手势给予鼓励和认可,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使他们感觉到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从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活动中来。

[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1、幼儿的一些心理健康常识 1个人在他的幼儿时期就已经有生理活动,因此生理学家以为要想让1个人保持生理健康,那么就因该从婴幼儿时期做起,这一点就要依赖母亲。那么怎样在婴幼儿时期做好生理健康催进健康工作呢?首先就要完成好孩子的留恋转移。 生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刚出生时,在生理上并不能认识到有1个外部世界,他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中,近似于一种自闭,被称为原型自恋状态。这种状态一般会连续两个月,这段时间,孩子生理成长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完成留恋转移,即由对自我的留恋,向对母亲的留恋或他人的留恋转变。 在这个时期,假如母亲性情暴躁,动作不细致,对孩子疏于照管,时常让孩子处于口渴、饥饿、寒冷、潮湿等不安状态,那么孩子就不能与人形成良好留恋。这种环境还会使孩子浮现生理成长滞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自闭。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完成幼儿期的这种留恋转变呢?  2、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父母的拥抱、亲嘴、爱抚等肢体抚慰。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才能与父母、与他人,形成信任、安定、亲密的留恋关系,才能形成活泼、热忱、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事实上,这段时期孩子留恋的完成,一般都是妈妈协助她们完成的。除哺乳、给孩子1个舒适的环境之外,还需要妈妈不断地对孩子进行爱抚、拥抱和亲嘴,并不时地轻声与孩子\说话\,让孩子感知自身之外的世界,感知母亲的存在,感知他物的存在。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生理留恋就能很好地完成。 当然,还有很多妈妈由于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而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完成这种留恋。其实,妈妈们的这种担忧是纯粹没有须要的。小童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虽然婴儿不会说话,但他会用表情来暗示他心田的感受与欲望,例如,饥饿时,他会高声哭闹,而高兴时,他又会载歌载舞。所以,对于孩子的这种抒发,大人要赐与积极的反应,当孩子哭闹时,要及时通过哺乳、爱抚等安慰孩子;当孩子高兴时,家长也要通过说话、动作等,让孩子大白,你在分享他的快乐。 还有一种特殊环境,那就是一些家庭由于某种原因,妈妈不能陪在孩子的身边,而孩子对妈妈并没有留恋。浮现这种环境,妈妈也不必过度担忧。实际上,孩子对妈妈的留恋是可以进行补偿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补偿必须在孩子5岁以前完成。否则,这将不利于孩子生理的正常成长,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幼儿的一些心理健康常识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01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02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03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不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  04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05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06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主要因素  01 动机 小朋友在活动中不断产生需要和满足需要,但偶尔也有受挫的时候。所以,幼儿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机动冲突的简单技巧,以协调机动需要与现实的反差,保持平衡的心态。  02自我意识 小朋友的自我意识虽不成熟、不稳定,但对其人格发展和行为适应影响很大。幼儿通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和态度,通过与同伴的比较,通过在游戏与交往中的成败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行为与情绪。自我意识不强的幼儿,对挫折、冲突缺乏预测性和处理技巧,往往造成任性执拗、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等情绪和行为障碍。所以,应该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03情绪 焦虑、恐惧的情绪对小朋友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焦虑使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失败,常处于紧张与不安之中。恐惧会使幼儿产生剧烈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度的焦虑严重损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01  日常生活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和行为指导而实施,也可以结合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不同方面的教育活动影响儿童,还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实施形成心理健康教育。  02  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03  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 心理咨询师通过有效的谈话方式,提供需要的知识,增进幼儿的自我认识,并充分发挥其潜能,协助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追求自我实现,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04  家园同步教育 家庭是儿童生活初级社会化的场所。教育的一致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协调同步,才能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园同步是实施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教育的重要途径。 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父母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从“心”出发,守护心灵。让我们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种子,用心呵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诸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因此,作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已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而是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一日各种活动中,让孩子通过体验与感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长大成人之后,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质,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生活强者。

 一、消除幼儿的害怕心理

 恐惧是一种不良情绪表现,是幼儿期较突出的负性情绪。孩子的害怕心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与成人思想交流、对外部世界进行认识思考过程中出现的。

 引起孩子害怕心理的原因很多:环境、事件、压力、认知等等。一般来说,孩子的害怕心理多半是被恐吓出来的,这些情况大多是大人,尤其是家长造成的,当孩子不乖或不顺从大人意识时,许多家长拿出惯用的伎俩吓唬孩子迫使他就范。如:不乖睡觉鬼会来的;再哭,一个人关到黑乎乎的小房子里;不诚实被狼吃掉;不吃饭就送到医院让医生打针等等。

 所以消除幼儿害怕心理是相当重要,假如只讲一些空话,如“不要害怕,有爸爸妈妈在”等,是没用的,有时反而加深孩子的害怕心理。为此,不能斥责孩子“胆小鬼”,这样会使他们更胆小、自卑。当然在孩子不听话时老师也不要恐吓孩子,而是真诚地尊重、关心、爱护这些孩子。与此同时应通过讲科学道理,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耐心进行教育、启发和鼓励,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是没有魔鬼、怪物之类的东西,帮助孩子消除来自客观环境的某些疑惧心理和精神压力,使他们愉快、轻松、勇敢地面对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谦让精神

 幼儿没有谦让精神,原因是来源于孩子的“自我中心”。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导致他们形成了只顾自己、唯我独尊的心理。他们只要求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我中心”导致的结果则是自私,阻碍了孩子社会性行为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幼儿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我们幼教工作者首当其冲地去阻止。

 平时要教育孩子为幼儿园、为班级、为家庭尽一点责,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每一位幼儿都可以享受一定的权利,也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如:从小事做起,整理学习用品,摆放小椅子,协助整理活动室,分发碗勺等,引导家长教育幼儿在家里也应该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倒垃圾、整理自己的衣物、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小房间,不要生怕累了孩子而什么事不让孩子干,什么事都为孩子包办,殊不知你迁就纵容,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很容易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三、培养幼儿的分享精神

 有时幼儿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如: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要挑好的玩具,把好的东西藏起来,留给自己不让别人分享。

 分享是一种好的行为,教师应首先让孩子体会属于分享的一份快乐,当孩子与伙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时,总会得到同伴亲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奖。这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在发现孩子主动表现分享行为时,应及时鼓励和表扬,说一些有感染力的话,比如:你懂得了好东西和小朋友们分享就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这样孩子就渐渐理解“与人同乐”的道理,养成谦让、共同分享的好品质。

 四、消除幼儿的嫉妒心理

 别看幼儿都是(3-6)岁的孩子,心思可不比成人简单。他们竞争中暗暗滋生一种名为嫉妒的消极心理,转而形成一种不正确的嫉恨。老师表扬了一个好的孩子,而另一个孩子没有得到赞扬,他们就会表现出闷闷不乐的情绪,因自己没有得到表扬而不高兴,压抑久了,这种“不高兴”便转移到另一个幼儿身上变成嫉恨。有的孩子为了攻击对方,会在老师面前抵毁他,打小报告,甚至扬言和他有仇,为他的失败而幸灾乐祸等等。因此教师应力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给他们纯粹、烂漫的童心。

 总之,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只有从小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所以,这样的重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责任编辑 李 翔)

关于“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个注意事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25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25日

相关推荐